数字化外语实验教学中心
访问量:
实验教学 > 课程大纲

实验教学课程一览

 
公外
基础课程 大学英语一级 大学英语二级 大学英语三级 大学英语四级
大学英语五级 大学英语六级
拓展课程 实用翻译 英语写作 英语国家文化 商务英语
跨文化交际 托福 雅思 中级口译
科技英语 时文选读
研究生英语 研究生英语 博士生英语
 
英语专业
英语专业知识课程 学科教育学 英国文学史及作品选读 美国文学史及作品选读 语言学
英语国家社会与文化 第二外语(日语) 论文写作指导 词汇学
修辞学 语用学 语音学 文学导论
英语诗歌鉴赏 英语小说鉴赏
英语专业技能课程 综合英语 英语口语 英语听力 英语泛读
英语写作 高级英语 高级听力 英语语法
翻译理论与实践(笔译) 翻译理论与实践(口译) 英美报刊选读
跨文化交际 高级视听说 应用文写作
相关专业知识课程 影视欣赏 实用商务翻译 欧洲文化源流 近现代欧洲文化
涉外公关文秘 西方文化与礼仪 英语演讲 国际商务英语
进出口贸易实务 商务沟通与谈判 国际商学导论 国际商法
导游入门 旅游文化 旅游管理 饭店英语
语言研究方法入门 英语测试与评估 计算机辅助翻译 国际市场营销学
西方文明史 中国文明
 
日语专业
通识教育课程 日本文化史
学科平台课程 基础日语 高级日语 日语学术论文写作
专业核心课程 日语语法 日语写作 日语泛读 日语会话
日语会话
专业选修课程 中级口译 高级口译 高级视听说 日本经济
中日关系史 日本文学史 日语词汇学 日语古典文法与古文赏析
商务沟通与谈判 商务日语 日语高级笔译 日语商务文书写作
日语概论 日本社会文化 日文报刊选读 日本现代文学作品赏析
 
英语研究生
学位课 英语文学研究导论 科研方法导论 普通语言学 语言与文化对比研究
选修课 认知语言学 文体学 应用语言学 翻译理论与实践
翻译批评研究 比较文学
实验教学课程一览 >>>  

基础日语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基础日语

日文名称:基礎日本語

总学时:480 理论学时:480 实验学时: 总学分:30

一、课程性质、目的与任务

本课程是日语专业知识类必修课程。教学对象是零起点的日语本科一、二年级的学生。

本课程旨在引导学生扎实学习,掌握日语基础知识;训练听,说,读,写的基本技能;培养实际运用语言的能力;丰富学生的日本社会文化知识,培养文化理解能力,为高年级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课程教学基本要求

1. 要求学生准确掌握日语发音与文字的书写,构词特点,句子结构特点和日语中的敬语。

2. 掌握单词6000个左右、熟练掌握运用单词4200个左右。

3. 掌握基础语法知识和基本句型246个、惯用句72个、强调实际运用过程中的特殊注意事项。

4. 掌握词典的查阅及了解日本社会、文化、历史、风俗等有关背景知识。

5. 通过日语的听、说、读、写、译的综合训练,使学生达到日语能力2级和国家日语专业4级水平。

三、课程教学基本内容

基础日语教学内容主要包括语音、文字、词汇、语法、句型、功能意念及日本社会文化知识。

1. 语音

2. 文字和词汇

a) 假名、日汉字和罗马字的规范书写。

b) 汉语汉字和日文汉字意义的区别。

c)文字中数字,符号等标记的运用

d)掌握6000个 单词的主要词义。

3. 语法

a) 词的分类、意义和用法。

b) 句子的基本形式、种类、成分。

c) 敬语的用法及时、体、态等。

4. 句型

a) 掌握基本句型246个,惯用句72个。

b) 正确理解和使用所学句型。

5. 功能意念和社会文化

a) 询问、介绍,寒暄和道别。 b) 建议、请求和命令。

c) 道歉和应答。 d) 接受和谢绝。

e) 提醒和禁止。 f) 赞同和反对。

g) 劝诱和意志。 h) 喜欢和讨厌。

i) 喜悦和抱怨。 j) 放心和担心。

k) 遗憾和同情。 l) 转达、希望和祝愿。

四、学时分配表

 
教学内容 讲课时数 实验时数 实践学时 上机时数 自学时数 习题课 讨论时数
《新编日语》修订本 第一册 160
《新编日语》修订本 第二册 128
《新编日语》修订本 第三册 96
《新编日语》修订本 第四册 96
合计 480
总计 480

五、教材与教学参考书

教材:

新编日语(1--4)  周平 陈小芬 主著 上海教育出版社 2010年

教学参考书:

《どんな時どう使う日本語表現200》  友松悦子著 アルク出版社 2002年

《どんな時どう使う日本語表現500》 友松悦子 著 アルク出版社 1996年

《日本語文型辞典》  砂川有里子ら 著 くろしお出版 2003年

《会話で学ぶ日本語文型辞典》 目黑真实 著 外研出版社 2003年

《初級を教える人のための日本語ハンドブック》 白川博之著  スリーエー 2004年

《中上級を教える人のための日本語ハンドブック》 白川博之著 スリーエー 2004年

六、有关说明

1.适用专业:日语专业

2.撰稿人:崔明姬

实验教学课程一览 >>>  

大学英语1级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大学英语1级

英文名称:College English Band 1

总学时:64 理论学时:32 实验学时:32 总学分:4

一、课程性质、目的与任务

1.本课程系各非英语专业方向本科学位必修课,计划为全校非英语专业学生一年级上学期开设的考试课程。

2.本课程旨在培养学生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特别是听说能力,使他们在今后工作和社会交往中能用英语有效地进行口头和书面的信息交流,同时增强其自主学习能力、提高综合文化素养,以适应我国经济发展和国际交流的需要。

二、课程教学基本要求

1.听力理解能力:能听懂英语授课;能听懂与日常生活话题有关的英语对话和短文;能基本听懂慢速英语节目,语速为每分钟100个词左右,能掌握其中心大意,抓住要点;能运用基本的听力技巧帮助理解。

2.口语表达能力:能进行一般日常生活交谈,能就一个主题或图片或所学课文内容提出或回答问题,语音、语调基本正确;能在交流中使用基本的会话策略。

3.阅读理解能力:能基本读懂一般性的英文文章,阅读速度达到每分钟60个词;在快速阅读篇幅较长、难度略低的材料时,阅读速度达到每分钟80个词;完成总阅读量4万单词。

4.书面表达能力:能完成一般性写作任务;能就一般性话题或提纲在半小时内写出120个词的短文,内容完整,语法正确,条理清晰,句子连贯。

5.翻译能力:能借助词典对题材熟悉的文章进行英汉互译,英汉译速为每小时250个英语单词,汉英译速为每小时200个汉字,译文基本流畅,能在翻译时使用适当的翻译技巧。

6.推荐词汇量:掌握的词汇量应达到3000个单词和700个词组(含中学应掌握的词汇),其中2000个单词为积极词汇,即要求学生能够在认知的基础上学会熟练运用,包括口头和书面表达2个方面。

三、课程教学基本内容

1. 大学英语课程不仅是一门语言基础知识课程,也是拓宽知识,了解世界文化的素质教育课程。因此,设计大学英语课程时也应充分考虑对学生的文化素质培养和国际文化知识的传授。要尽可能地利用语言载体,让学生了解科学技术、西方社会文化等知识。要强调通过大量的自主阅读来提高词汇量和增加知识。

2. 无论是主要基于计算机的听说课程,还是主要基于课堂教学的读写译课程,教学内容的安排必须充分体现个性化,考虑不同起点的学生,即既要照顾起点较低学生,又要给基础较好的学生有发展的空间;既能使学生打下扎实的语言基础,又要培养他们较强的实际应用能力尤其是听说写的能力;既要保证学生在整个大学期间的英语语言水平稳步提高,又要有利于学生个性化的学习,以满足他们各自不同的专业发展需要。

教学重点:

正确理解阅读文章的篇章结构极其中心思想。

正确掌握阅读文章中重要的语言点及语法结构。

学习大学英语1级课程的词汇并掌握其用法。

通过阅读学习各种写作技巧。

通过课堂讨论进行口语训练,活学活用所学的单词、短语及句型

四、学时分配表

 
教学内容 讲课时数 实验时数 实践学时 上机时数 自学时数 习题课 讨论时数
视听说 14
读写译 30 18
期中考试 2
合计 32 32
总计 64

五、教材与教学参考书

选用教材:

《新编大学英语》 应惠兰 外语教学研究出版社 1999

《新视野大学英语》 郑树棠 北京外语教学研究出版社 2002

《全新版大学英语》 李荫华 上海外语教学出版社 2002

《大学体验英语》 《大学体验英语》英语项目组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2

教学参考书:

《新编大学英语学生辅导用书1》  应惠兰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 1999

《新视野大学英语第1册教师用书》 郑树棠 北京外语教学研究出版社 2002

《全新版大学英语第1册教师用书》 李荫华 上海外语教学出版社 2002

《大学体验英语教师用书》1 《大学体验英语》英语项目组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2

六、有关说明

1.先修课程: 高中英语

2.适用专业:各专业一年级新生

实验教学课程一览 >>>  

大学英语2级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大学英语2级

英文名称:College English Band 2

总学时:64 理论学时:32 实验学时:32 总学分:4

一、课程性质、目的与任务

1.本课程系各非英语专业方向本科学位必修课,计划为全校非英语专业学生一年级下学期开设的考试课程。

2.本课程旨在培养学生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特别是听说能力,使他们在今后工作和社会交往中能用英语有效地进行口头和书面的信息交流,同时增强其自主学习能力、提高综合文化素养,以适应我国经济发展和国际交流的需要。

二、课程教学基本要求

1.听力理解能力:能听懂英语授课;能听懂与日常生活话题有关的英语对话和短文;能基本听懂慢速英语节目,语速为每分钟110个词左右,能掌握其中心大意,抓住要点;能运用基本的听力技巧帮助理解。

2.口语表达能力:能进行一般日常生活交谈,能就一个主题或图片或所学课文内容进行连续3分钟左右的陈述。能就所熟悉的话题经准备后作简短发言,表达比较清楚,语音、语调基本正确;能在交流中使用基本的会话策略。

3.阅读理解能力:能基本读懂一般性的英文文章,阅读速度达到每分钟70个词;在快速阅读篇幅较长、难度略低的材料时,阅读速度达到每分钟100个词;完成总阅读量5万单词。

4.书面表达能力:能完成一般性写作任务;能描述个人经历、观感、情感和发生的事件等;能写常见的应用文;能就一般性话题或提纲在半小时内写出120个词的短文,内容完整,语法正确,条理清晰,句子连贯。

5.翻译能力:能借助词典对题材熟悉的文章进行英汉互译,英汉译速为每小时300个英语单词,汉英译速为每小时250个汉字,译文基本流畅,能在翻译时使用适当的翻译技巧。

6.推荐词汇量:掌握的词汇量应达到3800个单词和900个词组(含中学应掌握的词汇),其中2500个单词为积极词汇,即要求学生能够在认知的基础上学会熟练运用,包括口头和书面表达2个方面。

三、课程教学基本内容

1. 大学英语课程不仅是一门语言基础知识课程,也是拓宽知识,了解世界文化的素质教育课程。因此,设计大学英语课程时也应充分考虑对学生的文化素质培养和国际文化知识的传授。要尽可能地利用语言载体,让学生了解科学技术、西方社会文化等知识。要强调通过大量的自主阅读来提高词汇量和增加知识。

2. 无论是主要基于计算机的听说课程,还是主要基于课堂教学的读写译课程,教学内容的安排必须充分体现个性化,考虑不同起点的学生,即既要照顾起点较低学生,又要给基础较好的学生有发展的空间;既能使学生打下扎实的语言基础,又要培养他们较强的实际应用能力尤其是听说写的能力;既要保证学生在整个大学期间的英语语言水平稳步提高,又要有利于学生个性化的学习,以满足他们各自不同的专业发展需要。

教学重点:

正确理解阅读文章的篇章结构极其中心思想。

正确掌握阅读文章中重要的语言点及语法结构。

学习大学英语2级课程的词汇并掌握其用法。

通过阅读学习各种写作技巧。

通过课堂讨论进行口语训练,活学活用所学的单词、短语及句型

四、学时分配表

 
教学内容 讲课时数 实验时数 实践学时 上机时数 自学时数 习题课 讨论时数
视听说 14
读写译 30 18
期中考试 2
合计 32 32
总计 64

五、教材与教学参考书

选用教材:

《新编大学英语2》 应惠兰 外语教学研究出版社 2004

《新视野大学英语第2册》 郑树棠 北京外语教学研究出版社 2003

《全新版大学英语第2册》 李荫华 上海外语教学出版社 2002

《大学体验英语》2 《大学体验英语》英语项目组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3

教学参考书:

《新编大学英语学生辅导用书2》  应惠兰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 2004

《新视野大学英语第2册教师用书》 郑树棠 北京外语教学研究出版社 2003

《全新版大学英语第2册教师用书》 李荫华 上海外语教学出版社 2002

《大学体验英语教师用书》2 《大学体验英语》英语项目组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2

六、有关说明

1.先修课程: 大学英语1级

2.适用专业:各专业一、二年级学生

实验教学课程一览 >>>  

大学英语3级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大学英语3级

英文名称:College English Band 3

总学时:64 理论学时:32 实验学时:32 总学分:4

一、课程性质、目的与任务

1.大学英语课程是大学生的一门必修的基础课程。大学英语教学是以英语语言知识与应用技能、学习策略和跨文化交际为主要内容,以外语教学理论为指导,并集多种教学模式和教学手段为一体的教学体系。计划为非英语专业二年级上学期开设的考试课程。

2.大学英语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特别是听说能力,使他们在今后工作和社会交往中能用英语有效地进行口头和书面的信息交流,同时增强其自主学习能力、提高综合文化素养,以适应我国经济发展和国际交流的需要。

二、课程教学基本要求

1.听力理解能力:能够基本听懂来自英语国家人士的谈话和讲座,能听懂题材熟悉、篇幅较长的国内英语广播或电视节目,语速为每分钟130词左右。能基本听懂外国专家用英语讲授的专业课程。能掌握其中心大意,抓住要点。

2.口语表达能力:能够和来自英语国家的人士进行比较流利的会话,较好地掌握会话策略,能基本表达个人意见、情感、观点等,能基本陈述事实、事件、理由等,表达思想清楚,语音、语调基本正确。

3.阅读理解能力:能基本阅读英语国家报刊杂志的一般性题材的文章,阅读速度为每分钟70词,在快速阅读篇幅较长的材料时,阅读速度达到每分钟100词,能就阅读材料进行略读或寻读。能够基本读懂自己专业方面的综述性文献,并能正确理解中心大意,抓住主要事实和有关细节。

4.面表达能力:能写日常应用文,能写自己专业论文的英语摘要,能借助参考资料写出与专业相关、结构基本清晰、内容较为丰富的报告和论文,能描写各种图表,能就一定的话题在半小时内写出120词的短文,内容完整,条理清楚,文理通顺。

5.翻译能力:能借助词典翻译一般英美报刊上题材熟悉的文章,能摘译所学专业的英语科普文章,并能撰写所学专业的英语小论文。英汉译速为每小时300英语单词,汉英译速为250个汉字。译文基本通顺、达意,无重大语言错误。

6.推荐词汇量:掌握的总词汇量应达到4500个单词和1000个词组,其中2300个单词为积极词汇。

三、课程教学基本内容

1. 大学英语课程不仅是一门语言基础知识课程,也是拓宽知识,了解世界文化的素质教育课程。因此,设计大学英语课程时也应充分考虑对学生的文化素质培养和国际文化知识的传授。要尽可能地利用语言载体,让学生了解科学技术、西方社会文化等知识。要强调通过大量的自主阅读来提高词汇量和增加知识。

2. 无论是主要基于计算机的听说课程,还是主要基于课堂教学的读写译课程,教学内容的安排必须充分体现个性化,考虑不同起点的学生,即既要照顾起点较低学生,又要给基础较好的学生有发展的空间;既能使学生打下扎实的语言基础,又要培养他们较强的实际应用能力尤其是听说写的能力;既要保证学生在整个大学期间的英语语言水平稳步提高,又要有利于学生个性化的学习,以满足他们各自不同的专业发展需要。

教学重点:

正确理解阅读文章的篇章结构极其中心思想。

正确掌握阅读文章中重要的语言点及语法结构。

学习大学英语3级课程的词汇并掌握其用法。

通过阅读学习各种写作技巧。

通过课堂讨论进行口语训练,活学活用所学的单词、短语及句型

四、学时分配表

 
教学内容 讲课时数 实验时数 实践学时 上机时数 自学时数 习题课 讨论时数
视听说 14
读写译 30 18
期中考试 2
合计 32 32
总计 64

五、教材与教学参考书

选用教材:

《新编大学英语3》 应惠兰 外语教学研究出版社 2004

《新视野大学英语第3册》 郑树棠 北京外语教学研究出版社 2003

《全新版大学英语第3册》 李荫华 上海外语教学出版社 2002

《大学体验英语》3 《大学体验英语》英语项目组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3

教学参考书:

《新编大学英语学生辅导用书3》  应惠兰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 2004

《新视野大学英语第3册教师用书》 郑树棠 北京外语教学研究出版社 2003

《全新版大学英语第3册教师用书》 李荫华 上海外语教学出版社 2002

《大学体验英语教师用书》3 《大学体验英语》英语项目组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2

六、有关说明

1.先修课程: 大学英语2级

2.适用专业:各专业一、二年级学生

实验教学课程一览 >>>  

大学英语4级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大学英语4级

英文名称:College English Band 4

总学时:64 理论学时:32 实验学时:32 总学分:4

一、课程性质、目的与任务

1.大学英语课程是大学生的一门必修的基础课程。大学英语教学是以英语语言知识与应用技能、学习策略和跨文化交际为主要内容,以外语教学理论为指导,并集多种教学模式和教学手段为一体的教学体系。计划为非英语专业二年级下学期开设的考试课程。

2.大学英语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特别是听说能力,使他们在今后工作和社会交往中能用英语有效地进行口头和书面的信息交流,同时增强其自主学习能力、提高综合文化素养,以适应我国经济发展和国际交流的需要。

二、课程教学基本要求

1.听力理解能力:能够基本听懂来自英语国家人士的谈话和讲座,能听懂题材熟悉、篇幅较长的国内英语广播或电视节目,语速为每分钟150词左右。能基本听懂外国专家用英语讲授的专业课程。能掌握其中心大意,抓住要点。

2.口语表达能力:能够和来自英语国家的人士进行比较流利的会话,较好地掌握会话策略,能基本表达个人意见、情感、观点等,能基本陈述事实、事件、理由等,表达思想清楚,语音、语调基本正确。

3.阅读理解能力:能基本阅读英语国家报刊杂志的一般性题材的文章,阅读速度为每分钟80词,在快速阅读篇幅较长的材料时,阅读速度达到每分钟120词,能就阅读材料进行略读或寻读。能够基本读懂自己专业方面的综述性文献,并能正确理解中心大意,抓住主要事实和有关细节。

4.书面表达能力:能写日常应用文,能写自己专业论文的英语摘要,能借助参考资料写出与专业相关、结构基本清晰、内容较为丰富的报告和论文,能描写各种图表,能就一定的话题在半小时内写出160词的短文,内容完整,条理清楚,文理通顺。

5.翻译能力:能借助词典翻译一般英美报刊上题材熟悉的文章,能摘译所学专业的英语科普文章,并能撰写所学专业的英语小论文。英汉译速为每小时350英语单词,汉英译速为300个汉字。译文基本通顺、达意,无重大语言错误。

6.推荐词汇量:掌握的总词汇量应达到5500个单词和1200个词组,其中2500个单词为积极词汇。

三、课程教学基本内容

1. 大学英语课程不仅是一门语言基础知识课程,也是拓宽知识,了解世界文化的素质教育课程。因此,设计大学英语课程时也应充分考虑对学生的文化素质培养和国际文化知识的传授。要尽可能地利用语言载体,让学生了解科学技术、西方社会文化等知识。要强调通过大量的自主阅读来提高词汇量和增加知识。

2. 无论是主要基于计算机的听说课程,还是主要基于课堂教学的读写译课程,教学内容的安排必须充分体现个性化,考虑不同起点的学生,即既要照顾起点较低学生,又要给基础较好的学生有发展的空间;既能使学生打下扎实的语言基础,又要培养他们较强的实际应用能力尤其是听说写的能力;既要保证学生在整个大学期间的英语语言水平稳步提高,又要有利于学生个性化的学习,以满足他们各自不同的专业发展需要。

教学重点:

正确理解阅读文章的篇章结构极其中心思想。

正确掌握阅读文章中重要的语言点及语法结构。

学习大学英语4级课程的词汇并掌握其用法。

通过阅读学习各种写作技巧。

通过课堂讨论进行口语训练,活学活用所学的单词、短语及句型

四、学时分配表

 
教学内容 讲课时数 实验时数 实践学时 上机时数 自学时数 习题课 讨论时数
视听说 14
读写译 30 18
期中考试 2
合计 32 32
总计 64

五、教材与教学参考书

选用教材:

《新编大学英语4》 应惠兰 外语教学研究出版社 2004

《新视野大学英语第4册》 郑树棠 北京外语教学研究出版社 2003

《全新版大学英语第4册》 李荫华 上海外语教学出版社 2002

《大学体验英语》4 《大学体验英语》英语项目组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3

教学参考书:

《新编大学英语学生辅导用书4》  应惠兰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 2004

《新视野大学英语第4册教师用书》 郑树棠 北京外语教学研究出版社 2003

《全新版大学英语第4册教师用书》 李荫华 上海外语教学出版社 2002

《大学体验英语教师用书》4 《大学体验英语》英语项目组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3

六、有关说明

1.先修课程: 大学英语3级

2.适用专业:各专业一、二年级学生

实验教学课程一览 >>>  

大学英语5级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大学英语5级

英文名称:College English Band 5

总学时:64 理论学时: 实验学时:32 总学分:4

一、课程性质、目的与任务

1.大学英语课程是大学生的一门必修的基础课程。大学英语教学是以英语语言知识与应用技能、学习策略和跨文化交际为主要内容,以外语教学理论为指导,并集多种教学模式和教学手段为一体的教学体系。计划为非英语专业英语具有较高水平的学生开设的考试课程。

2.大学英语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特别是听说能力,使他们在今后工作和社会交往中能用英语有效地进行口头和书面的信息交流,同时增强其自主学习能力、提高综合文化素养,以适应我国经济发展和国际交流的需要。

二、课程教学基本要求

1.听力理解能力:能够基本听懂来自英语国家人士的谈话和讲座,能听懂题材熟悉、篇幅较长的国内英语广播或电视节目。能基本听懂外国专家用英语讲授的专业课程。能掌握其中心大意,抓住要点。

2.口语表达能力:能够和来自英语国家的人士进行比较流利的会话,较好地掌握会话策略,能基本表达个人意见、情感、观点等,能基本陈述事实、事件、理由等,表达思想清楚,语音、语调正确。

3.阅读理解能力:能基本阅读英语国家报刊杂志的一般性题材的文章,阅读速度为每分钟90词,在快速阅读篇幅较长的材料时,阅读速度达到每分钟130词,能就阅读材料进行略读或寻读。能够基本读懂自己专业方面的综述性文献,并能正确理解中心大意,抓住主要事实和有关细节。

4.书面表达能力:能写日常应用文,能写自己专业论文的英语摘要,能借助参考资料写出与专业相关、结构基本清晰、内容较为丰富的报告和论文,能描写各种图表,能就一定的话题在半小时内写出180词的短文,内容完整,条理清楚,文理通顺。

5.翻译能力:能借助词典翻译一般英美报刊上题材熟悉的文章,能摘译所学专业的英语科普文章,并能撰写所学专业的英语小论文。英汉译速为每小时350英语单词,汉英译速为300个汉字。译文基本通顺、达意,无重大语言错误。

6.推荐词汇量:掌握的总词汇量应达到6000个单词和1500个词组,其中2600个单词为积极词汇。

三、课程教学基本内容

1. 大学英语课程不仅是一门语言基础知识课程,也是拓宽知识,了解世界文化的素质教育课程。因此,设计大学英语课程时也应充分考虑对学生的文化素质培养和国际文化知识的传授。要尽可能地利用语言载体,让学生了解科学技术、西方社会文化等知识。要强调通过大量的自主阅读来提高词汇量和增加知识。

2. 无论是主要基于计算机的听说课程,还是主要基于课堂教学的读写译课程,教学内容的安排必须充分体现个性化,考虑不同起点的学生,即既要照顾起点较低学生,又要给基础较好的学生有发展的空间;既能使学生打下扎实的语言基础,又要培养他们较强的实际应用能力尤其是听说写的能力;既要保证学生在整个大学期间的英语语言水平稳步提高,又要有利于学生个性化的学习,以满足他们各自不同的专业发展需要。

教学重点:

正确理解阅读文章的篇章结构极其中心思想。

正确掌握阅读文章中重要的语言点及语法结构。

学习大学英语5级课程的词汇并掌握其用法。

通过阅读学习各种写作技巧。

通过课堂讨论进行口语训练,活学活用所学的单词、短语及句型

四、学时分配表

 
教学内容 讲课时数 实验时数 实践学时 上机时数 自学时数 习题课 讨论时数
视听说 16
读写译 16
期中考试
合计 32
总计 32

五、教材与教学参考书

选用教材:

《新视野大学英语第5册》 郑树棠 北京外语教学研究出版社 2003

《全新版大学英语第5册》 李荫华 上海外语教学出版社 2002

教学参考书:

《新视野大学英语第5册教师用书》 郑树棠 北京外语教学研究出版社 2003

《全新版大学英语第5册教师用书》 李荫华 上海外语教学出版社 2002

六、有关说明

1.先修课程: 大学英语4级

2.适用专业:各专业一、二年级学生

实验教学课程一览 >>>  

大学英语6级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大学英语6级

英文名称:College English Band 6

总学时:32 理论学时: 实验学时:32 总学分:4

一、课程性质、目的与任务

1.大学英语课程是大学生的一门必修的基础课程。大学英语教学是以英语语言知识与应用技能、学习策略和跨文化交际为主要内容,以外语教学理论为指导,并集多种教学模式和教学手段为一体的教学体系。计划为非英语专业英语具有较高水平的学生开设的考试课程。

2.大学英语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特别是听说能力,使他们在今后工作和社会交往中能用英语有效地进行口头和书面的信息交流,同时增强其自主学习能力、提高综合文化素养,以适应我国经济发展和国际交流的需要。

二、课程教学基本要求

1.听力理解能力:能听懂内容稍长的对话,短文,并在其结构较为复杂,观点较为隐含事也能理解要点;能基本听懂英语国家的广播电视节目;能听懂所学专业的讲座,掌握其中心大意,抓住要点。

2.口语表达能力:能就一般或专业性话题较为流利,准确地对话或讨论。能用简练语言概括内容较长,语言稍难的文本或讲话;能在国际会议和专业交流中宣读论文并参加讨论。

3.阅读理解能力:能读懂有一定难度的文章,理解其意义;能借助词典阅读英语原版教材和英语国家报刊杂志上的文章;能比较顺利地阅读所学专业的综述性文献。

4.书面表达能力:能就一般性主题比较自如地表达个人的观点,做到文章结构清晰,内容丰富。逻辑性强;能用英语撰写所学专业的简短的报告和论文;能在半小时内写出200个词的说明文或以论文,内容完整,文理通顺,思想表达清楚。

5.翻译能力:能借助词典翻译英美报刊上有一定难度的科普,文化,评论等文章;译反映中国国情或文化的介绍性文章。英汉译速为每小时400英语单词,汉英译速为350个汉字。译文内容准确,基本无误译,文字通顺、达意,语言错误较少。

6.推荐词汇量:掌握的总词汇量应达到6500个单词和1700个词组,其中2500个单词为积极词汇。

三、课程教学基本内容

1.大学英语课程不仅是一门语言基础知识课程,也是拓宽知识,了解世界文化的素质教育课程。因此,设计大学英语课程时也应充分考虑对学生的文化素质培养和国际文化知识的传授。要尽可能地利用语言载体,让学生了解科学技术、西方社会文化等知识。要强调通过大量的自主阅读来提高词汇量和增加知识。

2.无论是主要基于计算机的听说课程,还是主要基于课堂教学的读写译课程,教学内容的安排必须充分体现个性化,考虑不同起点的学生,即既要照顾起点较低学生,又要给基础较好的学生有发展的空间;既能使学生打下扎实的语言基础,又要培养他们较强的实际应用能力尤其是听说写的能力;既要保证学生在整个大学期间的英语语言水平稳步提高,又要有利于学生个性化的学习,以满足他们各自不同的专业发展需要。

教学重点:

正确理解阅读文章的篇章结构极其中心思想。

正确掌握阅读文章中重要的语言点及语法结构。

学习大学英语各级课程的词汇并掌握其用法。

通过阅读学习各种写作技巧。

通过课堂讨论进行口语训练,活学活用所学的单词、短语及句型

四、学时分配表

 
教学内容 讲课时数 实验时数 实践学时 上机时数 自学时数 习题课 讨论时数
视听说 16
读写译 16
期中考试
合计 32
总计 32

五、教材与教学参考书

选用教材:

《新视野大学英语第6册》 郑树棠 北京外语教学研究出版社 2004

《全新版大学英语第6册》 李荫华 上海外语教学出版社 2002

教学参考书:

《新视野大学英语第6册教师用书》 郑树棠 北京外语教学研究出版社 2003

《全新版大学英语第6册教师用书》 李荫华 上海外语教学出版社 2002

六、有关说明

1.先修课程: 大学英语5级

2.适用专业:各专业一、二年级学生

实验教学课程一览 >>>  

托福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托福课程

英文名称:TOEFL

总学时:96 学时 其中托福听说48学时, 读写 48学时 理论学时: 实验学时: 总学分:听说:3 读写: 3

一、课程性质、目的与任务

1.本课程系非英语专业语言应用类拓展课程,计划为非英语专业学生开设的考试课程。

2.《托福英语》课程涉及托福考试的多方面的信息。教材所引用的素材、数据及资料均源于国内或国外托福考试培训出版的书籍及文件,如实准确地反映了新托福考试的考查重点和方向,旨在为托福备考者拓展知识面、增加词汇量,提高应试能力,提高英语的实际应用水平。托福教学的主要目标是使学生对托福英语进行概括了解,对其考试形式,考试内容逐渐熟悉并对其以后的实战有所帮助。

二、课程教学基本要求

2006年5月,中国实行了新的托福网考,这是对托福考试进行的最大一次改革。新的托福考试最突出的特点,是将听说读写能力进行综合测试。

为了适应新的挑战,要求学生在打好语言基础和集中备考过程中能够及时转变自己的语言学习观念,在日常学习中特别注重对听说能力和书面归纳能力的培养,自觉地锻炼由点带面,由文化内容带动语言形式,由语句段落到篇章,由语言输入到语言输出,由形式认知到应用交际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

在授课过程中,新的托福要求教师刻意培养学生的逻辑分析、组织能力及语言驾驭能力。从注重语言知识(如词语比较等等)和单句,转为注重语境、信息、思想表达及语言驾驭能力,通过语言的使用,了解、分析并运用语言来处理信息,分析利弊,表达思想。例如口语及写作部分的独立考题,要求学生对某个问题发表独立的见解,而新增加的综合考题融入了听与读的信息,由学生按要求进行表达。

培养学生注重综合运用能力考试,不再把听说读写四个部分完全孤立开来,而是在说和写部分融入了听和读。对说和写的考核,旨在测试考生真实语言场景中的理解能力、捕获信息的能力以及怎样消化这些信息为自己所用的能力。注重语言的真实与整体连贯考试以真实的校园情景对话及课堂演讲作为考试素材。

三、课程教学基本内容和教学重点

托福课程包括了托福阅读,托福写作,托福听力和口语四个方面。

托福课程的教学内容和重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听力――多人对话,贴近生活

以前考试是以应试为目的,听力也有固定的模式。但是新托福的听力考试设计非常真实、生活化,如果断裂开来听, 得分的可能性很小。因此在教学中主要训练学生听懂多人对话的能力。引导学生多在英文节目、英文演讲、英文会议中锻炼真正的听力应用能力。

口语―—考察思想内涵

教师在口语训练时, 首先是指导学生对题目的阅读开始限时,其次口语题目中有了听力的成分,要求考生要在15秒的准备后,对新信息进行融合,迅速作出判断并给出自己的看法。而且,以前的口语考试仅仅局限于如何打招呼,现在则要求学生在表达时融入较深层次的思想和广博的知识面。 因此教师在教学时要侧重多训练学生思想表达的能力,尽量养成较长时间进行英语陈述的习惯。平时建议他们多看一些英文报纸的评论版,也可以多收看一些英文访谈节目,锻炼自己的口语表达能力。

阅读――语法变“隐形考察”

2006年的新托福考试首次取消了语法的专项考题,很多考生都认为语法没有用了,这是个很大的误区。其实语法的考察并没有取消,而是变单项考试为融入到阅读、写作等部门中,口语以及听力也涉及到语法的运用。语法是贯穿在英语学习的始终的,如果语法不得当,仍然是很大的失分点。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指导学生以阅读为纲进行复习,务必在复习中注意阅读到的句子,尽量关注每句话的基本语法规范,尽量与自己平时常犯的错误相比较。

写作――长度增加、添入应用文

新托福写作难度明显增加。新托福要求的字数是300字,长度增加;以前给出的题目是纸面上看得到的,新托福则需要根据所听到的内容发表看法;以前写作要求的题材一般是议论文,新托福则引入了应用性的文章,比如图表分析。 因此, 教师应指导学生在备考中特别注意培养多样式的写作题材,此外还是要多写多练,锻炼自己写长文章的能力。同时写作中不仅是词汇和语言的修饰,还应该有自己独立的思想融入其中,避免华丽但却空洞的写作方式。

四、学时分配表

托福听说
序号 教学内容(按课题或章为单元) 学时 其中
讲授 实践 其他
1 Introduction 3 3
2 TOEFL Listening (Unit 1 Introduction) 3 3
3 TOEFL Speaking (Unit 1 Introduction) 3 3
4 TOEFL Listening (Unit 2 Listening Strategies and Skills) 3 3
5 TOEFL Speaking (Unit 2 Part one of the Speaking test-the interview) 3 3
6 TOEFL Listening(Unit 2 Listening Strategies and Skills) 3 3
7 TOEFL Speaking (Unit 3 Part two of the Speaking test-the long turn) 3 3
8 TOEFL Listening(Unit 2 Listening Strategies and Skills) 3 3
9 TOEFL Speaking (Unit 4 Part three of the Speaking test-the discussion) 3 3
10 TOEFL Listening (Unit 2 Listening Strategies and Skills) 3 3
11 TOEFL Speaking (Unit 4 Part three of the Speaking test-the discussion) 3 3
12 TOEFL Sample Test (Unit 3 IELTS Listening Sample Tests) 3 3
13 TOEFL Sample Test (Unit 3 IELTS Listening Sample Tests) 3 3
14-16 机动(复习、讲解试卷) 9 9
学时总计 48 18 30
托福读写
序号 教学内容(按课题或章为单元) 学时 其中
讲授 实践 其他
1 Introduction 3 3
2 TOEFL Writing (Unit 1 Introduction) 3 3
3 TOEFL Reading (Unit 1 Introduction) 3 3
4 TOEFL Writing (Unit 2 Writing Strategies and Skills for Task 1) 3 3
5 TOEFL Reading (Unit 2 Reading Strategies and Skills) 3 3
6 TOEFL Writing(Unit 2 Writing Strategies and Skills for Task 1) 3 3
7 TOEFL Reading (Unit 2 Reading Strategies and Skills) 3 3
8 TOEFL Writing (Unit 3 Writing Strategies and Skills for Task 2) 3 3
9 TOEFL Reading (Unit 2 Reading Strategies and Skills) 3 3
10 TOEFL Writing (Unit 3 Writing Strategies and Skills for Task 2) 3 3
11 Unit 3 TOEFL Reading Sample Tests 3 3
12 Unit 4 TOEFL Writing Sample Test 3 3
13 Unit 3 TOEFL Reading Sample Tests 3 3
14-16 机动(复习、讲解试卷) 9 9
学时总计 48 21 27

五、教材与教学参考书

选用教材:

《新托福考试备考策略与模拟试题》 Nancy 世界图书出版公司

《托福考试写作基础训练》 世界图书出版公司

《托福考试阅读单项基础训练》 世界图书出版公司

《托福考试听力基础训练 世界图书出版公司

自编讲义

实验教学课程一览 >>>  

雅思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雅思课程

英文名称:IELTS

总学时:96 学时 其中雅思听说 48学时, 读写 48学时 理论学时: 实验学时: 总学分:雅思听说: 3 雅思读写: 3

一、课程性质、目的与任务

1.本课程系非英语专业语言应用类拓展课程,计划为非英语专业学生开设的考试课程。

2.本课程旨在使学生全面提高英语听,说,读,写水平。此课程涵盖雅思听力、雅思口语、雅思阅读和雅思写作,对考试内容、提问方式、解题方法和考试技巧进行逐一的讲解和全面的介绍,并且提供模拟试题,以帮助学习对雅思考试的形式、要求、难度等有一个全面的了解,提高实际使用英语的能力。

二、课程教学基本要求

听力部分的要求是使同学们熟悉、掌握雅思听力各种解题技巧,从听懂较容易的信息交流对话到听懂一篇复杂演讲;口语部分授课的要求是通过操练雅思口试所考察的语言功能,场景,口语素材和词汇的练习,使同学们为雅思口试做好准备;阅读部分的要求是使学生熟悉、掌握雅思阅读八大题型的形式和解题技巧;写作部分的要求是使学生掌握雅思议论文作文和图表题作文的写作要点和格式。

三、课程教学基本内容和教学重点

课程包括了雅思阅读,雅思写作,雅思听力和口语四个方面。

雅思听力内容是日常谈话、长对话、学生间谈话和演讲,以及雅思全真题;帮助同学们如何有效记下所听到内容。重点是听力技巧训练,包括如何准备听力考试、辨别所找信息、忽略错误信息、寻找措辞多样化的答案和检查语法是否正确。难点是如何帮助同学们在有限的时间内习惯听英语和培养他们的听力技巧。

雅思口语部分涵盖雅思口试的三个部分,以及相关的主题,词汇和材料。教学重点是技巧训练,包括提供真实信息、描述、表达意见、表达喜爱、表达态度、表达情感、比较和对比、想象、对未来的预测和估计、语言的流利和联贯、发音和语调、用词多样和准确。

雅思阅读涵盖了雅思八大题型的讲解。既讲解全真题又有模拟题;既有词汇,语法讲解,又有针对性的技巧训练。

雅思写作包括图表题和议论文作文。图表题讲解分柱形,表格,曲线,饼图和流线图五大类型;议论文又分为优缺点比较,论述观点,提出原因和建议三大类型。本课程教学的重点是将语言应用与雅思考试技巧有机结合。教学难点在于学生能否通过学习去举一反三,提高学生的综合英语能力。

四、学时分配表

雅思听说
序号 教学内容(按课题或章为单元) 学时 其中
讲授 实践 其他
1 Introduction 3 3
2 IELTS Listening (Unit 1 Introduction) 3 3
3 IELTS Speaking (Unit 1 Introduction) 3 3
4 IELTS Listening (Unit 2 Listening Strategies and Skills) 3 3
5 IELTS Speaking (Unit 2 Part one of the Speaking test-the interview) 3 3
6 IELTS Listening(Unit 2 Listening Strategies and Skills) 3 3
7 IELTS Speaking (Unit 3 Part two of the Speaking test-the long turn) 3 3
8 IELTS Listening(Unit 2 Listening Strategies and Skills) 3 3
9 IELTS Speaking (Unit 4 Part three of the Speaking test-the discussion) 3 3
10 IELTS Listening (Unit 2 Listening Strategies and Skills) 3 3
11 IELTS Speaking (Unit 4 Part three of the Speaking test-the discussion) 3 3
12 IELTS Sample Test (Unit 3 IELTS Listening Sample Tests) 3 3
13 IELTS Sample Test (Unit 3 IELTS Listening Sample Tests) 3 3
14-16 机动(复习、讲解试卷) 9 9
学时总计 48 18 30
雅思读写
序号 教学内容(按课题或章为单元) 学时 其中
讲授 实践 其他
1 Introduction 3 3
2 IELTS Writing (Unit 1 Introduction) 3 3
3 IELTS Reading (Unit 1 Introduction) 3 3
4 IELTS Writing (Unit 2 Writing Strategies and Skills for Task 1) 3 3
5 IELTS Reading (Unit 2 Reading Strategies and Skills) 3 3
6 IELTS Writing(Unit 2 Writing Strategies and Skills for Task 1) 3 3
7 IELTS Reading (Unit 2 Reading Strategies and Skills) 3 3
8 IELTS Writing (Unit 3 Writing Strategies and Skills for Task 2) 3 3
9 IELTS Reading (Unit 2 Reading Strategies and Skills) 3 3
10 IELTS Writing (Unit 3 Writing Strategies and Skills for Task 2) 3 3
11 IELTS Reading Sample Tests 3 3
12 IELTS Writing Sample Test 3 3
13 IELTS Reading Sample Tests 3 3
14-16 机动(复习、讲解试卷) 9 9
学时总计 48 21 27

五、教材与教学参考书

选用教材:

《雅思考试写作基础训练》 世界图书出版公司

《雅思考试阅读单项基础训练》 世界图书出版公司

《雅思考试听力基础训练 世界图书出版公司

《剑桥雅思考试全真试题解析2》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剑桥大学出版社

《剑桥雅思考试全真试题解析3》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剑桥大学出版社

课堂讲义

实验教学课程一览 >>>  

中级口译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中级口译课程

英文名称:Intermediate Interpretation Course

总学时:48学时 理论学时: 实验学时: 总学分:3

一、课程性质、目的与任务

1.本课程系非英语语言应用类拓展课程,计划为非英语专业学生开设的考试课程。

2.中级口译课程的教学目的和任务是,通过专项口译技能的训练,全面提高学生的听、说、读、写、译的实际应用能力,培养学生掌握基本的口译技巧,能应用所学的技巧,正确地分析理解所听的信息,然后准确地、顺畅、即时地把所听信息复述、翻译出来,信息传递较完整达意、语言表达规范正确、语音语调自然流利。同时,通过课程学习提高非英语专业学生综合运用母语和外语的能力;同时结合各项专题口译知识,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加强和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独立工作能力以及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并为学生参加“上海紧缺人才培训工程”的项目之一“上海市英语中级口译资格证书”考试及“上海市英语高级口译资格证书”考试奠定基础,为社会培养复合型外语人才打下基础。

二、课程教学基本要求

《中级口译教程》课程的教学的要求包括:

1、词汇基本要求:

掌握10000-12000个词汇以及这些单词构成的常用词组;正确而熟练地使用其中5000-6000个词汇及最常用的搭配,能够运用到汉英互译中。

2.语法:

熟练地使用各种衔接手段,连贯地表达思想,侧重语法结构在翻译过程中的理解和应用。

3. 阅读能力:

能读懂一般英美报刊杂志上的社论和书评,理解文章大意,分辨事实与细节;能读懂有一定难度的历史传记及文学作品,理解其真实含义;能分析上述题材文章的思想观点,语篇结构,语言特点和修辞手法。

4. 笔译能力:

能借助词典,能正确理解文字材料,将其翻译准确翻译成连贯,通顺的目标语,写译的速度达到每小时250-300词。

5. 跨文化交际能力:

对中国和英语国家政治,经济,地理、历史、发展现状、文化传统、风俗习惯有一定了解。

三、课程教学基本内容和教学重点

中级口译课程的选材将紧扣社会、时代与日常生活。所选课程内容能够准确传达原话意思,语气表达得体,语音语调正确,用词与句法基本正确,讲究说话的流利与速度。教程涉及外事接待、商务会谈、礼仪演讲、会议发言、宣传介绍、参观访问、人物访谈、学术研讨、科普报告、饮食文化、经济改革、经贸合作等。每单元包括词汇预习、课文、句子精练等。

该课程分教师讲解和学生实战模拟操练等形式进行。 依据“口译员需具备扎实的中英文语言基本功、广博的知识面,同时还需掌握口译基本技巧”的理念和口译“准确与流利”的标准,采用“知识准备+教师即兴演示重要技巧+学生实战模拟操练+教师点评指导+重视视译和速记”训练模式。

1. 教师讲解:教师介绍一些必备词汇、口译技巧及英美国家的政治、经济、历史、文化、旅游、语言学习等方面的背景知识。

2. 教师即兴演示重要技巧:通过DVD、MP3等教学片进行口译演示。

3. 实战模拟操练:模拟商务谈判、较高层次会晤、新闻发布会、记者招待会以及国际研讨会等各种口译场景进行实战训练,使学生掌握使用的口译技巧及获得实际的口译经验。模拟

4. 口译考试场景,训练学生的应试能力。学生课堂场景模拟口译训练全程录像,挑选精彩片断,学期末制成光盘,存档并供大家观摩。

5. 点评指导:分析和纠正共同性和典型性的误译,归纳出若干口译规律,使学生掌握实用的口译技巧。

四、学时分配表

雅思听说
教学章节 教学内容 学时安排 备注
第一周 口译概论,课程介绍 3
第二周 口译概论 3
第三周 主动理解;逻辑分析 3
第四周 口译笔记 3
第五周 口译笔记 3
第六周 语言重组技巧 3
第七周 语言重组技巧 3
第七周 数字口译技巧 3
第八周 数字口译技巧 3
第九周 公众演讲 3
第十周 公众演讲
第十一周 话语分析与跨文化交际 3
第十二周 话语分析与跨文化交际 3
第十三--15周 信息忠实原则 9
第十六周 考试 9
学时总计 48

五、教材与教学参考书

选用教材:

《口译教程》,雷天放,陈菁,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中级口译教程》,梅德明,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实验教学课程一览 >>>  

日本经济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日本经济

日文名称:日本経済

总学时:32 理论学时:32 实验学时: 总学分:2

一、课程性质、目的与任务

日本经济概况史日本经济学科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本课程的任务是使学生掌握初步的有关日本经济的基础知识,了解日本经济的整体规模,基本构造以及运行情况,为学生毕业后的工作实践奠定基础。

二、课程教学基本要求

1. 熟悉掌握日本经济的发展过程,以及经济制度的变迁。

2. 了解和掌握市场经济的作用和意义,以及日本经济高度发展的背景,繁荣以及衰退过程。

3. 了解和掌握日本工业产业结构从繁荣到衰退的变化过程。

4. 重点掌握日本的传统组织观,日本的经验模式的形成以及其特点。

5. 熟练应用日语中日本经济的有关专业用语。

三、课程教学基本内容

1.变革期的日本经济(经济大国和生活大国)

2.日本的经济制度

3.与世界经济相互依存的日本经济

4.日本经济环境的变化

5.日本经济的发展轨迹:战后的日本经济、经济复兴期;高度成长期;第一次石油危机和第二次石油危机时期;低成长期;泡沫经济和长期的经济低迷

6.日本的进入制度及呆账坏账问题

7.日本经济制度的弊端

8.日本式经营管理制度的形成和变革

9.21世纪日本经济的展望

四、学时分配表

 
教学内容 讲课时数 实验时数 实践学时 上机时数 自学时数 习题课 讨论时数
《变革期的日本经济》 2
《日本的经济制度》 4
《与世界经济相互依存的日本经济》 2
《日本经济环境的变化》 4
《日本经济的发展轨迹》 6
《日本的进入制度及呆账坏账问题》 2
《日本经济制度的弊端》 4
《日本式经营管理制度的形成和变革》 4
《21世纪日本经济的展望》 4
合计 32
总计 32

五、教材与教学参考书

教材:

《日本经济入门》 杨立国 编著 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

教学参考书:

《日本经济概论》  张季风著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日本经济(第二版)》 冯昭奎编著 高等教育出版社

《日本经济体制的历史变迁》  冯玮著 上海人民出版社

六、有关说明

1.适用专业:日语专业

2.撰稿人:刘一梅

实验教学课程一览 >>>  

日本社会文化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日本社会文化

日文名称:日本社会文化

总学时:32 理论学时:32 实验学时: 总学分:2

一、课程性质、目的与任务

本课程系日语专业知识类选修课程。教学对象是日语本科3年级的学生。本课程对日本的生活、劳动、学习环境和全球化背景下的日本进行专题讨论。 让学生纵向地了解日本社会以及日本人,在扩大知识面、深层次接触日本社会的同时,全面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培养学生面对现代性问题时所需要的多元化视角。

二、课程教学基本要求

课程在教学内容选择和安排上,重点放在课堂讲授和专题讨论上,力求做到:

1.了解日本社会文化的诸现象,并在此基础上,把握各现象间的联系,进而了解日本人的心理特点、文化背景,并能够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2.对每专题,在充分理解的基础上,课后找资料,综合分析,提出自己的观点。发表内容具有一定深度,为今后撰写毕业论文和学术研究开启启蒙之门。

三、课程教学基本内容

1.现代政治:政党政治

2.生活环境:经济大国

3.社会结构:雇佣、劳动、老龄化与少子化

4.社会问题:学校里的虐待、犯罪

5.外交问题:日美同盟与亚洲国家

6.全球化与日本:跨国企业

四、学时分配表

 
教学内容 讲课时数 实验时数 实践学时 上机时数 自学时数 习题课 讨论时数
《日本的政党政治》 20
《日本的生活环境》 6
《社会结构》 6
《社会问题》 6
《日本的外交问题》 6
《全球化与日本》 6
合计 32
总计 32

五、教材与教学参考书

教材:

自编讲义

教学参考书:

《日本》(上、下)  大森弘子、曲維 著 外教研 2004年

《キーワード、人間と発達》 神戸大学発達科学部編 日本大学教育出版 2005年

『21世紀の「日本事情」 ― 日本語教育から文化リテラシーへ』 は『リテラシーズ』1-5号 くろしろ出版 1999-2004年

《日本社会文化》  王秀文编 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 2009年

『見てわかる日本 生活?社会編』 絵ときシリーズ JTB出版 2003年

六、若干说明

1.先修课程:日本概论

2.适用专业:日语

3.撰稿人:金明姬

实验教学课程一览 >>>  

《日语古典文法与古文赏析》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日语古典文法与古文赏析

日语名称:日本語古典文法と古典文学鑑賞

总学时:32 理论学时:32 实验学时: 总学分:2

一、课程性质、目的与任务

1. 课程性质:本课程是为大学日语专业高年级学生开设的专业选修课程,考核方式为考试。

2. 课程目的:使学生在解读和鉴赏日本古典文学作品经典片段的过程中,初步了解和掌握基本的日语古典文法知识。对从上代的《万葉集》到近代的《奥の細道》等各时代各种文体的代表性作品的经典片段进行详细的解读和分析,对其中的发音、词汇、语法、历史文化等问题进行综合的学习。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能对日语古典文法和古典文学的整体概况有初步的认识,熟悉其中的经典片段。培养基本的古文阅读能力。为将来进一步深入学习和研究日语打下坚实基础。

3. 课程任务:使日语专业的学生不仅能认识和掌握现代日本的语言文学、社会文化的综合知识,也能了解历史上日本的语言文学、社会文化的基本状况,全面地认识日本,培养科学客观的历史观。

二、课程教学基本要求

古典文法与古典文学的难度较大,缺乏实用性,因而在教学过程中,应该避免过多讲授枯燥的语法理论,而应精心选取各时代作品的经典片段,从易到难循序渐进地解读和赏析的,在此过程中激发学生对古典文学的兴趣,降低畏惧和抵触情绪,

课程以课堂讲解为主,兼顾讨论和练习,做到理论与运用相结合,并联系现代日语的相关情况做对照分析。

三、课程教学基本内容

本课程以现有教材为主,配合自选的作品片段,注意作品朗读、文字表记、词汇、语法、文体等方面的特点和难度,合理地配置学习顺序。

代表性文学作品:

1. 上代文学作品——《万葉集》《古事記》《日本書紀》

2. 中古文学作品——《竹取物語》《源氏物語》《枕草子》

3. 中世文学作品——《宇治拾遺物語》《平家物語》《徒然草》

4. 近世文学作品——《奥之细道》《曽根崎心中》《英草紙》

主要古典文法点:

v

1. 历史假名、2. 用言(动词、形容词、形容动词)、3. 助动词、

4. 无活用变化的词(名词、副词、助词。连体词、接续词、感叹词)、

5. 敬语、6. 修辞

四、学时分配表

 
教学内容 讲课时数 实验时数 实践学时 上机时数 自学时数 习题课 讨论时数
《万葉集》 2
《古事記》 2
《日本書紀》 2
《竹取物語》 2
《源氏物語》 4
《枕草子》 2
《宇治拾遺物語》 2
《平家物語》 4
《徒然草》 2
《奥之细道》 2
《曽根崎心中》 2
《英草紙》 2
《语法总结》 4
合计 32
总计 32

五、教材与教学参考书

教材:

《日本文言文法》 马斌 主著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1年

《日本古典文学入门》 张龙妹 主著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06年

教学参考书:

《明解古典文法 改訂版》 (日)松村明著 明治書院 1989年

《日本古典文学全集》 (日)秋山虔等著 小学馆 1989年

六、有关说明

1.先修课程:高级日语

2.适用专业:日语

3.撰稿人:陈岗

实验教学课程一览 >>>  

饭店英语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饭店英语

英文名称:Hotel English

总学时:36 理论学时:36 实验学时: 总学分:2

一、课程性质、目的与任务

本课程是在四年级上学期为涉外旅游专业方向学生开设的任意选修考查课程。

本课程的目标是使学生能正确、熟练使用英语语言自如地与饭店客人进行饭店实际工作方面及更广范围内的口头及书面的有效沟通和交流,高质量地开展并完成饭店经营、管理及对客人服务的工作。

二、课程教学基本要求

1. 通过本课程学习,初步掌握涉外饭店各方面工作所需的英语交际技能;

2. 通过学习掌握处理涉外饭店各项事务的相关知识;

3. 进一步提高学生与涉外饭店工作所需的书面和口头表达能力;

三、课程教学基本内容

1.听力:(12学时)

a) 饭店或旅游中关于日期、时间、价格等内容的长段交谈,简单的商务会谈、问讯;

b) 饭店特色产品、旅游特色景点的介绍及有关物品、商品的推荐;

c) 饭店客人、游客的投诉及恰当的处理过程;

d) 对饭店一些突发事件的解决程序、处理措施的说明;

e) 通过非正式讨论,与客人就客房更换、宴会安排、物品选择等问题或安排达成共识;

2.阅读:(课外阅读)

a) 旅行指南、宣传册、名胜古迹介绍、饭店发展史等与饭店业、旅游业有关的文章;

b) 有关饭店客人及游客相关事务的文章及信函;

c) 员工行为规范及工作要求方面的文章;

d) 饭店及旅游业经营管理方面的文章;

3. 写作:(8学时)

a) 饭店介绍及饭店特色套房、菜肴等介绍;

b) 对饭店所在城市及主要名胜古迹的介绍;

c) 各类信函,如客房、宴会确认函、道歉信、感谢信、邀请信、宾客来信回复等;

d) 各种告示,如维修通知、失物招领等。

e) 宾客留言及饭店内部通告、请示、报告或总结等;

4. 口语 (16学时)

a) 饭店各种服务项目、设施、特色产品等介绍;

b) 能流畅自如地与饭店客人进行沟通、答疑、促销、问讯等;

c) 推荐饭店产品,介绍促销计划,就合作事宜与相关企业进行有效协商、沟通。

d) 提出解决各类宾客投诉等复杂问题的方案,并就解决步骤、措施作详细说明;

e) 对地方文化、名胜古迹等方面的介绍、描述及讨论。

四、学时分配表

 
教学内容 讲课时数 实验时数 实践学时 上机时数 自学时数 习题课 讨论时数
《涉外饭店英语听力》 12
《涉外饭店英语阅读》 0
《涉外饭店英语写作》 8
《涉外饭店英语口语》 16
合计 36
总计 36

五、教材与教学参考书

教材:

饭店英语 白安竹 主著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04年

饭店服务与管理英语 郭兆康 主著 高等教育出版社

教学参考书:

《旅游饭店英语》  旅游局 著 旅游教育出版社 2003年

《西餐厅,酒吧实用英语》 马麦琪 著 广东经济出版社 2003年

《实用饭店英语900句》 叶海英著 广东旅游出版社 2001年

《饭店英语》 张伟 著 南开大学出版社 2005年

《饭店英语情景会话》 赵建群著 世界音像电子出版社 2003年

六、有关说明

1.适用专业:英语语言文学 英语教育

2.撰稿人:陈宁国

实验教学课程一览 >>>  

文学导论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文学导论

英文名称:An Introduction to Literature

总学时:32 理论学时:32 实验学时: 总学分:2

一、课程性质、目的与任务

本课程为英语专业基础阶段的学科平台课程和专业必修课程,计划为英语专业学生一年级下学期开设的专业考试课程。

本课程的目的和任务在于拓宽学生的基本文学知识,培养学生的语言敏感度,提升文学鉴赏能力。具体地说,就是从小说、诗歌、戏剧等主要文学体裁的基本要素出发,全面系统地介绍各种文学体裁的定义、特征、类型、流派及发展简史,并与具体的文学作品鉴赏紧密结合;尤其重要的是,通过对20世纪文学理论的简明介绍,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文学理论知识,以期提高其文学作品的鉴赏力,最终实现学生人文素养和专业素质的同步提升。

二、课程教学基本要求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让学生了解和熟悉小说、诗歌、戏剧等主要文学体裁的要素、特征和流派,掌握这三种文学体裁的定义、类型及发展史;并通过文本及具体要素的分析评论,让学生具备鉴赏、分析文学作品的必要技巧;同时,要求学生要了解和掌握一定视角的文学理论知识和文学批评方法,并将其运用到具体的文学作品批评实践中去,通过不断的实践获得文学鉴赏力的提升。

三、课程教学基本内容

Unit One: Fiction

1) Understanding fiction and it’s elements

2) Selected commentaries and further reading

Unit Two: Poetry

1) Understanding poetry

2) Selected commentaries and further reading

Unit Three: Dramma

1) Understanding dramma and it’s types

2) Selected commentaries and further reading

Unit Four: Literary Criticism

1) Understanding twentieth-century literary cirticism

2) Selected commentaries and further reading

四、学时分配表

 
教学内容 讲课时数 实验时数 实践学时 上机时数 自学时数 习题课 讨论时数
Unit One: Fiction 20 12
Unit Two: Poetry 6 6
Unit Three: Dramm 6 6
Unit Four: Literary Criticism 8 8
合计 32
总计 64

五、教材与教学参考书

教材:

1) 杨金才、王海萌 主编: 《文学导论》(An Introduction to Literature)。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10年。

教学参考书:

Abrams, M. H. A Glossary of Literary Terms. Beijing: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  2004.

Beaty, Jerome, and J. Paul Hunter, eds. The Norton Introduction to Literature. 7th ed. New York and London: Norton, 1998.

Barranger, Milly S.  Understanding Plays.  Boston: Allyn and Bacon,  1990.

Diyanni, Robert, ed.  Literature: Reading Fiction, Poetry, and Drama. 5th ed.  Boston: McGraw Hill, 2002.

Eagleton, Terry. Literary Theory: An Introduction.  Beijing: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  2004.

Guerin, Wilfred L., et al. A Handbook of Critical Approaches to Literature. Beijing: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  2004.

Shao Jindi and Bai Jinpeng. An Introduction to Literature.  Shanghai: 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s Educaitn Press,  2002.

Selden, Raman, ed. The Theory of Criticism: From Plato to the Present.  London: Longman,  1988.

李洊波 主编: 《文学导论》(An Introduction to Literature)。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9年。

六、有关说明

1.先修课程:英语基础课程

2.适用专业:英语语言文学 英语教育

3.撰稿人:方文开

实验教学课程一览 >>>  

英语诗歌鉴赏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英语诗歌鉴赏

英文名称:English Poetry: the Magic of Language

总学时:32 理论学时:32 实验学时: 总学分:2

一、课程性质、目的与任务

本课程系英语专业的指定选修课,计划为英语专业学生四年级上学期开设的考查课。

本课程是文学类课程中的一部分,其目的是拓宽学生的基本文学知识,培养学生的语言敏感度,提升文学鉴赏能力。本课程从诗歌的几个基本要素出发,全面系统地介绍诗歌作为一种独特文学样式的特质,同时配以优美的诗歌赏析,使学生能够在一定的理论指导下领略诗歌魅力及诗人风范。

二、课程教学基本要求

1.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可了解关于诗歌的基本常识,如诗歌的音步、韵律、语言、修辞等。

2. 要求学生能在理论知识的指导下欣赏诗歌的独特气质,充分把握语义、语法和修辞等方面在诗歌中的特殊性。

3. 了解历史上伟大的英语诗人的生平、诗作及其贡献,把握英语诗歌的发展及历史变迁,能记忆著名诗句。

4. 鉴于诗歌具有开放性的特点,通过赏析诗歌,启发学生思考,培养想象力及创新精神。

三、课程教学基本内容

1. What is poetry: an introduction

2. How does a poem work I: line arrangement and appreciation

3. How does a poem work II: words and foregrounding

4. How does a poem work III: inversion and foregrounding

5. How does a poem work IV: recurrence and patterning

6. The techniques of poems I: rhythm and meter

7. The techniques of poems II: rhyme and sound

8. Figurative language I: the literal and the figurative

9. Figurative language II: simile, metaphor and personification

10. Figurative language III: symbols, irony and satire

11. Greatest poets of all time I: William Shakespeare

12. Greatest poets of all time II: John Milton

13. Greatest poets of all time III: William Wordsworth

14. Greatest poets of all time IV: Walt Whitman

15. Greatest poets of all time V: Emily Dickinson

16. Greatest poets of all time VI: T. S. Eliot

17. Greatest poets of all time VII: W. H. Auden

18. Greatest poets of all time VIII: Seamus Heaney

四、学时分配表

 
教学内容 讲课时数 实验时数 实践学时 上机时数 自学时数 习题课 讨论时数
第一章:诗歌入门 2
第二章:诗歌的特点 8
第三章:诗歌的技巧 4
第四章:诗歌的语言 6
第五章:伟大的诗人诗作 12
合计 32
总计 32

五、教材与教学参考书

教材:

陆如钢编著, 《英语诗歌欣赏》, 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11.

教学参考书:

Brumfit, Christopher.  Poetry in English.  Kolhapure: Shivaji University, 1989.

Burns, Allan. Thematic Guide to American Poetry. Westport: Greenwood Press, 2002.

Drout. Michael D. C. (from Wheaton College). A Way with Words IV: Understanding Poetry (Course Guide).

Glancy, Ruth.  Thematic Guide to British Poetry. London: Greenwood Press, 2002.

Ruby, Mary K., ed.  Poetry for Students: Presenting Analysis, Context and Criticism on Commonly Studied Poetry.  Detroit: Gale Group,  1999.

Wainswright, Jeffrey.  Poetry: the Basics.  London: Routledge, 2004.

Wolosky, Shira.  The Art of Poetry: How to Read a Poem.  Oxford: Oxford UP, 2001.

杨金才、于建华著,  《英美诗歌:作品与评论》,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8.

张剑、赵东、王文丽著,  《英美诗歌选读》,  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08.

六、有关说明

1. 先修课程:英语阅读、英美文学史、英语修辞学

2. 适用专业:英语语言文学

3. 撰稿人:蒋怡

实验教学课程一览 >>>  

语言研究方法入门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语言研究方法入门

英文名称:An Introduction to Research Methods In Linguistics

总学时:32 理论学时:32 实验学时: 总学分:2

一、课程性质、目的与任务

本课程是为英语专业三年级学生开设的一门专业知识类选修课。它的目的是使学生了解语言研究的一些基本理论、常用的研究方法以及当代语言学研究的工具和技术。学完该课程以后学生能够理解和解释语言研究方法和统计方法的基本概念,对语言学相关领域中的具体问题进行试验设计,会收集、处理和分析数据(如用计算机统计软件SPSS),能够说明和讨论研究的结果,使学生达到掌握和运用应用语言学研究与统计的基本概念和方法的目的,为今后的语言分析、语言研究等打下基础。

二、课程教学基本要求

学生学完本课程后,对英语语言研究的基本概念、研究方法以及语言学研究的工具和技术的基本知识有初步的了解。同时学生对语言研究报告的撰写以及学术论文写作有一定的了解。

三、课程教学基本内容

第一章:研究的定义及分类

第二章:研究问题与研究设计

第三章:问卷调查

第四章:实验研究

第五章:个案研究

第六章:统计入门

第七章:定量数据分析

第八章:定性数据分析

四、学时分配表

 
教学内容 讲课时数 实验时数 实践学时 上机时数 自学时数 习题课 讨论时数
第一章:研究的定义及分类 4
第二章:研究问题与研究设计 4
第三章:问卷调查 4
第四章:实验研究 5
第五章:个案研究 5
第六章:统计入门 4
第七章:定量数据分析 3
第八章:定性数据分析 3
合计 32
总计 32

五、教材与教学参考书

教材:

《应用语言学研究方法与论文写作》 文秋芳著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01年

教学参考书:

1. Research Methods for English Language Teachers (英语教学科研方法). McDonough, Jo and McDonough, Steven.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00年

2. Statistics in Language Studies (语言研究中的统计学). Woods, Anthony, Fletcher, Paul and Hughes, Arthur.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00年

3. The Research Manual: Design and Statistics for Applied Linguistics. Hatch, E. M., & Lazaraton, A. New York, NY: Newbury House Publishers. 1991年

4 Second Language Research Methods. Seliger, H. W. & E. Shohamy,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1999年

5.《外语教学中的科研方法》 刘润清著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1999年

6.《外语教学科研中的统计方法》 韩宝成著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00年

7.《外国语言学与应用语言学统计方法》(SPSS) 马广惠著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出版社 2003年

六、有关说明

1.先修课程:英语语言学

2.适用专业:英语语言文学 英语教育

3.撰稿人:严敏芬

实验教学课程一览 >>>  

英语测试与评估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英语测试与评估

英文名称:An Introduction to English Language Testing

总学时:32 理论学时:32 实验学时: 总学分:2

一、课程性质、目的与任务

本课程是为英语专业四年级学生开设的一门专业知识类选修课。它的目的是通过对考试流程中主要环节的介绍和演示,让学生了解语言测试的基本理论及具体操作方法,以便使他们在未来教学实践中提高命题水平和考试质量。在介绍国内外语言测试领域最新理论研究及实践的基础上,结合我国英语教学实际及学习特点,让学生了解语言测试流程中的诸多环节,如考试的宏观,微观功能,考试总体设计,掌握单项语言能力/技能的测试方法与评估手段。

二、课程教学基本要求

学生学完本课程后,初步了解英语测试概述、考试功能及其类别、考试要素、考试规范的制定、测试评估手段及其功能、阅读测试、写作测试、听力测试、口语测试、试卷设计与施考事项、考试成绩反馈、考试成绩分析、测试评估手段等英语测试基本理论与方法。

三、课程教学基本内容

第一章:英语测试概述、考试功能及其类别

第二章:考试要素、考试规范的制定

第三章:测试评估手段及其功能、阅读测试

第四章:写作测试、听力测试

第五章:口语测试、试卷设计与施考事项

第六章:考试成绩反馈、考试成绩分析

四、学时分配表

 
教学内容 讲课时数 实验时数 实践学时 上机时数 自学时数 习题课 讨论时数
第一章:英语测试概述、考试功能及其类别 4
第二章:考试要素、考试规范的制定 4
第三章:测试评估手段及其功能、阅读测试 6 2
第四章:写作测试、听力测试 4 2
第五章:口语测试、试卷设计与施考事项 4 2
第六章:考试成绩反馈、考试成绩分析 4
合计 24
总计 32

五、教材与教学参考书

教材:

《简明英语测试教程》 邹申 杨任明著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0年

教学参考书:

1. Language Test Construction and Evaluation. Alderson, J. C., Clapham, C.,& Wall, D. UK: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95年

2. Language Testing in Practice  Bachman, L.F. & Palmer, A.S.  UK: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96年

3.《语言测试要略》 Lyle F. Bachman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1999年

4.《客观语言测试》  Bernard Spolsky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1999年

5.《英语测试的理论与实践》 武尊民著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02年

六、有关说明

1.先修课程:英语基础课程

2.适用专业:英语语言文学 英语教育

3.撰稿人:严敏芬

实验教学课程一览 >>>  

英语小说鉴赏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英语小说鉴赏

英文名称:Understanding English Fiction

总学时:32 理论学时: 实验学时: 总学分:2

一、课程性质、目的与任务

本课程系英语专业学术型方向必选课,计划为英语专业三年级下学期学生开设的考查课程。

本课程旨在通过英美小说作品选读教学,使学生了解英美小说的特点,培养学生理解、鉴赏英语小说原著的能力,提高学生对语言的敏感性,巩固其语言基本功。其次,通过阅读和分析小说,使学生了解小说批评的基本知识和方法,为更广泛地进行课外阅读奠定基础。

本课程要指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去观察、分析复杂的文学现象,通过对小说作品的深入分析,增强学生对小说的感性和理性认识,增进对英美文学及文化的了解,促进其人文素质,提高其跨文化交际的能力。

二、课程教学基本要求

1、英美小说鉴赏课以小说理论和小说批评方法为工具, 通过教学活动和实践性的赏析活动,使学生对英美小说的思想性和艺术性有正确的、科学的认识和了解。

2、课程教学要从实际出发,授课以对目标作品的解读为中心,同时对相关文学现象及产生背景做必要介绍。讲授须抓重点、要点、难点,力求深入浅出,使学生易于理解和掌握所学内容,并注意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初步培养学生的文学活动的能力,包括文学欣赏、评论的能力,使学生具备初步的文学理论知识和文学批评素养,并培养学生的科研能力和表达能力。

3.教学重点应放在引导学生从以下几方面去欣赏英语小说:意图、情节、结构、人物、时间、视角、主题等,帮助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阅读兴趣。

三、课程教学基本内容

Chapter One:Beginning & Ending

1) Jane Austen

2) William Golding

Chapter Two:Character

1) William Faulkner

2) Theodore Dreiser

Chapter Three:Plot & Theme

1) O. Henry & Sherwood Andson

2) Ernest Hemingway

Chapter Four:Suspense & Mystery & Repetition

1) Thomas Hardy

2) Rudyard Kipling

Chapter Five:The Intrusive Author& The Reader in the Text

1) W. M. Thackeray

2) Laurence Sterne

Chapter Six:Point of View& The Unreliable Narrator

1) Henry James

2) Vladimir Nabokov

Chapter Seven:The Stream of Consciousness& Interior Monologue

1) Virginia Woolf

2) James Joice

Chapter Eight:Metafiction & The Non-Fiction Novel

1) John Barth

2) Thomas Carlyle

四、学时分配表

 
教学内容 讲课时数 实验时数 实践学时 上机时数 自学时数 习题课 讨论时数
Chapter 1 4
Chapter 2 4
Chapter 3 4
Chapter 4 4
Chapter 5 4
Chapter 6 4
Chapter 7 4
Chapter 8 4
合计 32
总计 32

五、教材与教学参考书

教材:

Understanding Fiction, Cleanth Brooks, & Robert Penn Warren,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04.

教学参考书:

《英美文学选读》, 桂扬清 吴翔林 编注 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  1985.

《英美文学精华导读》, 龙毛忠 等 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 2004.

《英美文学选读》, 张伯香 马建君 主编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1999.

英美小说叙事理论研究, 申丹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5.

英美小说要素解析, 林六辰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4.

Oxford concise dictionary of literary terms,  Chris Baldic, 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 2000.

A Handbook of Critical Approaches to Literature.  Wilfred L.Guerin,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  2004.

Aspects of the Novel, E. M. Foster(英汉对照本),  朱乃长译, 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 2002.

六、有关说明

1. 先修课程:英国文学史与作品选读、美国文学史与作品选读

2. 适用专业:英语语言文学 英语教育

3. 撰稿人:张俊萍

实验教学课程一览 >>>  

西方文明史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西方文明史

英文名称:Highlights of Western Civilization

总学时:32 理论学时:2 实验学时: 总学分:2

一、课程性质、目的与任务

本课程系拓宽英语专业知识类指定选修课,计划为英语专业方向三年级上学期学生开设的考查课程。本课程旨在向学生系统介绍西方文明各个时期及其重大历史事件。但是了解或记忆一些孤立的史实不是我们的最终目的。通过学习西方文明史,就是要立体地,有机地带着历史纵深度去考察西方文明。正如我中华文明因为有了儒释道的文化精神,才可能源远流长。西方文明能够延续数千年,一定有她深刻的内在原因,也就是她的灵魂,她的深层的文化原型。这就是希伯伦的宗教精神,希腊的个人主义自由观和罗马的社会责任感。学习西方文明史就是要在浩繁的历史细节中去整体地理解西方文明的内在灵魂——她的文化和宗教精神及其变革的内在文化动力。于是我们将考察希腊文明如何兴起又如何没落;罗马共和国和帝国如何得以延续千年并留下过什么人文遗产;中世纪西方文明对前期的文化有何继承和发展;文艺复兴为什么首先在西方而不是东方产生;文艺复兴有何划时代的意义;为什么说美国独立战争和法国大革命是西方文明史上的里程碑;西方工业文明蓬勃发展后为什么会走向危机;现代人的人性异化现象是什么;世界大战是否是西方文明无度扩张的必然结果;西方工业文明给人类的贡献和魔咒是什么;人类可以借助其他文明的优秀文化因子来克服西方工业文明的潘多拉魔咒吗;对于西方文明与世界文明的未来发展的前沿探索是什么?为了达成教学目的,我们将介绍一些西方文明中对人类文明发展中最具创造性的人文成就,包括精神遗产方面的圣经,希腊神话,荷马史诗,但丁神曲,英国的戏剧与自然诗等;法律方面的罗马法;了解西方的哲学,政治,军事,文化及艺术的领域里的一些代表性的观念的变迁,让学生接受一次较为全面的西方人文洗礼。当然接触西方文化的目的不是为了全盘接受西方文化,而是扬弃。我们将以马克思主义的辨证唯物史观及中国文化传统的价值坐标来批判吸收西方文明中的积极文化因子,从而对其深层理念有个更细微的总体把握。一句话,就是要提高英语专业学生对西方文明的批判鉴赏力。

二、课程教学基本要求

1. 通过学习西方文明的精髓,让学生了解什么才是西方文明中的文化内核。

2. 要求学生了解基本的历史知识和西方文明史的时代划分,比较全面了解西方文明的各个时代的变革及其内在原因,并对比同时华夏文明的发展现状

3. 能够了解西方文明中各时期最具独创性的,对现代社会最具影响力的思潮、价值观和理念。

4. 如果可能,将引导学生深入研究西方文明对全世界文明的意义及其局限性,研究摆脱困境的途径。

三、课程教学基本内容

1.西方文明史中的重大历史事件。

2.基督教介绍

3.希腊文化介绍

4. 罗马文化介绍

5. 中世纪的文化遗产

6.文艺复兴的精神和巨匠

7. 美国独立战争与法国大革命及现代西方文明的政治与文化的主要特征。

8.西方工业革命、经济危机、世界战争、冷战

9.后冷战时代的文明冲突论

教学重点:在西方文明史中选材包括西方的三大文化主脉及反映西方的宇宙观的演变,美学价值的演变,政治理念的演变等各种体裁的经典作品。方法就是对每个大类,例如美学如何分裂成美学和丑学的,要用作品实例加以阐明。我们的特色就是要在辨证唯物的历史观及华夏人文语境中解读西方的价值观。的重大历史事件中关注西方重大思想家的精髓。如西方社会达尔文主义,卢梭的社会契约论及亨廷顿的“文明的冲突”的理论。

四、学时分配表

 
教学内容 讲课时数 实验时数 实践学时 上机时数 自学时数 习题课 讨论时数

五、教学语言和主要教学手段

本课程以英语为主要教学语言,涉及英汉对比的内容采用双语教学。

本课程是具有拓宽专业知识性质的选修课,课堂教学以教师为主,在学生预习的基础上,教师进行知识拓宽性知识传授,每个单元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开展以进一步拓宽和加深相关知识为目的自主性阅读,并将自己的心得带到课堂里进行交流,以深化对主要思想的Conflicts 理解。

六、考核评价

本课程考试形式可以要求学生进行有关西方文化方面的水平测试,或完成一篇1500字左右的课程论文。

七、教材与教学参考书

教材:

《西方文明史(第5版)》 出版社: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第5版 (2008年10月1日)  外文书名: A Brief History of Western Civilization: The Unfinished Legacy, Combined Volume ISBN: 9787300096797

教学参考书:

1.《世界文明史》 马克垚主编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4年

2.《近代欧洲的兴起》 朱孝远

3.《欧洲涅槃:过渡时期欧洲的发展概念》 朱孝远

4.《全球文明史(第3版) 出版社: 中华书局; 第3版 (2006年4月1日)  外文书名: World civilizations: the Global Experience

5.《 西方文明史 》 作 者:(美)苏里文,(美)谢尔曼,(美)哈里森 ,赵宇峰,赵伯炜 译 出版社: 海南  出版时间: 2009-12-1   ISBN: 9787544321983

6.《剑桥古代史》

7.《世界通史》

八、有关说明

1.课程类别:通识教育课程

2.适用专业:英语

3.撰稿人:张小钢

4.教室用多媒体教室

实验教学课程一览 >>>  

中国文明史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中国文明史

英文名称:Origins and Development of Chinese Civilization

总学时:32 理论学时:32 实验学时: 总学分:2

一、课程性质、目的与任务

本课程系培养外语专业学生知识类通识类指定课,计划为外语类专业方向一年级学生开设的基础考试课程。

本课程旨在通过追溯中华文化的源流及演进过程,让学生对中国文明进程和文化背景知识,诸如中国神话文化、文字起源与演变,中国思想史发展与演变,以及中国宗教起源与发展演变有一个系统的了解,帮助学生增进国学文化知识,了解中华文化的源泉,增强语言学习的文化与经精神底蕴,提高学生的人文精神素质,拓展他们的视野,在东方灿烂的传统文化中汲取丰富的学养。

二、课程教学基本要求

1. 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能对中国早期文明有一个整体性的系统了解。

2. 对出自中国远古神话, 先秦经典和汉以后典籍的典故成语能够基本掌握其来龙去脉及其现代中文翻译。

3. 为学生在将来的学习中对富有代表性的华夏典籍能进行基本的外文翻译与介绍奠定一定相关的学养与知识准备。

4. 能对一些相关专题进行较深入的进一步研究做学术准备。

三、课程教学基本内容

1.中国远古神学文化:

教学内容:盘古开天地,三皇五帝,伏羲作历法,奚仲作车,仓颉作书,后稷作稼,皋陶作刑,昆吾作陶,夏鲧作城;

2.文字起源与演化;

3.诗意哲学思想史;

教学内容:

1. 中国哲学概述

2. 先秦哲学综述

3. 易经

4. 儒家

5. 儒家道统哲学内涵

6. 《儒家经典十三经》

7. 道家与道教

8. 魏晋玄学

9. 玄学分期

10. 佛学与佛教

11. 宋明理学

12. 现当中国代哲学概述

四、学时分配表

 
教学内容 讲课时数 实验时数 实践学时 上机时数 自学时数 习题课 讨论时数
中国远古神学文化 4
文字起源与演化 2
诗意哲学思想史;先秦哲学综述 4
儒家 6
道家 6
魏晋玄学,唐代佛学 4
宋明理学,现当代哲学 6
总计 32

五、教材与教学参考书

教材:

《哲学通论》 郭庆堂、 王昭风等著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08年

《中国哲学史概要》 自编教材

教学参考书:

《中国文化通览》 杨敏等著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6年

《现代西方哲学》 夏基松著 上海教育出版社 2006年

《老子我说》 董子竹著 长江文艺出版社 2002年

《共识与相异》 包通法著 吉林人民出版社 2002年

《论语》

《老子》

《庄子》

《孟子》

《墨子》

《易经》

《诗经》

《中庸》《大学》《礼记》《尚书》

《名家》等

六、有关说明

1.适用专业:外语专业,教育专业等文史类专业学生。

2.撰稿人:包通法

实验教学课程一览 >>>  

《学术论文写作》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学术论文写作

日语名称:学術論文の書き方

总学时:16 理论学时:16  实验/实习学时:0 总学分:1

一、课程性质、目的与任务

1. 课程性质:本课程是为日语专业高年级学生开设的学科平台课程,为考查课程。

2.课程目的:本课程为高年级学生写作毕业论文而开设,是学习日语论文写作方法,掌握论文写作技巧的一门重要课程。

3.课程任务:本课程系统介绍日语学术论文写作的基础知识,培养学生从文献阅读、论文选题、结构安排到文章表达等个相关方面的综合能力,认识论文写作中容易出现的各种问题,使学生能顺利地掌握毕业论文的写作方法。

二、课程教学基本要求

要求学生根据教师的指导,积极而又循序渐进地参与课堂教学,在听课和讨论的基础上加强写作实践,逐渐能写出符合规范的,有一定价值的论文。

三、课程教学基本内容

1.学术论文的基本概念:学习和掌握论文的定义、种类、品位等有关基础知识,初步认识论文的特质,并能将论文与作文、报告区分开来。

2.选题:根据专业方向(语言、文学、社会、文化等)的特点和个人的爱好与能力,指导学生选择合适的论文方向,通过了解各个方向的基本要素,确定各自论文的基本范围。并培养学生找出问题,确定论文题目的能力。

3. 制定研究计划:介绍学习计划的三种基本类型,即目录型研究计划、日程表型研究计划、摘要型研究计划。并指导学习做出适合各种情况的研究计划。

4.收集资料和整理:使学生认识到资料收集的重要性,基本掌握资料(纸质、网络资料等)的收集方法。使学生了解资料的构成与类别,基本掌握资料的整理、保管及研究方法。

5.写作论文:首先,使学生了解论文的有关注意事项,基本掌握论文的三大(前文、正文、参考文献等)构成部分。其次,使学生了解论文的有关准备工作,基本掌握论文写作的一些方法技巧。并做实际练习。

6.论文的逻辑推敲:使学生基本掌握逻辑的意义,演绎、归纳、类推等论证方法以及一些常用的修辞技巧。

7. 有关引用的问题:使学生了解正确的著作权观念和引用格式。

8.论文的修改:是学生基本掌握论文的推敲和修改方法,并能够准确概括论文的主旨,完成论文答辩。

基本要求:能正确引用他人的观点,杜绝抄袭现象,注意书写格式,正确使用标点符号,字迹清晰。

四、学时分配表

 
教学内容 讲课时数 实验时数 实践学时 上机时数 自学时数 习题课 讨论时数
基本概念 2
论文选题 2
研究计划 2
资料收集和整理 2
论文写作 2
逻辑推敲 2
引用格式 2
修改论文 2
合计 16
总计 16

五、教材与教学参考书

教材:

1.《日语论文写作教程》 朱巨器 上海大学出版社 2005

2.《实用日语写作教程》 王秀文、山鹿晴美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04

3.《大学日语写作教程》 蛇原正子、菀崇利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06

教学参考书:

1.《日语写作》胡传乃 北京大学出版社 1996

2.《ハンドブック論文レポートの書き方》 (日)宫地裕等 明治书院 1997

3.《文章の書き方》 (日)ことばシリーズ20 文化庁 1997

4.《文章表現の工夫》 (日)新ことばシリーズ7 文化庁  2000

5.《論文の教室―レポートから卒論まで》 日本放送出版協会 2002

6.《轻松日语写作训练》 田口雅子 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 2004

六、有关说明

1.先修课程:高级日语、日语写作

2.适用专业:日语

3.撰稿人:陈岗

实验教学课程一览 >>>  

日语中级口译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日语中级口译

日文名称:日本語中級通訳

总学时:32 理论学时:32 实验学时:0 总学分:2

一、课程性质、目的与任务

本课程为提高实践专业技能的专业选修课程,是一门实践性与实用性兼备的综合技能课程,计划为日语专业方向三年级学生在上半学期开设。

本课程旨在训练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和表达能力,通过口译理论学习和实际演练,使学生基本掌握口译工作的各种技巧以及基础方法,培养学生在一般接待工作中的口译能力,达到能用中等语速流畅、准确地进行口译工作,忠实原意,语言表达流畅。

二、课程教学基本要求

本课程以实践为主、理论为辅。课堂宜精讲多练,理论讲解要少而精,重在翻译实践。翻译实践应选择难易程度适中的句子或文章,要求学生能准确理解原文,并对原文所涉及的社会背景、各种常识有一定了解,译文基本没有误译,表达清楚、通顺。在提高外语水平的同时,也要努力提高母语水平,要注意培养记忆力、理解力、表达能力和快速反应能力,尽量拓展知识面

三、课程教学基本内容

1.口译学概论

要求:了解口译的历史与现状、任务与性质和口译的分类等。

2. 口译前的各种准备和现场操作注意事项

要求:了解口译前的准备程序和现场操作要点;了解口译现场的礼仪及表达。

3. 快速视译

要求:PPT快速显示中日文语句,保持数秒消失,学生记忆并立即口译成日文或相对应的中文,PPT上再显示参考翻译,或者翻译要点,随即出现下一练习。本练习主要为激活积极词汇和回顾翻译技巧而设置。

4.速记与记忆方法和规律

要求:掌握口译记忆的功能与特点,反复训练,总结规律,灵活运用有关技巧。记忆语篇,吃透原文,适当转换。通过各有特色的范例,重讲笔记的特点、格式、方法及符号的巧用。

5.篇章口译

要求:着重笔记的还原质量及口译质量。了解快速有效的笔记要求与特点(双语),初步“还原”笔记原文。根据各自的笔记,在复原率较高的前提下,进行口译训练。

四、学时分配表

 
教学内容 讲课时数 实验时数 实践学时 上机时数 自学时数 习题课 讨论时数
口译学概论 2
口译前的各种准备和现场操作注意事项 2
快速视译 6
速记与记忆方法和规律 4
篇章口译 18
合计 32
总计 32

五、教材与教学参考书

教材:

《新编日汉?汉日同声传译教程》 (宋协毅编著)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教学参考书:

1.《日语口译学论稿》 徐冰著  东北师出版社 2002年

2.《日语口语辞典》 杨诎人 世界图书出版公司 2002年

3.《日译中教室》  陶振孝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4.《日汉翻译要义》 孔繁明  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

5.《汉译日精编教程》 三本哲也.陈岩.于敬河 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 2002

6.《汉日翻译教程》 苏琦  商务印书馆  1998

六、有关说明

1.先修课程:日语精读,日语听力,日语会话

2.适用专业:日语

3.撰稿人:袁晓凌

实验教学课程一览 >>>  

影视欣赏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 影视欣赏

英文名称:English Through Movies

总学时:36  理论学时: 实验学时: 总学分:2

一、课程性质、目的与任务

本课程系英语专业高年级学生开设的专业知识的语言文化类选修课程,系考查课程。

该课程的目的是通过电影所反映的时代背景,使学生更形象地了解西方特别是美国社会的政治经济和历史文化,为人们了解西方和美国文化提供了一种影像解读的窗口。

二、课程教学基本要求

1. 掌握英语电影的分析和读解方法。

2. 更深层次地了解电影所反映的社会背景和历史文化。

3. 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

三、课程教学基本内容

1. 了解电影 教学重点:电影的梗概、风格及其文化背景;

2. 解读电影 教学重点:精彩片断的研究与欣赏;

3. 评论电影 教学重点:多元文化的学习与比较

四、学时分配表

 
教学内容 讲课时数 实验时数 实践学时 上机时数 自学时数 习题课 讨论时数
精选电影9部 30 6
合计 30 6
总计 32

五、教材与教学参考书

教材:

《英语电影教程》(上、中、下) 朱维芳  外教研出版社

教学参考书:

《英语电影赏析》 Andrew Lynn  外教研出版社

《日本-姿与心》 日鉄ヒューマンデベロプメント 学生社 2003年

《来自奥斯卡的传奇》(I、II) 畅歌工作室  中国广播影视出版中心

六、有关说明

1. 先修课程:高级英语

2. 适用专业:英语语言文学 英语教育

3. 撰稿人:宋苏凤

实验教学课程一览 >>>  

实用商务翻译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实用商务翻译

英文名称:Applied Business Translation

总学时:36 理论学时:36 实验学时: 总学分:2

一、课程性质、目的与任务

本课程是在三年级下学期为国际商务专业方向学生开设的选修考查课程。

本课程目的在于使学生具备基本的口笔头翻译经贸合同的基本能力。通过介绍各类主要经贸合同文体语言的特点、汉英两种语言的对比和分析以及各种不同经贸文体的翻译方法,使学生掌握英汉经贸双语翻译的基本理论,掌握英汉经贸词语、长句及各种经贸文体的翻译技巧和英汉互译的能力。

二、课程教学基本要求

1. 通过本课程学习,了解经贸英语翻译的特点和技巧;

2. 掌握经贸中英汉术语、缩略语、惯用句型和表达方法;

3. 熟悉和掌握经贸合同的文体、词法和句法特点和翻译方法;。

4. 通过本课程实践,熟悉和掌握常见合同条款的主要内容。

三、课程教学基本内容

1.经贸合同翻译翻译概述

2.经贸合同的文体特征与翻译。

3.经贸合同的句法特点与翻译

4.用词特点与翻译

5.经贸新词的理解与翻译

四、学时分配表

 
教学内容 讲课时数 实验时数 实践学时 上机时数 自学时数 习题课 讨论时数
经贸英语翻译概述 2
经贸英语的文体特征与翻译 2
经贸英语的句法特点概述 2
句法特点与翻译 6
惯用句型和表达方法 4
经贸英语用词特点概述 2
用词特点与翻译 4
经贸英汉术语、缩略语 2
日期、数字、金额 2
经贸新词的理解与翻译 4
样板合同翻译 6
合计 36
总计 36

五、教材与教学参考书

教材:

自编讲义

教学参考书:

1.陈庆柏   涉外经济法律英语  法律出版社  1994

2.刘敢生等 怎样写英文本涉外经济合同 华中理工大学出版社 1995

3.宋德利  外贸英语疑难详解手册  天津科技翻译出版公司 1996

4.宋雷 国际经济贸易标准法律文书 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  2000

5.武振山   国际英文契约事务 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  1986

6.夏康明 英语经贸契约翻译概论  四川人民出版社  2002

7.许建忠  工商企业翻译实务  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 2002

8.扬文静   英汉对照涉外合同  西北大学出版社  1993

9.叶玉龙等  商务英语汉译教程   南开大学出版社  1998

六、有关说明

1. 先修课程:无

2. 适用专业:英语语言文学

3. 撰稿人:陈宁国

实验教学课程一览 >>>  

欧洲文化源流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欧洲文化源流

英文名称:Origins of European Culture

总学时:36 理论学时:36 实验学时: 总学分:2

一、课程性质、目的与任务

本课程系拓宽英语专业知识类指定选修课,计划为英语专业方向二年级上学期学生开设的考查课程。

本课程旨在通过追溯欧洲文化的源流及演进过程,让学生对欧洲文化背景知识,诸如古希腊罗马文化、基督教文化对欧洲文明举足轻重的影响有一个系统的了解,帮助学生增进西方文化知识,了解英语文化的源泉,增强语言学习的文化底蕴,提高学生的人文精神素质,拓展他们的视野,在西方灿烂的传统文化中汲取丰富的营养。

二、课程教学基本要求

1. 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能对欧洲早期文明有一个整体性的系统了解。

2. 对出自希腊、罗马神话和圣经的主要典故成语能够基本掌握其来龙去脉及其中文翻译。

3. 能够识别富有代表性的建筑、美术作品并能进行基本的英文介绍。

4. 能对一些相关专题进行较深入的进一步研究。

三、课程教学基本内容

1. 古希腊与古罗马文化 教学内容:介绍希腊神话和相关典故习语的由来、希腊罗马的艺术作品

2. 《圣经》与基督教: 教学内容:a) 《旧约》——创世记、摩西十诫 b) 《新约》——耶稣的生平

3. 中世纪 教学内容:学术与科学、艺术与建筑

四、学时分配表

 
教学内容 讲课时数 实验时数 实践学时 上机时数 自学时数 习题课 讨论时数
古希腊文化 8
古罗马文化 7
《旧约》 7
基督教的兴起 1
《新约》 7
中世纪 6
合计 36
总计 36

五、教材与教学参考书

教材:

《欧洲文化入门》 王佐良等主编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1992

教学参考书:

1.《西方文化精义》 冯承柏等 华中理工大学出版社 1998

2.《欧洲文化入门同步辅导与模拟冲刺》 李玉枝 化学工业出版社 2002

3.《外国典故词典》 林书武 上海辞书出版社 1995

4.《希腊神话故事》 赛宁等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994

5.《基督教千问》 乐峰、文庸 红旗出版社 1995

《欧洲文化入门自学自测手册》 方振宇 经济科学出版社 2002

7.《欧洲文学史》 李赋宁 商务印书馆 1999

六、有关说明

1. 先修课程:英语专业基础课

2. 适用专业:英语语言文学 英语教育

3. 撰稿人:卞正东

实验教学课程一览 >>>  

日本文化史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日本文化史

日文名称:日本文化史

总学时:32 理论学时:32 实验学时: 总学分:2

一、课程性质、目的与任务

本课程系拓宽日语专业学生认识与了解日本文化的一门课程。计划教学对象为日语专业本科一年级第二学期的在校学生。

本课程旨在通过教师的讲解,让学生探寻日本文化的精神,展示其丰富的内涵,追溯其发展的源流,对日本文化有全方位了解。日本文化与外来文化的交流,以及在两种文化的碰撞中,日本文化所表现出来的内在发展的自律性和外在交流的主体性,都是其所特有的,深入而全面地介绍日本文化,可以提高日语专业学生把握日本文化的能力,增强学生对异国文化的认识。

二、课程教学基本要求

1. 从讲义的安排上,要根据教材做到由浅入深,内容上起初多以日本传统文化为主,并结合日语社会的特点,进行启导、诱发式讲解,旨在培养初学者对日本文化的兴趣。

2.随着授课时数的增加,教授内容从日本传统文化转向日本近现代文化。结合学生对日语的掌握程度,适当增加日本文化相关内容的日文表达方式。在培养学生思考能力的同时,以大量的多学科、跨度大的日本文化知识,让学生从多视角认识日本文化,并了解日本社会发展的程度和所关注的问题。

3. 本课程要求采取启发式教学、师生互动式教学等教学方式,采用老师讲解,学生提问或自由讨论等手段,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并引导学生自主分析日语及日本文化的显著特点。

三、课程教学基本内容

1. 首先对每一次授课的讲义主旨进行讲解,并讲解这一讲义的背景知识。对每一次的授课内容采用先讲解再提问或师生共同的方式,让学生充分参与到对日本文化的理解中来,掌握日本文化发展的基本脉络。

2. 让学生针对某一感兴趣的有关日本文化的话题,发表自己的想法与认识,结合教师所讲内容,让学生辨别是与非。

3. 补充教材方面的相关新材料,以增加学生的知识视野。

4. 对授课内容以外的知识,让学生课下共同讨论,增强学生的自学能力。

四、学时分配表

 
教学内容 讲课时数 实验时数 实践学时 上机时数 自学时数 习题课 讨论时数
日本文化史 32
合计 32
总计 32

五、教材与教学参考书

教材:

日本文化史 叶渭渠著  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

教学参考书:

1.日本日本人日本文化 李雪梅  浙江大学出版社

2.日本文化的历史 尾藤正英、 彭曦   南京大学出版社

3.日本文化概论  韩立红   南开大学出版社

六、有关说明

1. 适用专业:日语

2. 撰稿人:石艳春

实验教学课程一览 >>>  

日本文学史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日本文学史

日文名称:日本文学史

总学时:64 理论学时:64 实验学时: 总学分:4

一、课程性质、目的与任务

本课程系拓宽日语专业知识类指定考试课,教学计划为日语专业方向第六、七学期学生开设的考试课程。

本课程旨在向日语学生系统介绍日本文学史及日本文学的基础知识,通过汉日语言对比基本了解具有浓郁的民族特色的日本小说,散文和传统的短诗,俳句等著名作品。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发展学生对日本文学知识的充实和了解日本历史发展中日本作家的年谱,他们的创作背景,提高鉴赏和评价日本经典文学水平的能力,增强学生跨文化意识及文学修养。

二、课程教学基本要求

1. 学生通过本课程了解日本文学发展史中各个时期的传统创作特色。主要包含各个不同时期的文学流派以及每个作者开创的新思想,新表现手法, 以及修辞艺术的审美观。

2. 要求学生较深入地了解、正确地把握修辞的层次,包括词语选用、句式变化以及段落、篇章写作特色等全过程。了解在篇章中人物的刻画,场景的安排,写作背景,故事情节,语言风格并进行分析之。

3. 比较日汉文学语言的异同,使学生初步了解文学中表示语用的精确与含糊、一致与连贯、交际中概括与详述、简洁与明晰的心理机制等各种相互关系和对文章的文脉,文体创作构思方面的特色。

4. 使学生了解日本现代文学主要代表性作品及日本文学史的发展,摘录一些名句,新词,方言,谚语。以及利用心理学,语用学,交际和策略相结合的教学手段充实文学知识。

三、课程教学基本内容

1.日本文学史概况

2.古典名著读解与欣赏

1) 文学:『古事記』、『源氏物語』、『枕草子』、『平家物語物語』

2) 和歌集:『古今集』、『百人一首』

3. 近現代小説:『布団』、『伊豆の踊り子』、『人間失格』

四、学时分配表

 
教学内容 讲课时数 实验时数 实践学时 上机时数 自学时数 习题课 讨论时数
日本文学史概况 2
上代文学 6
中古文学 8
中世文学 8
近世文学 8
近現代文学 32
合计 64
总计 72

五、教材与教学参考书

选用教材:

《日本现代文学选读》 于荣胜  北京大学出版社   1997年

教学参考书:

1.《现代文学解释方法》  渡边实 著  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   1980年

2.《日本近代文学选》 北京二外 著  上海译文出版社   1994年

3.《阅读,文学,翻译》   钱红日 著  南开大学出版社     2004年

4.《新世纪日本文学史》   唐月梅等 著  青岛出版社     1998年

5.《日本文学史》   王长新 著  外语教学研究出版社     1999年

六、有关说明

1.先修课程:日语泛读 高级日语

2.适用专业:日语

3.撰稿人:周韬

实验教学课程一览 >>>  

日本现代文学作品赏析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日本现代文学作品赏析

日文名称:日本現代文学作品鑑賞

总学时:32 理论学时:32 实验学时: 总学分:2

一、课程性质、目的与任务

本课程是为日语专业本科生第七学期开设的专业必修课。

本课程的教学目的在于通过教学,让学生了解日本近现代文学从明治时代到现代的整个发展历史,通过分析介绍各个时代文学发生的社会背景和时代特色,并且通过选读、分析、鉴赏日本各个不同时期具有代表性的不同思潮、流派的代表作品,使学生了解代表作家的创作手法、创作技巧、语言特点和思想内容,丰富学生的日本文学知识,提高鉴赏和评价日本近现代文学史上经典文学作品的能力,增强学生跨文化意识及文学修养,进一步提高日语水平。

二、课程教学基本要求

本课程是一门理论性较强的课程,在教学中讲授的时间相对较多。因此,教师授课中必须注意每一章在介绍时代背景时,都应讲清楚该时代的特点,以便学生把握该时代特征、作者的创作思想和作品的意义,并通过这些加深对日本人、日本社会和文化更多的理解。

学习有关文学作品时,以节选主要章节为主,可采取教师讲授和课堂讨论等多种方式。了解选读作家的创作思想、主要作品的思想内涵及艺术特色;能熟练地使用各种工具书独立解决学习中遇到的语言和背景知识方面的问题;能读懂有一定难度的文学原著和历史传记,要求在理解的基础上分析文章的思想观点、篇章结构和文体风格;能写读书报告。学生课前要阅读指定作品、思考相关问题,课堂上积极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并积极参与课堂讨论。

三、课程教学基本内容

1 明治文学

1.1明治文学の社会背景と近代文学の特色

1.2明治時代の文学の流れ

1.3写実主義小説 儀古典主義 浪漫主義 自然主義

1.4明治時代の代表的な作家と作品

2 大正文学

2.1大正時代の文学時代の背景文学の特徴

2.2私小説 白樺派の文学 耽美派の文学 新現実主義 プロレタリア文学

2.3大正時代の代表的な作家と作品

3 昭和初期文学

3.1昭和初期の文学の時代背景

3.2プロ文学 芸術派(新感覚派)新心理主義など

3.3 昭和初期の代表的な作家と作品

4 战后文学

4.1戦後日本文学の復興 戦後文学と社会(現代文学)

4.2無頼派の文学 戦後派文学 第二次戦後派文学 第三の新人

4.3代表的な作家と作品

4.4経済高度成長期の文学

4.5内向の世代の作家たち

4.6平成文学の現状

四、学时分配表

 
教学内容 讲课时数 实验时数 实践学时 上机时数 自学时数 习题课 讨论时数
明治文学の社会背景と近代文学の特色 2
明治時代の文学の流れ 2
写実主義小説 儀古典主義 浪漫主義 自然主義 2
明治時代の代表的な作家と作品 2
大正時代の文学時代の背景文学の特徴 2
私小説 白樺派の文学 耽美派の文学 新現実主義 プロレタリア文学 2
大正時代の代表的な作家と作品 2
昭和初期の文学の時代背景 2
プロ文学 芸術派(新感覚派)新心理主義など 2
昭和初期の代表的な作家と作品 2
戦後日本文学の復興 戦後文学と社会(現代文学) 2
無頼派の文学 戦後派文学 第二次戦後派文学 第三の新人 2
代表的な作家と作品 2
経済高度成長期の文学 2
内向の世代の作家たち 2
平成文学の現状 2
合计 32
总计 32

五、教材与教学参考书

选用教材:

《日本文学教程》  吴鲁鄂编  武汉大学出版社  2007年

教学参考书:

1.《现代文学解释方法》  渡边实 著 日本中央图书出版社 1980年

2.《日本近代文学选》  北京二外 著  上海译文出版社 1994年

3.《阅读,文学,翻译》  南开大学出版社 2004年

4.《新世纪日本文学史》  唐月梅等 著  青岛出版社 1998年

5.《日本文学史》  王长新 著  外语教学研究出版社 1999年

6.《日本现代文学选读》  于荣胜  北京大学出版社 1997年

六、有关说明

1.先修课程:日语泛读 高级日语

2.适用专业:日语

3.撰稿人:姚建美

实验教学课程一览 >>>  

日语商务文书写作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日语商务文书写作

日文名称:日本語ビジネス文書作成

总学时:32 理论学时:32 实验学时: 总学分:2

一、课程性质、目的与任务

本课程系拓宽日语专业技能类选修课,计划为日语教育专业方向高年级学生开设的考试课程。

本课程通过系统介绍日语商务文书写作所必要的基础知识,介绍各种日语商务文书的写作特点,使学生基本掌握日语商务文书的写作技巧。

二、课程教学基本要求

1. 学生通过本课程解决理论上语言知识点的相加总和不等于实际语言交际能力的问题。

2. 要求较深入地了解、正确地把握写作内容连贯,文体统一,无重大语法错误,语词错误(含使用,表记等)较少,表意清楚。

3. 了解并吸收其他教材(例如精读,泛读,语法,日语概论等)没有涉及到的,而又是商务文书写作所必要的基础知识。

三、课程教学基本内容

1. 写作基础

教学重点:介绍日语商务文书写作的写法和文章的结构。

2. 不同文章的写作方法和要点

教学重点:

1) ビジネス文書の基本

2) 取引文書:

申込状、依頼状、承諾状、拒絶状、照会状、注文状、請求状、督促状、抗議状

3) 社交礼儀文書:

挨拶状、招待状、案内状、祝賀状、見舞状、礼状

四、学时分配表

 
教学内容 讲课时数 实验时数 实践学时 上机时数 自学时数 习题课 讨论时数
ビジネス文書の基本 4
取引文書 12
社交文書 8
礼儀文書 8
合计 32
总计 32

五、教材与教学参考书

教材:

《日语商务文书基础教程》 盛祖信,虞崖暖编 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 2006年

教学参考书:

1.《国际商务日语应用文》 方爱乡编  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  1997

2.《商用日文书信写作指南》 黄朝茂编  世界图书出版公司 1998

3.《文章の書き方》  ことばシリーズ20 文化庁    1997

六、有关说明

1.先修课程:高级日语

2.适用专业:日语

3.撰稿人:周韬

实验教学课程一览 >>>  

导游入门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导游入门

英文名称:A Brief Course for English Tour Guide

总学时:36 理论学时:36 实验学时: 总学分:2

一、课程性质、目的与任务

本课程是设定为三年级上学期的相关专业知识选修课程,课程教学的目标是综合运用所学英语语言知识和导游专业知识,熟悉旅游活动各个环节,培养实际导游能力。

二、课程教学基本要求

导游员是旅行社的灵魂,是民间文化的使者,并能使游客从旅游活动中获取知识和美感。因此导游服务是旅游服务的一个重要部分。外语导游员是指能够运用外语从事导游业务的人员。本门课程旨在通过在不同场景中导游活动的示范与演练,引导学生综合运用所学英语语言知识和导游专业知识,熟悉旅游活动各个环节、规范导游言语的特点, 使其基本具备规范化接待和服务的能力。并通过旅游资源的介绍,使学生初步掌握各类景观的基本内容以及相应的导游技巧。

三、课程教学基本内容

1. 概论

2. 导游工作程序

3. 旅游景点导游

四、课时安排表

 
教学内容 讲课时数 实验时数 实践学时 上机时数 自学时数 习题课 讨论时数
概论 2
导游工作程序 8
社交文書 8
旅游景点导游 26
合计 36
总计 36

五、教材与教学参考书

教材:

中国文化概要(英文版)  马振铃 编  南开大学出版社 1992

主要参考书:

1. 旅游英语教程 (英文) 王晓彤、杨树臣 编  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  2003

2. 英语(全国导游人员资格考试教材) 国家旅游局  旅游教育出版社 1996

3. 英语导游翻译实用手册  朱歧新、张秀桂 著 旅游教育出版社    1990

六、有关说明

1.适用专业:英语语言文学 英语教育

2.撰稿人:陈宁国

实验教学课程一览 >>>  

旅游文化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旅游文化

英文名称:Tourism and Culture

总学时:36 理论学时:36 实验学时: 总学分:2

一、课程性质、目的与任务

本课程是为三年级英语专业(含英语教育)学生开设的相关专业知识选修课,课程介绍旅游相关知识,弘扬中国传统文化,提高学生文化素质和人文修养,激发学生对于祖国的荣誉感和归属感,进一步陶冶身心;提高学生应用英语传播中华文化的交际能力。

二、课程教学基本要求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要达到下列要求:

1. 对于旅游形成相对理性的认识

2.能够较为深刻的理解与体会旅游的乐趣

3.增进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了解,完善知识结构

4. 能够用简单的口语介绍中国旅游文化

三、课程教学基本内容

1. 引论:旅游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关系

2. 中国古代旅游历史简介

3. 旅游与中国山水文化

4. 旅游与中国园林艺术

5. 旅游与中国饮食文化

6. 旅游与中国宗教文化浅析

7. 旅游与中国茶酒文化

8. 旅游与中国民俗文化

四、课时安排表

 
教学内容 讲课时数 实验时数 实践学时 上机时数 自学时数 习题课 讨论时数
引论:旅游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关系 2
中国古代旅游历史简介 2
旅游与中国山水文化 6
旅游与中国园林艺术 6
旅游与中国饮食文化 6
旅游与中国宗教文化浅析 4
旅游与中国茶酒文化 4
旅游与中国民俗文化 6
合计 36
总计 36

五、教材与教学参考书

选用教材:自编教学讲义:

教学参考书:

1.《旅游与中国文化》第二版  沈祖祥  旅游教育出版社  2002

2.《旅游心理学》  甘朝有、齐善鸿  南开大学出版社  1995

3.《中国文化胜迹故事》  朱一飞、汪涵昌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1996

4.《Touring China》   国家旅游局   中国旅游出版社    2002

5.《中国茶文化》  王玲  外文出版社    2001

6.《美食佳肴》  崔知宇  上海古籍出版社   2002

7.《汉英旅游文化词典》  王逢鑫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1

8.《实用英汉旅游词典》  陈丕琮  世界图书出版公司   2000

9.《中国文化释疑》   金乃逯  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出版社  1999

六、有关说明

1.先修课程:综合英语

2.适用专业:英语语言文学 英语教育

3. 撰稿人:陈宁国

实验教学课程一览 >>>  

旅游管理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旅游管理

英文名称:Tourism Management

总学时:36 理论学时:36 实验学时: 总学分:2

一、课程性质、目的与任务

本课程是在四年级下学期为涉外旅游专业方向学生开设的任意选修考查课程。

本课程从管理学的角度,重点介绍有关旅行社管理知识。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了解有关旅行社业的发展状况及存在的问题,在深刻理解管理理念的基础上,掌握旅行社的产品层面上的产品管理、营销管理和技术管理;要素层面上的内部职能管理和外部的顾客与产业管理的管理;发展战略方面的战略管理;行业层面上的行业管理四个方面的知识。

二、课程教学基本要求

1. 通过本课程学习,初步掌握英语正式演讲和即兴口头演讲的基本知识;

2. 通过学习经典和功能性演讲材料,了解正式演讲和即兴演讲的基本要求;

3. 进一步提高学生组织思想和口头表达能力;

4. 通过本课程实践,提高进行得体的功能性即兴演讲的能力。

三、课程教学基本内容

1.绪论

2.现代旅行社管理的基本理念

3.旅行社的产品管理

4.旅行社的营销管理

5.旅行社的技术管理

6.旅行社的内部职能管理

7.旅行社的顾客与产业关系的管理

8.旅行社的战略管理

9.旅行社的行业管理

10.中外旅行社业的发展趋势

四、课时安排表

 
教学内容 讲课时数 实验时数 实践学时 上机时数 自学时数 习题课 讨论时数
绪论 2
现代旅行社管理的基本理念 2
旅行社的产品管理 6
旅行社的营销管理 6
旅行社的技术管理 4
旅行社的内部职能管理 6
旅行社的顾客与产业关系的管理 4
旅行社的战略管理 2
旅行社的行业管理 2
中外旅行社业的发展趋势 2
总计 36

五、教材与教学参考书

教材:

《旅行社管理》   杜江 主编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2

教学参考书:

《旅行社管理学》   陈小春  中国旅游出版社

《旅行社管理实务操作手册》 蔡必昌  南方日报出版社

《旅游经济学原理》 罗明义   复旦大学出版社

《旅游经济学分析方法.案例》 罗明义   南开大学出版社

《旅行社产品理论与操作实务》 王健民   中国旅游出版社

《中外旅游业经营管理案例》 张俐俐  旅游教育出版社

六、有关说明

1.先修课程:无

2.适用专业:英语语言文学 英语教育

3.撰稿人:陈宁国

实验教学课程一览 >>>  

近现代欧洲文化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近现代欧洲文化

英文名称:Modern European Culture

总学时:36  总学时:36  实验学时: 总学分:2

一、课程性质、目的与任务

本课程系拓宽英语专业知识类指定选修课,计划为英语专业方向二年级下学期学生开设的考查课程。

本课程是《欧洲文化源流》的后续课程。着重介绍文艺复兴运动产生的历史背景及重要文献,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及在各领域的反映等等。通过介绍近现代欧洲各国哲学、艺术、科学、文学等领域的代表性特征及成就,扩大学生知识面,增进学生对西方思维方式及文化表现形式的了解;重要的是培养学生从表面深入到本质和跨文化思维能力,并通过中西方文化的比较,提高对文化差异的敏感性,处理文化差异的灵活性,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

二、课程教学基本要求

1. 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能对近现代欧洲文明有一个整体性的系统了解。

2. 对出自近现代欧洲文化的主要典故成语能够基本掌握其来龙去脉及其中文翻译。

3. 能够识别富有代表性的建筑、美术作品并能进行基本的英文介绍。。

4. 能对一些相关专题进行较深入的进一步研究。

三、课程教学基本内容

本课程由7个单元组成,每一单元的题材都有一个明确的主题。其内容包括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十七世纪、启蒙运动时期、浪漫主义、马克思与达尔文主义、现实主义、现代主义和其他潮流。

四、学时分配表

 
教学内容 讲课时数 实验时数 实践学时 上机时数 自学时数 习题课 讨论时数
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 8
十七世纪 6
启蒙运动时期 4
浪漫主义 6
马克思与达尔文主义 4
现实主义 4
现代主义和其他潮流 4
合计 36
总计 36

五、教材与教学参考书

《欧洲文化入门》, 王佐良等主编,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1992

高级日语口译 王健宜 主著 南开大学出版社 2006年

教学参考书:

《日语高级口译技能训练教程:同传捷径》 陆留弟著 华东师范大学 2005年

《日本-姿与心》 日鉄ヒューマンデベロプメント 学生社 2003年

《日中中日通訳トレーニング》 高田裕子、毛燕著 大修館書店 2010年

《日本》(上、下) 大森弘子、曲維 著 外教研 2004年

《中国語通訳への道》 坂本慶一著 大修館書店 2003年

《中国語通訳勉強法》 船田秀佳著 三修社 2011年

六、若干说明

1.先修课程:日语中级口译

2.适用专业:日语

3.撰稿人:金明姬

实验教学课程一览 >>>  

涉外公关文秘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涉外公关文秘

英文名称:Public Relation and Secretary Concerning Foreign Affairs

总学时:36 理论学时:36 实验学时: 总学分:2

一、课程性质、目的与任务

本课程系拓宽相关专业知识类选修课,计划为英语专业翻译文秘方向三年级上学期学生开设的考查课程。

本课程是一门综合性的应用科学,旨在向学生系统介绍建立社会组织与社会公众之间良好的沟通关系,在社会公众心目中树立社会组织良好形象的理论和实践等问题,强化公共关系意识,赢得社会公众的信赖推动社会进步、完善各类社会组织、为建设文明和谐社会环境服务。

二、课程教学基本要求

1. 学习掌握公共关系学的基本理论、基本功能和工作程序

2. 坚持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原则,自觉以公共关系理论指导公共关系实践;体现公共关系学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

3. 正确认识公共关系学与市场经济的关系,树立公共关系为市场经济服务、为社会发展服务的观念;

三、课程教学基本内容

1.公共关系学概述

2.公共关系的产生与发展 

3.公共关系的基本职能 

公共关系的组织机构与从业人员 

公共关系工作对象和工作类型 

公共关系工作程序   

公共关系日常工作和专项活动 

公共关系礼仪

四、学时分配表

 
教学内容 讲课时数 实验时数 实践学时 上机时数 自学时数 习题课 讨论时数
概论 2
公共关系的产生与发展 2
现代公共关系观念的基本内容 2
公共关系的基本职能 4
公共关系的组织机构与从业人员 4
公共关系工作对象和工作类型 6
公共关系工作程序 8
公共关系日常工作和专项活动 4
公共关系礼仪  4
总计 36
合计 36

五、教材与教学参考书

教材:

《公共关系学》,  马健模  复旦大学出版社

教学参考书:

《公共关系的基本原理与实务》, 纪华强 厦大出版社  1992

《公共关系学教程》, 蒋春堂  武汉大学出版社  1994

《公共关系学》,  余明阳   广东高教出版社

《公共关系实务》, 彭奏平   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4

《公共关系实务》,  王兴福 王中蝶  中国经济出版社

《公共关系心理学》,   张云  复旦大学出版社  2003

六、若干说明

1. 先修课程:无

2. 适用专业:英语语言文学 英语教育

3. 撰稿人:陈宁国

实验教学课程一览 >>>  

西方文化与礼仪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西方文化与礼仪

英文名称:Western Culture and Amenities

总学时:36 理论学时:36 实验学时: 总学分:2

一、课程性质、目的与任务

本课程是在三年级下学期为英语专业学生开设的任意选修考查课程。

本课程在开设欧洲文化源流和近现代欧洲文化课程的基础上开设,主要传授与国际交往相关的西方礼仪。旨在培养学生具备基本的西方文化知识,较广阔的文化视野和良好的国际礼仪修养,以适应新时期跨文化交际的需要。

二、课程教学基本要求

1. 掌握对外交往的基本原则;

2. 能熟练地运用国际交往惯例进行交际活动;

3. 对西方主要国家的风俗有所了解;

4. 注意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中西方文化相结合,传统和现代相结合

三、课程教学基本内容

礼仪概论

.涉外交往原则

日常礼仪

迎宾礼仪

西方各国礼仪习俗

四、学时分配表

 
教学内容 讲课时数 实验时数 实践学时 上机时数 自学时数 习题课 讨论时数
礼仪概论 2
涉外交往原则 6
日常礼仪 10
迎宾礼仪 10
西方各国礼仪习俗 8
合计 36
总计 36

五、教材与教学参考书

教材:

《涉外礼仪教程》, 金正昆,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1999

教学参考书:

《社交礼仪教程》, 金正昆, <span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4

《现代礼仪学》 <span黄士平 主编  武汉大学出版社  2003

《现代国际礼仪知识》  李天民   世界知识出版社 1994

《国际商务礼仪》, 《国际商务礼仪》  中国商务出版社 2003

《外事工作常识与礼仪》, 朱燕 编  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  1997

六、若干说明

1. 先修课程:欧洲文化课程

2. 适用专业:英语语言文学 英语教育

3. 撰稿人:陈宁国

实验教学课程一览 >>>  

商务日语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商务日语

日文名称:ビジネス日本語

总学时:32 理论学时:32 实验学时: 总学分:2

一、课程性质、目的与任务

本课程系为日语专业高年级学生提供基本的商务日语知识,力求较系统、全面地从外事接待、商务文书、日资企业的经营管理文化、日资企业的内外贸易等来丰富学生知识,让学生能够胜任外贸洽谈业务和相应翻译职责,具备一定的商务贸易工作能力,以适应市场经济人才战略的计划和培养模式。

二、课程教学基本要求

1. 掌握外事方面的日语商务接待及常用日语会话,文书翻译和制作等。

2. 了解日本企业经营发展的特色及企业理念。。

3. 重点在于掌握对外贸易中的进出口业务知识及市场调研方法。

4. 以丰富的商务日语知识及相关范围内的实践与教学参考材料相结合。

三、课程教学基本内容

1. 对外联系,接待,商务文件规范化等商务常识。

2. 日本企业在中国的经营模式和投资概述。。

3. 进出口业务的基本程序及知识。

4. 以教学教材内容为主,并配合一定参考资料和部分实例采用专题式大范围教学模式。

四、学时分配表

 
教学内容 讲课时数 实验时数 实践学时 上机时数 自学时数 习题课 讨论时数
公司内问候 2
感谢 2
介绍 2
询问,提问 2
许可 2
电话应对 2
转达 2
敬语 2
预约 2
访问/来客 2
会议 2
确认 2
投诉 2
会谈 2
商务礼仪 2
商务信函 2
合计
总计 32

五、教材与教学参考书

教材:

日语会话 商务篇 目黑真实 主编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教学参考书:

1.日本商务礼仪 安田贺计 主编 学林出版社

2.实用汉日经济翻译教程 陈岩主编 北京大学出版社

3.新编国际商务日语实务 张正立主编 南开大学出版社

4.商务日语大全(改订版) 周林娟编著 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5.实用经贸日语(第四版) 范崇寅等 编著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六、若干说明

1.适用专业:日语

2.撰稿人:刘一梅

实验教学课程一览 >>>  

中日关系史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中日关系史

日文名称:中日関係史

总学时:36 理论学时:36 实验学时: 总学分:2

一、课程性质、目的与任务

本课程系日语专业知识类选修课程。教学对象是日语本科3年级的学生。

近代中日关系对于两国政治、经济、文化和思想的发展变化,以至国家民族的兴衰,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本课程以近代时期中日两国之间互动与影响为中心,通过对中日两国的闭关、开放、维新、革命等问题进行比较和考察,着重让学生了解近代中国和日本的历史,分析它们之间的联系,对比两国发展道路的不同,从而起到他山之石的作用,加深对日语的理解。

二、课程教学基本要求

本课程以近代时期在中国和日本发生的几个重大事件之间的关系和影响为重点进行讲解,例如中国的鸦片战争、太平天国、戊戌维新、义和团运动、辛亥革命和五四运动对日本的影响及其相互联系,以及日本的明治维新对中国的重大影响。以大量中日文史料,展现活生生的历史过程,并加以具体的分析和考察,尽量避免空乏的议论,让历史本身给学生以启迪,从而加深对日语的认识和理解。

三、课程教学基本内容

中日关系史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鸦片战争与日本

2.太平天国与日本

3.明治维新与中国

4.戊戌变法与日本

5.义和团运动与日本

6.辛亥革命与日本

7.五四运动与日本

四、学时分配表

 
教学内容 讲课时数 实验时数 实践学时 上机时数 自学时数 习题课 讨论时数
鸦片战争与日本 4
太平天国与日本 4
明治维新与中国 6
戊戌变法与日本 6
义和团运动与日本 4
辛亥革命与日本 6
五四运动与日本 6
总计 36

五、教材与教学参考书

教材:

《近代中国与日本──互动与影响》 王晓秋著  昆仑出版社 2007

任课教师自己收集的各种材料

教学参考书:

《日中関係と文化摩擦》   阿部洋编  厳南堂書店 1982

《日中教育文化交流関係と摩擦》  阿部洋编 第一書房 1983

《中国の近代教育と明治日本》  阿部洋编  福村出版 1990

六、有关说明

1.适用专业:日语

2.撰稿人:李红卫

实验教学课程一览 >>>  

修辞学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修辞学

英文名称:English Rhetoric

总学时:36 理论学时:36 实验学时: 总学分:2

一、课程性质、目的与任务

本课程系拓宽英语专业知识类指定选修课,计划为英语教育专业方向四年级上学期学生开设的考查课程。课程旨在向学生系统介绍英语修辞学的基础知识,比较与对比英汉语言修辞的异同,简要介绍现代英语修辞学的新发展和新观念。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发展学生的认知和逻辑思维能力,提高鉴赏和评价英语语言的能力,增强学生跨文化意识,提高使用英语有效得体地表达思想的能力。

二、课程教学基本要求

1.学生通过本课程了解英语修辞学的研究对象、内容和方法;修辞艺术的审美三要素、修辞活动的三层次,包括词语选用、句式变化以及段落、篇章等修辞活动的全过程。

2.要求较深入地了解、正确地把握指示意义与隐含意义、概括与详述、简洁与明晰、精确与含糊、一致与连贯等修辞活动中的重点问题的相互关系。

3. 比较汉英修辞格的异同,初步了解修辞格的认知、语用、交际作用以及修辞运用的心理机制等。

4.初步了解现代英语修辞学的发展,了解修辞学与认知心理学,语用学,交际策略相结合所引出的新课题,新成果和新观点。

三、课程教学基本内容

第一章:西方修辞传统与发展

第二章:修辞活动的三层次

第一节:词汇修辞

第二节:句子修辞

第三节:篇章修辞

第三章:英语修辞格

第一节:语音修辞

第二节:语义修辞

第三节:结构修辞

第四章:现代修辞理论与修辞著作介绍

四、学时分配表

 
教学内容 讲课时数 实验时数 实践学时 上机时数 自学时数 习题课 讨论时数
第一章:西方修辞传统与发展 2
第二章:修辞活动的三层次 10
第三章:英语修辞格 18
第四章:现代修辞理论与修辞著作介绍 2
修辞知识运用
合计 32
总计 36

五、教材与教学参考书

教材:

《英语修辞大全》 (修订版) / English Rhetorical Options  冯翠华 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05

教学参考书:

1.《英汉写作修辞对比》 蔡基刚 著 复旦大学出版社 2003

2.《修辞学发凡》 陈望道 著 上海教育出版社 2001

3.《英汉语言对比研究》 何善芬 著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2

4.《现代英语修辞学》 胡曙中 编著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4

5.《英语修辞学概论》 黄 任 著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1999

6.《英汉对比研究》 连淑能 著 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3

7.《英语修辞格详论》 李鑫华 著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0

8.《辞格与词汇》 李国南 著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1

9.《实用英语修辞》 吕 煦 著 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4

10.《现代修辞学》 王德春 著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1

六、有关说明

1.先修课程:英语写作 高级英语

2.适用专业:英语教育

3.撰稿人:陈宁国

实验教学课程一览 >>>  

语用学概要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语用学概要

英文名称:English Pragmatics

总学时:36 理论学时:36 实验学时: 总学分:2

一、课程性质、目的与任务

本课程系拓宽英语专业知识类选修课,计划为英语教育专业方向四年级上学期学生开设的考查课程。

本课程旨在向学生简要介绍语用学的研究对象、范畴及其研究意义,使其了解相关的研究现状及基本模式,增强学生跨文化意识,提高其使用英语得体交流的能力。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大致了解当代语用理论,同时了解其在英语学习及英语教学中的指导作用,并具有初步运用语用学研究成果指导英语教学,提高跨文化交际的能力。

二、课程教学基本要求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达到以下要求:

1. 了解语用学的由来及基本研究方法和研究领域。

2. 了解语用含义、言语行为等理论,能对话语信息结构进行语用分析。

3.了解语用学的应用,包括语用学与英汉、汉英翻译,汉英语言在社交应酬及人际关系方面的语用差异、语用失误、语用学于英语教学等。

4. 了解现代英语语用学的发展,了解语用学与其他学科相结合所引出的新课题,新成果和新观点。

三、课程教学基本内容

第一章:绪论

第二章:指示语

第三章:语用含义

第四章:言语行为

第五章:话语结构的语用分析

第六章:语用学的应用

四、学时分配表

 
教学内容 讲课时数 实验时数 实践学时 上机时数 自学时数 习题课 讨论时数
第一章:绪论 4
第二章:指示语 4
第三章:语用含义 6
第四章:言语行为 6
第五章:话语结构的语用分析 4
第六章:语用学的应用 6 6
合计 30 6
总计 36

五、教材与教学参考书

教材:

《语用学概论》 何自然 湖南教育出版社 1994

教学参考书:

1.《语用学与英语学习》 何自然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1997

2.《语用学概要》 何兆熊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1989

3.《汉语文化语用学》 钱连冠 清华大学出版社 1997

4.《认知语用学概论》 熊学亮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1994

5.How to Do Things with Words Austin, J. Clarendon Press 1962

6.Studies in the Way of Words Grice, H.P.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1989

7.Understanding pragmatics Jef Verschueren Hodder Headline Group 1999

8.Principles of Pragmatics Leech, H.G. Longman 1983

9.Pragmatics.  Levinson, S.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83

六、有关说明

1.先修课程:英语语言学

2.适用专业:英语语言文学 英语教育

3.撰稿人:吴飒

实验教学课程一览 >>>  

商务沟通与谈判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商务沟通与谈判

英文名称:Business Communication and Negotiation

总学时:36 理论学时:36 实验学时: 总学分:2

一、课程性质、目的与任务

本课程系英语专业(英语+商务方向类)复合型选修课,计划为英语专业方向四年级第一学期学生开设的考查课程,也适用其他专业具有CET6或BEC2英语水平的本科高年级学生与研究生

该课程旨在向学生较系统地介绍在世界经济一体化背景下如何在参与各种国际商务活动中更好交流与沟通的基本理论与技巧,比较中西沟通与谈判策略、风格与方法,介绍国际商务沟通与谈判中的国际通行定义和规范英语。本课程采用国外同步原版教材,另自编国内外最新案例与补充材料,是一门融语言与商务、理论与实际、中西文化为一体的跨专业、复合型、创新型课程。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可以开拓知识面、增强跨专业与多元文化方面的意识、提高英语的实际运用能力、沟通与谈判水平、培养其就业竞争力。

二、课程教学基本要求

1.学生通过本课程了解在世界经济一体化背景下参与各种国际交流与商务活动中更好交流与沟通的基本理论与技巧,比较中西沟通与谈判的策略、风格与方法,介绍国际商务沟通与谈判中的国际通行定义和规范英语。

2.较深入地了解如何准备谈判、确立谈判议程、确立和澄清观点、处理分歧、提出与回复建议、讨价还价、达成协议等具体环节的过程与参与技巧。

3. 比较与分析中西人士在商务交流与谈判的策略、风格与方法。

4. 探讨中西人士在商务交流与谈判中共性与差异性。

5. 分析语言技能与跨文化意识在商务交流和谈判中具体运用案例。

三、课程教学基本内容

第1单元 谈判准备

第2单元 确立观点

第3单元 澄清观点

第4单元 控制冲突

第5单元 提出与回复建议

四、学时分配表

 
教学内容 讲课时数 实验时数 实践学时 上机时数 自学时数 习题课 讨论时数
综述与课程介绍; 第一单元:谈判准备 第二单元:确立谈判议程 /td> 8
第三单元:确立观点 第四单元:澄清观点 8
第五单元:处理冲突 第六单元:报价与还价 8
第七单元:讨价还价 第八单元:澄清观点 8
学生课题演示 4
合计 36
总计 36

五、教材与教学参考书

教材:

Effective Negotiation Jeremy Comfort著 牛津/复旦大学出版社 2001

教学参考书:

1.Effective Meetings Jeremy Comfort著  牛津/复旦大学出版社 2001

2.Effective Socializing Jeremy Comfort著 牛津/复旦大学出版社 2001

3.Effective Telephoning Jeremy Comfort著 牛津/复旦大学出版社 2001

4.Effective Presentations Jeremy Comfort著 牛津/复旦大学出版社 2001

5.Business Communications  Carl Lehman等著 东北财大出版社 1998

6.International Negotiation Jeffrey Curry著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0

7.Biz negotiations with the Jap Rosalle Tung著 D.C. Hearth 出版社 1984

8.Smart Barging John Graham等著 Ballinger 出版社 1984

9.Biz English for Negotiation  曹菱编著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02

10.Biz English for Negotiation 江春编著  首都经贸大学出版社 2002

11. Understand Western Culture 刘雁滨著 外文出版社 2002

12.FT, Fortune, Business Week China Business 等中外报刊杂志上搜集的案例   2005~2006

六、有关说明

1.先修课程:综合英语、商务英语

2.适用专业:英语

3.撰稿人:杨祖宪

实验教学课程一览 >>>  

《国际商学导论》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国际商学导论

英文名称:Introduction to Business

总学时:72 理论学时:72 实验学时: 总学分:4

一、课程性质、目的与任务

本课程系英语专业(英语+商务方向类)复合型指定选修课,计划为英语专业方向三年级第一学期学生开设的考查课程,也适用其他专业具有CET6或BEC2英语水平的本科高年级学生与研究生。

该课程旨在向学生较系统地介绍在市场经济体制下和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如何创业、如何经营企业或参与企业经营活动的基本理论与知识,比较中外企业经营的策略、风格与方法,介绍著名中、外跨国公司的最新动向,以及与其有关的国际通行定义和规范英语。本课程采用国外同步原版教材,另自编国内外最新案例与补充材料,是一门融语言与商务、理论与实际、中西文化为一体的跨专业、复合型、创新型课程。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可以开拓知识面、增强跨专业与多元文化方面的意识、提高英语的实际运用能力与沟通水平、培养其创业能力与就业竞争力。

二、课程教学基本要求

1.学生通过本课程了解在市场经济体制下和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如何创业、工商企业如何经营的基本知识与主要活动,了解对企业经营影响的三大外部环境,包括国内宏观经济、行业经济与全球经济。

2.较深入地了解如何了解与分析市场需求、书写创业书,组建新企业,了解工商企业如何开展经营管理的活动,其包括生产管理、人力资源管理、市场营销与财务管理。

3. 比较与分析中外企业经营的策略、风格与方法。

4. 探讨著名中外跨国公司经营活动的新动向、新特点、差异性与创新性。

5.分析语言沟通和跨文化意识在企业全球化经营活动中运用的案例。

三、课程教学基本内容

第一篇 企业创建

第二篇 企业经营外部环境

第三篇 企业管理

第四篇 员工管理

第五篇 市场营销

第六篇 财务管理

第七篇 专题讨论

四、学时分配表

 
教学内容 讲课时数 实验时数 实践学时 上机时数 自学时数 习题课 讨论时数
经济综述与课程介绍; 第一篇:创业(1~3单元) /td> 12
第二篇:公司经营外部环境 12
第三篇:企业管理 12
第四篇:员工管理 8
第五篇:市场营销 12
第六篇:财务管理 8
第七篇:专题讨论与学生课题演示 8
合计 72
总计 72

五、教材与教学参考书

教材:

Introduction to Business商学导论 (英文版/第三版) Jaff Madura 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 2003

教学参考书:

1.《跨国公司在中国》 杨祖宪 等著 南京大学出版社 2006

2.Business Essentials Ronald Ebert著 Prentice Hall出版社 2000

3.Business Studies Adrew Gillespie 著 Oxford出版社 2002

4.Fundamentals of Business Studies  Michael Czinkota著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4

5.China Inc. Ted Fishiman著 Scriber 出版社 2005

6.International Business Donald Ball等著 McGraw-Hill出版社 2002

7.International Business Paul Beamish 著  Ivey 出版社 1998

8.Int’l Management R. Hodgetts等著 McGraw-Hill 出版社 2000

9.Economics Paul Samuelson 等著 McGraw-Hill出版社 1998

10.International Economics D. Appleyard等著  McGraw-Hill出版社 1998

11. Fortune, Financial Times, Forbes, Business Week, Economist China Business, Business Management Review 等中外报刊杂志   2005~2006

六、有关说明

1.先修课程:综合英语、商务英语

2.适用专业:英语语言文学 英语教育

3.撰稿人:杨祖宪

实验教学课程一览 >>>  

国际商法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国际商法

英文名称:International Commercial Law

总学时:36 理论学时:36 实验学时: 总学分:2

一、课程性质、目的与任务

本课程是在四年级上学期为英语专业国际贸易方向学生开设的任意选修考查课程

本课程旨在使学生了解西方两大法律体系的特点、法规;了解和掌握国际货物买卖合同公约的法律规定;产品责任法和国际商事组织法。培养学生运用国际商法的基本理论和法律规定、具有处理国际贸易纠纷的能力,以确保贸易双方的利益。

二、课程教学基本要求

1.能够基本掌握西方两大法系的法律规定,掌握国际货物买卖合同公约的有关规定,掌握产品责任法和国际商事组织法;

2.本课程在教学过程中运用“案例教学法”和“亲验试教学法”进行教学,要求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案例”教学的讨论,培养和训练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国际商法知识解决“案例”中国际贸易纠纷的能力;

3.注重理论联系实际,每一个案例讨论结束后,要形成书面案例分析报告

三、课程教学基本内容

1.导论

2. 合同法

3.国际货物买卖法

4.产品责任法

5.代理法

6.商事组织法

7.票据法

8.国际货物运输法

 9.海上保险法

10.国际商事仲裁

四、学时分配表

 
教学内容 讲课时数 实验时数 实践学时 上机时数 自学时数 习题课 讨论时数
导论 2
合同法 4
国际货物买卖法 4
产品责任法 4
代理法 4
商事组织法 4
票据法 4
国际货物运输法 4
海上保险法 4
国际商事仲裁 2
合计 36
总计 36

五、教材与教学参考书

教材:

国际商法 陈伟.姜波 主编. 哈尔滨工程大学出版社 2002

教学参考书:

国际商法 冯大同 主编 对外贸易教育出版社 2002

国际商法 金春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5

国际商法 莫世健 中国法制出版社 2004

国际商法 王玲 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4

国际经济法 王立波 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5

六、有关说明

1.先修课程:相关商务课程

2.适用专业:英语语言文学

3.撰稿人:陈宁国

实验教学课程一览 >>>  

英语语音学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英语语音学

英文名称:English Phonetics

总学时:36 理论学时:36 实验学时: 总学分:2

一、课程性质、目的与任务

本课程旨在向学生全面介绍英语的语音语调,使学生对英语语音语调有较全面的认识,从而掌握英语的发音、语流的规律、语调的功能等,学会使用英语语音语调进行朗读与表达思想,与此同时,课程将通过对学生进行英语语音语调的听辨训练,打破我国学生在英语学习中存在的听力瓶颈,从而提高学生英语听说的流利程度,达到实现流畅与自如地使用英语进行交际的目的。

二、课程教学基本要求

1. 学生以练习与实践为主,同时辅以一定的语音理论学习

2. 从听辨语音、语调能力的培养入手,将听力、发音与口头表达三方面的训练紧密结合起来

3. 既强调语音语调基本功的训练,又注意语音语调的活用练习,从而达到灵活运用的目的。

三、课程教学基本内容

1. 英语音素的正确发音方法、辨音能力、模仿能力综合训练;

2. 英语的单词重音及语句重音基本规律、表现形式、表意功能的讲授与训练;

3. 英语语流的节奏规律基本特征、基本要素、强/弱读式的训练;

4. 英语所特有的语音语调的结构、功能及其在交际中的运用。

四、学时分配表

 
教学内容 讲课时数 实验时数 实践学时 上机时数 自学时数 习题课 讨论时数
语音测试 2
绪论、发音器官与正确发音 12
辅音连缀、不完全爆破、弱读式 8
停顿、连读、重音、节奏 6
语调:简单调式、复合调式 6
朗读综合训练 2
合计 36
总计 36

五、教材与教学参考书

教材:

《大学一年及英语语音练习手册》 张冠林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02

教学参考书:

1.《英语语音教程》 王桂珍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0

2.《美国英语应用语音学》 桂灿昆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1996

3.《英语语音学》 孟宪忠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9

六、有关说明

1.适用专业:英语语言文学 英语教育

2.撰稿人:吴飒

实验教学课程一览 >>>  

日语泛读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日语泛读

日文名称:日本語読解

总学时:64 理论学时:64 实验学时: 总学分:4

一、课程性质、目的与任务

本课程系拓宽日语专业学生日文原文的阅读思路的跨度广、内容杂的一门课程。计划教学对象为日语专业本科二年级第三学期和第四学期的在校学生。

本课程旨在指导学生们系统阅读各种题材的文章并培养学生的独立地广泛地阅读社会各种体裁文章的能力,以增加学生的知识量,对日本社会文化有全方位了解,辅助精读课程讲解语法复习,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独立思考、独立学习的能力。同时本课程还通过广泛的日语资料,为每一个学生找到其知识构架的切入点,以激发学生对日语和日语社会探究的兴趣。发展学生的认知和逻辑思维能力,提高鉴赏和评价日语及其社会和文化的能力,增强学生跨文化领域的意识和观念。

二、课程教学基本要求

1. 从文章的选材上,要根据教材做到由浅入深,内容上起初多以日本文化和语言等为主,并结合日语国际能力测试历年试题的相应级别和相应题目,进行启导、诱发式讲解,旨在培养初学者对日语及日本文化的兴趣。

2. 随着年级的增长和知识量的积累,教授内容也从单纯以培养学生的语言和文化兴趣为主向培养阅读能力、增加学生的词汇量和知识量转变。并结合学生每年的国际日语能力测试,从而使他们分别达到国际日语能力二级、一级的阅读水平和阅读能力。

3. 在培养学生们的阅读、思考能力的同时,以大量的多学科,跨度大的精美文章,让学生从多视角通过自己的语言知识来了解日本社会,并了解日本社会发展的程度和所关注的问题。

4. 本课程要求采取启发式教学、师生互动式教学等教学方式,采用学生阅读、翻译、表达和意见发表等手段,充分发挥学生的阅读积极性,并引导学生自主分析日语及日本社会的特点。

三、课程教学基本内容

1.首先对每一课的第一篇文章的主旨进行讲解,并讲解主文后面的语法项和单词项。对每课的其它两篇挑战阅读文,先让学生自己作练习然后进行讲解,其余进行辅导性阅读。

2.让学生阅读课文,并结合每一课的相应题目,进行有针对性的阅读

3.补充阅读方面的相关新材料,以增加学生的阅读广度。

4.对课文作业中的部分题目进行核对并进行讲解

四、学时分配表

 
教学内容 讲课时数 实验时数 实践学时 上机时数 自学时数 习题课 讨论时数
日语泛读教程(1) 32
日语泛读教程(2) 32
合计 64
总计 64

五、教材与教学参考书

教材:

日语泛读教程(1-2)  陈俊森总主编 高等教育出版社

教学参考书:

1.大学日语泛读(1,2,3,4.) 南开大学出版社

2.日语泛读教程教学参考书(1-4合订本) 高等教育出版社

3.日本语能力测试阅读理解(2级)  李东杰主编 世界图书出版社

六、有关说明

1.适用专业:日语

2.撰稿人:石艳春

实验教学课程一览 >>>  

日语概论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日语概论

日文名称:日本語概論

总学时:32 理论学时:32 实验学时: 总学分:2

一、课程性质、目的与任务

本课程是日语系专业选修课程。教学对象是语言为研究方向的日语本科三年级学生。

本课程旨在学生已掌握日语基础知识的前提下,引导他们全面分析现代日语的状况,特点和研究方法。通过比较使学生了解日中语言的区别,丰富学生的日语语言知识,培养灵活的语言思维能力,为研究生学习打好基础。

二、课程教学基本要求

要求学生了解日语语音的特色和音节变化的规律、日语的汉子使用和中日汉字字体比较、日语文章的书写规则、日语单词的构造和词义比较、词汇的位相、日语词类辨析以及各种词类使用时应注意的问题等。

三、课程教学基本内容

日语概论教学内容主要包括语音、文字、词汇、语法的种类、性质特点以及日中对比。

1.语音

a) 语音和发音器官

b) 单音、音素、音节

c) 语音变化和现代日语词语中的音节构成

d) 声调

2.文字

a) 日语文字的性质和种类

b) 日语文章的书写规则

3.词汇

a) 日语词汇体系

b) 词义和词种

c) 位相

4.语法

a) 语法和语法研究

b) 句法

c) 词类的划分以及其特点

四、学时分配表

 
教学内容 讲课时数 实验时数 实践学时 上机时数 自学时数 习题课 讨论时数
语音 8
文字 8
词汇 8
语法 8
合计 32
总计 32

五、教材与教学参考书

教材:

日语概说 皮细庚 著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1999年

教学参考书:

《新编日语语法教程》   皮细庚 著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1996年

《日本語文法整理読本解説と演習 井口 厚夫 著 バベルプレス 2001年

《展望現代の日本語》   佐藤 武義 著    白帝社  2001年

《日语语言学  翟东娜 主编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6年

六、有关说明

1.适用专业:日语专业

2.撰稿人:崔明姬

实验教学课程一览 >>>  

日语高级笔译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日语高级笔译

日文名称:日本語上級通訳

总学时:32 理论学时:32 实验学时:0 总学分:2

一、课程性质、目的与任务

本课程为提高实践专业技能的专业选修课程,计划为日语专业方向四年级学生在上半学期开设。

本课程旨在向学生系统介绍笔译的常用方法和技巧,介绍各种文体的翻译方法,并从语言、文化两方面比较日汉语言表现的异同,通过大量的翻译实践训练,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汉日互译能力,为今后的翻译工作打下扎实的基础。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需熟练掌握笔译的常用方法和技巧,能独立完成各种日译汉,汉译日的翻译任务,理解准确,语言通顺流畅。

二、课程教学基本要求

本课程以实践为主、理论为辅。课堂宜精讲多练,理论讲解要少而精,重在翻译实践。翻译实践应首先选择难易程度适中的句子或文章,并在教学中逐渐加大翻译训练的力度,注意词语、句子翻译要与篇章翻译结合起来,对学生的译文要进行对比评价,提高学生的纠错意识和鉴赏能力,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和翻译操作能力。

三、课程教学基本内容

1. 汉日语言对比的介绍与练习

明确汉语和日语在语法、语序、表达等方面的特征与差异,阐释翻译过程中需注意的要点。

2.词语的翻译

介绍并练习常用的词语翻译技巧,如增词、减词、词的引申、词义的转换等,并在此基础上了解并记忆中日习用语的说法,根据习用语的不同形式掌握翻译的不同方法。

3.句子的翻译

介绍并练习常用的句子翻译技巧,如句子的改序译法、拆句、并句、分合并用,长复杂句的翻译方法等,着重介绍被动句、使译句、比况句的译法以及对各种时态的处理、敬语和自谦语的翻译法等等。通过学习对定语、状语等句子成分的变换以及单句和复句的处理,练习复杂化单句的处理方式、断句与标点符号的处理技巧,熟练掌握不同句子的翻译方法。

4. 各种文体的翻译方法与技巧

学习各种应用文、科技文献、新闻报道、文学作品等的翻译方法与技巧。此外,借助参考文献资料库、音像资料库、应用文对译大全、名译赏析等内容,努力创造实战环境,使学生在实践中得到锻炼,进一步掌握翻译技巧,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四、学时分配表

 
教学内容 讲课时数 实验时数 实践学时 上机时数 自学时数 习题课 讨论时数
汉日语言对比的介绍与练习 4
词语的翻译 6
句子的翻译 12
各种文体的翻译方法与技巧 10
合计 32
总计 32

五、教材与教学参考书

选用教材:

《新编日汉翻译教程》 梁传宝 高宁 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0年1月

《日汉互译教程》  高宁 南开大学出版社 1994年

教学参考书:

1. 日译中教室》  陶振孝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实用汉日经济翻译教程》   陈岩 北京大学出版社

3.《日语笔译实务3级》  谭晶华 外文出版社

4.《日汉翻译要义》  孔繁明 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

5.《汉译日精编教程》 三本哲也 陈岩 于敬河 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 2002年

六、有关说明

1.先修课程:日语精读;高级日语;中级口译;日语翻译理论与实践

2.适用专业:日语

3.撰稿人:袁晓凌

实验教学课程一览 >>>  

《日语写作》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日语写作

日语名称:日本語作文

总学时:96 理论学时:96 实验/学习学时:0 学分:6

一、课程性质、目的与任务

1.课程性质:本课程是为大学日语专业中、高年级学生开设的专业核心课程,考核方式为考试和考查相结合。

2.课程目的:本课程培养学生运用已学习的日语词汇、语法知识,灵活、有机地组织成文章的能力,学习各种文体的写作方法,修改自己作文的能力。并在此过程中,锻炼学生的日语思维能力。

3.课程任务:通过课堂讲解和课后练习相结合,系统讲授各种问题日语作文的基础知识,在反复的练习中,使学生逐步地理解和把握日语语言的正确使用、文章的组织,加强文章的思想内容,锻炼学生严谨的逻辑思维能力。为进一步学习学术论文写作和就业后的书面写作做准备。

二、课程教学基本要求

本课程讲授日语各种文体作文的基础知识,要求学生在了解写作基础知识的条件下,进行大量的练习,并通过对练习的具体讲解,巩固和促进相关的知识与能力。

1.通过本课程的讲授和练习,使学生理解作文不等于语言知识点的简单相加,而是词汇、语法、思想、表达手法、书写等的有机结合。

2.要求学生较深入地了解、正确地把握写作内容连贯,文体统一,无重大语法错误,语词错误(含使用,表记等)较少,表意清楚。

3.要求学生根据教师的指导,积极而又循序渐进地参与课堂教学,在听课、讨论和练习的基础上加强写作实践,逐渐能写出符合规范的,有一定价值的论文。

三、课程教学基本内容

1. 文章和文体:教授文章的种类、以及书面语和口语、男性语和女性语的区别。

2.文章的结构组织:教授文章的选题、段落、结构组织的基本知识。使学生基本掌握论文的三大(前文、正文、参考文献等)构成部分。使学生了解论文的有关准备工作,基本掌握论文写作的一些方法技巧。并做实际练习。

3. 文章的表现手法:教授作文的遣词造句到修辞的各种基本知识。

4. 各种文体的学习和掌握:a.便条、明信片、自我介绍、日记、陈述和感想文、说明文、书信的写作;b.个人经历、身边人物、书籍读后感、演说词的写作;c.小论文的写作。

5. 作文的修改和自我修改:在修改和讲解学生作文的同时,让学生进行自我修改作文的练习,培养自我学习的能力。

基本要求:能正确引用他人的观点,注意书写格式,正确使用标点符号,字迹清晰。

四、学时分配表

 
教学内容 讲课时数 实验时数 实践学时 上机时数 自学时数 习题课 讨论时数
基本事项 2
文章结构 2
表现手法 2 2
便条、明信片的写作 6
自我介绍的写作 6 2
日记的写作 6
陈述和感想文的写作 6
说明文的写作 8
书信的写作 8 2
个人经历的写作 8
身边人物的写作 8
书籍读后感的写作 8
演说词的写作 8
小论文的写作 8 4
合计 86 10
总计 96

五、教材与教学参考书

教材:

1.《日语写作》 胡传乃 北京大学出版社 1996年

2.《实用日语写作教程》 王秀文、山鹿晴美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04年

3.《大学日语写作教程》 蛇原正子、菀崇利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06年

教学参考书:

1.《ハンドブック論文レポートの書き方》(日) 宫地裕等 明治书院 1997年

2.《文章の書き方》(日) ことばシリーズ20 文化庁 1997年

3.《文章表現の工夫》(日) 新ことばシリーズ7 文化庁 2000年

4.《論文の教室―レポートから卒論まで》 日本放送出版協会 2002年

5.《轻松日语写作训练》 田口雅子著 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 2004年

六、有关说明

1.先修课程:基础日语

2.适用专业:日语

3.撰稿人:陈岗

实验教学课程一览 >>>  

综合英语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综合英语

英文名称:Comprehensive English

总学时:432 理论学时: 实验学时: 总学分:26

一、课程性质、目的与任务

本课程为高等学校英语专业的基础课,属英语专业必须开设的专业技能必修课。其主要目的在于培养和提高学生综合运用英语的能力。课程集听、说、读、写于一体,主要通过语言基础训练与篇章讲解分析,使学生逐步提高语篇阅读理解能力,了解英语各种文体的表达方式和特点,扩大词汇量和熟悉英语常用句型,培养学生准确流畅地运用语言的能力和得体的交际能力。该课程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的各种语言交际活动以使学生奠定坚实的语言基本功并获得基本的交际技能,为学生升入高年级的英语专业知识学习打下扎实的基础。

二、课程教学基本要求

根据高等学校英语专业英语教学大纲的规定,综合英语课的教学要求可以分为四级,每一级对学生的语音、语法、词汇、听力、口语、阅读、写作、翻译等都有相应的规定。基础阶段结束时需参加全国英语专业四级统考,各方面技能要求如下:

1) 语音 :发音正确;较好地掌握节奏感;掌握语流中的一些语音技巧和句子语调;初步掌握语段中语音轻重和新旧信息传递之间的关系。

2) 词汇: 熟练掌握教学大纲词汇表对一级至四级规定的 5500——6500个认知词汇,正确而熟练地运用其中的3000——4000个词汇及其最基本的搭配,并具有按照构词法识别生词的能力。

3) 听的能力: 听懂英语国家人士关于日常生活、社会生活的讲话或交谈和难度相当于 TOEFL中的mini-talk等中等难度听力材料,理解中心大意,抓住主要论点或情节,能根据所听材料进行推理和分析。听懂VOA正常速度和BBC新闻节目的主要内容。能大体辨别各种英语变体(如美国英语、英国英语、澳大利亚英语);能在15分钟内听写根据已学知识编写或选用的词数为200左右、语速为每分钟120单词的录音材料,错误率不超过8%。

4) 说的能力: 能就教材内容和一般听力材料进行问答和讨论,能在一般社交场合与英语国家人士交谈、讨论和发言,做到表达思想清楚、语音、语调自然,语言表达基本得体。

5) 阅读能力: 能读懂英美国家出版的中等难度的文章和材料,掌握主旨和大意及说明中心大意的事实和细节,并就文章的内容进行分析、推理、判断和综合概括。要求在理解的基础上运用正确观点评价思想内容。阅读速度为每分钟 120-180单词,理解正确率不低于70%。能在5分钟内速读1000词左右、中等难度的文章,掌握文章的大意。

6) 写的能力 : 能根据作文题目、提纲或图表、数据等在 30分钟内写出长度为150-200单词左右的短文,内容切题,结构严谨,条理清楚,语法正确,语言通顺,表达得体;并能根据提示在10分钟内写出长度为60词左右的通知、便条、请贴等。

7) 译的能力: 能独立完成课程中的各种翻译练习,要求译文忠实于原文,表达流畅。能借助词典将有关的英语文章译成汉语,理解正确,译文达意,译速为每小时 350个英文单词。能将有关的汉语材料译成英语,译文达意,无重大语言错误,译速为每小时300汉字。能担任外宾日常生活的口译。

8) 工具书的使用能力: 能熟练地使用各种英汉词典和部分英英词典独立解决语言问题和部分知识方面的疑难问题。

9) 文化素养: 熟悉中国文化传统,具有一定的艺术修养,熟悉英语国家的地理、历史、发展现状、文化传统、风俗习惯;具有较多的人文知识和科技知识;具有较强的汉语口头和书面表达能力,具有较强的创新意识和一定的创新能力。

三、课程教学基本内容

本课程在两个学年内完成,每学年的教学内容是:

第一学年

第一学年以语法结构为基础,主要的语法结构有规律地循环加深,并在有一定情景的上下文中出现。每一单元有一至两篇知识性与趣味性相结合的阅读材料,并伴有大量的启发式口、笔头练习;两篇对话,一篇以语言结构、情节和题材为重点,另一篇以语言功能为重点。

教学重点:侧重听、说技能的训练,同时兼顾读、写技能。

第二学年

第二学年以不同文化主题课文为中心,对语言的控制逐步减少,而对学生创造力的发挥和话语连贯性则不断加强。每一单元有两至三篇阅读文章,同时还有写作、会话、听力等练习。通过各种训练使学生逐步从有控制的练习过渡到自然的交际。

教学重点:侧重阅读和写作技能的训练,但也不偏废听、说训练。

四、学时分配表

 
教学内容 讲课时数 实验时数 实践学时 上机时数 自学时数 习题课 讨论时数
第一学期:《新编英语教程》第一册 108
第二学期:《新编英语教程》第二册 108
第三学期:《新编英语教程》第三册 108 1
第四学期:《新编英语教程》第四册 108 3
合计 432 4
总计 436

五、教材与教学参考书

教材:

《新编英语教程》第1-4册 , 李观仪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1999年

教学参考书:

1.《当代大学英语》第1-4册,,, 顾曰国,Neiveil Grant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01年

2.《文化透视英语教程》 何其莘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05年

3.《综合教程》 何兆熊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4年

4.《新编英语教程》第1-4册教师用书 李观仪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1999年

5.《新编英语教程学习指南》第1-4册,, 马丽雅等著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4年

6.《新编英语教程学习指南》第1-4册 张鑫友 兵器工业出版社 2002年

六、有关说明

1.先修课程:高中英语

2.适用专业:英语语言文学 英语教育

3.撰稿人:吴飒

实验教学课程一览 >>>  

英语口语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英语口语II

英文名称:Spoken English Course

总学时:72 理论学时: 实验学时: 总学分:4

一、课程性质、目的与任务

本课程是培养英语专业口语技能的必修课,计划为英语语言文学专业和英语教育专业方向二年级学生开设的考试课程。

本课程旨在通过课堂内外的英语口语操练,使学生能就所听到的语段进行问答和复述;能就日常生活话题进行交谈;能清楚而连贯地讲述学生熟悉的题材和课文内容,长度不少于八句; 能比较流畅和准确地向外宾介绍中国文化;能比较系统、深入、连贯地发表自己的见解;做到正确表达思想,语音、语调自然、无重大语法错误,语言基本得体。

二、课程教学基本要求

1. 学生通过本课程能利用已掌握的英语比较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在遇到想不起的单词或没有把握的结构时能运用交际策略绕过难点达到交际的目的。

2. 能准确掌握诸如询问、请求、建议、忠告等交际功能。在不同的场合,对不同的人用恰当、得体的语言形式去体现不同的交际功能。

3. 能熟悉中国文化传统,具有较强的民族意识和传递民族文化传统的使命感。

4. 树立主动开口讲英语的信心,培养讲英语的热情和兴趣。

5. 具有较强的创新意识和一定的创新能力。

6. 逐步达到在英语口头表达方面准确与流利的结合。

三、课程教学基本内容

本课程的教学内容广泛,既涉及中国文化与英美文化的比较,也包括了时下流行于大学生中的热门话题,包括时事、互联网、美容、健身、聚会、旅行、金钱、打工、爱情等。通过针对以上话题的学习和操练,引导学生在独立思考和讨论中,不断提高英语表达能力。。

四、学时分配表

 
教学内容 讲课时数 实验时数 实践学时 上机时数 自学时数 习题课 讨论时数
第一学期 18 18
第二学期 18 18
合计 26 26
总计 72

五、教材与教学参考书

教材:自编

教学参考书:

1.新编英语口语教程: 第一册》  王守仁 何宁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1999年

1.新编英语口语教程: 第二册》  王守仁 何宁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1999年

1.新编英语口语教程: 第三册》  王守仁 何宁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1999年

1.新编英语口语教程: 第四册》  王守仁 何宁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1999年

六、有关说明

1.先修课程:英语口语1、2级

2.适用专业:英语语言文学 英语教育

3.具体教学内容和教学参考书目请参见教学进度表和自编讲义。

4.撰稿人:张洁帆

实验教学课程一览 >>>  

英语听力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英语听力

英文名称:English Listening

总学时:142 理论学时: 实验学时: 总学分:6

一、课程性质、目的与任务

本课程为高等学校英语专业的基础课,属英语专业必须开设的专业技能必修课。旨在通过两年的严格、专门训练及听力技能的传授,培养学生听音会意,辨别音素、掌握细节、归纳大意、推敲含义,对数字、时间、地点、人名、方位等的快速反应能力,同时促进学生听、说、读、写各项技能的发展,为培养学生的英语交际能力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课程教学基本要求

经过第一学年的听力训练,学生应能达到下列要求:

1. 能听懂英语国家人士就学生熟悉的题材所作的较为浅易的讲话和日常生活的交谈,要求学生能够抓住讲话和交谈的中心大意;

2. 能抓住英语国家慢速英语广播节目的中心大意;

3. 能在15分钟内听写根据已学知识编写或选用的录音材料(词数120-140个,共念四遍。第一、四遍的语速为每分钟80-100个词,第二、三遍根据分句或句子停顿),错误率不超过10%。

经过第二学年的听力训练,学生应能达到下列要求:

1. 能听懂英语国家人士的一般交谈和简短讲话,辨别讲话人的态度和语气;

2. 能听懂英语国家的慢速英语广播节目的主要内容;

3. 能就所听材料的要点用英语作简要笔记;

4. 能在15分钟内听写根据已学知识编写或选用的录音材料(词数200个左右,共念四遍。第一、四遍的语速为每分钟100-120个词,第二、三遍根据分句或句子停顿),错误率不超过8%。

三、课程教学基本内容

本课程分成四个学期完成,每个学期的教学内容是:

第一学期:主要教学内容是通过采用简单对话、短文等材料,帮助学生逐渐学会通过听来获取英语的基本信息,熟悉听力训练的主要练习形式,培养初步的听力技能。

教学重点: 辨音;对简单的语言信息作判断和分析

第二学期:主要教学内容是在第一学期的基础上,采用对话、段文、访谈、新闻等材料,进一步加强听力技能的训练。

教学重点:弱读与连读的分辨;数词(万以上、分数、小数、百分数);抓大意、听细节

第三学期:主要教学内容是语境真实、内容广泛的听力训练,包括以地理历史知识和文化风俗知识为背景的谈话和小故事,新闻等。

教学重点:进一步提高学生抓住大意、听取细节的能力;学会辨别讲话人的态度和语气

第四学期:主要教学内容是进一步强化听力技能的训练,使学生能听懂英语国家人士关于日常生活、社会文化的交谈或演讲,能听懂英语国家慢速广播节目的内容,能基本听懂比较浅易的电影和电视片段。

教学重点: 抓要点和有关细节;用英语作简要笔记

四、学时分配表

 
教学内容 讲课时数 实验时数 实践学时 上机时数 自学时数 习题课 讨论时数
第一学期:《英语初级听力》预备课(5) 第1课~第15课 36
第二学期:《英语初级听力》16课~36课 美国之音特别英语新闻 36
第三学期:《英语中级听力》1课~18课 美国之音特别英语新闻 36
第四学期:《英语中级听力》19课~36课 VOA标准英语新闻 专业四级强化训练 36
合计 144
总计 144

五、教材与教学参考书

教材:

《英语初级听力》,《英语中级听力》 何其莘等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00年

教学参考资料:

1.《英语听力入门》1-4册 张民伦等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2年

2.美国之音特别英语等广播节目及其他有声资料

六、有关说明

1.先修课程:高中英语

2.适用专业:英语语言文学 英语教育

3.撰稿人:吴飒

实验教学课程一览 >>>  

《日语词汇学》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日语词汇学

日文名称:日本語語彙論

总学时:32 理论学时:32 实验学时: 总学分:2

一、课程性质、目的与任务

1.课程性质:本课程是为大学日语专业高年级学生开设的专业选修课程,考核方式为考试。

2. 课程目的:通过介绍日语词汇的体系、构成、词义等基础知识,使学生系统地了解日语词汇的产生、组成、演变,明确日语词汇的构造及研究范畴,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论述语义的记述、分析的基本方法,帮助学生理解日语语言的本质和功能,掌握语言的发展规律。

3. 课程任务:让学生在理论上对日语词汇的构造、产生、组成等有系统的认识,在此基础上通过对典型的语言材料的分析比较,理解日语语言的本质和功能,初步培养词汇、语义方面的科研能力。

二、课程教学基本要求

在教学过程中,以课堂讲解为主,兼顾具体的语言材料运用及分析,做到理论与运用相结合。采用论述、概述和指引式的讲解结合对教学内容的新信息点、重点、难点进行深入浅出的详述,并以恰当的例证加以说明,以此帮助学生充分理解理论知识。对容易理解的内容则进行简明扼要地讲解。

教学中以学习指定的教材为主,对其中的重点部分进行讲解,同时辅以适合每个主题的短文资料,进行专题的讨论。

三、课程教学基本内容

本课程拟将日语词汇学的内容分为16个部分,进行专题的讲授和讨论。

1.词汇和语法:词汇的概念、词汇学的研究领域、日语词汇的特征、词汇和语法的关系;

2.单词的形式和意义:单词的定义及认定,单词的成立、性质和词义;

3.词的计量:日语的词汇量与词汇调查,基础词汇及基本词汇,日语教育与基本词汇;

4.单词的语种:日语单词中的和语、汉语、外来语的概念和相互关系;

5.词构成:语基与接辞、单纯词和派生词、复合词、合成词的概念和特点;

6.表记:单词的各种表记方式和场合;

7.词汇体系:上位语、下位语、同位语的概念和相互关系;

8.类义词和对义词:类义词与对义词的概念、分类和特点。

9.惯用语:定义、性质和成立;

10.词义的变化:词汇量和词义的变化、词义变化的形态、以及导致词义变化的原因。

11.修辞:词语在使用中的修辞,如比喻等的形式和特点;

12.文体的特征:单词在各种文体中使用时的特点;

13.词汇的位相论:男性语、女性语、阶级语、职业语、幼儿语、老人语、方言的特点;

14.拟声词、拟态词:

15.词典:词典编纂中的各种问题和注意事项;

16.中日词汇的对比:汉语和日语词汇的对比,涵盖词汇的各个方面。

四、学时分配表

 
教学内容 讲课时数 实验时数 实践学时 上机时数 自学时数 习题课 讨论时数
词汇和语法 2
单词的形式和意义 2
词的计量 2
单词的语种 2
词构成 2
表记 2
词汇体系 2
类义词和对义词 2
惯用语 2
词义的变化 2
修辞 2
文体的特征 2
词汇的位相论 2
拟声词、拟态词 2
词典 2
中日词汇的对比 2
合计 32
总计 32

五、教材与教学参考书

教材:

《现代日语词汇学》 沈宇澄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1998

《日语词汇研究》 吴侃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1999

教学参考书:

《国語語彙史の研究》 (日)前田富祺 明治書院 1985年

《ケーススタディ 日本語の語彙》 (日)森田良行等 おうふう 1989年

六、若干说明

1.先修课程:基础日语

2.适用专业:日语

3.撰稿人:陈岗

实验教学课程一览 >>>  

日本语法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日语语法

日文名称:日本語文法

总学时:32 理论学时:32 实验学时: 总学分:2

一、课程性质、目的与任务

本课程为应用日语专业的主干课程,主要教授和归纳日语语法知识。本课程系基于日语一、二年级基础知识并进行拓宽和加深,教学计划为日语专业方向二年级下学期或三年级上学期开设的考试课程。

本课程旨在系统介绍日语各种词类的用法以及各种句子的特征和结构,通过讲授和练习使学生提高正确分析和使用日语的实践能力。学习时要注重理论联系实际,既能解释平时日语学习中遇到的一些语法实际问题,又能正确运用语法知识准确地进行日语表达。

二、课程教学基本要求

1. 学生通过本课程了解日语的特征、日语语言的结构体系及语法构成。

2. 要求学生较深入地了解、正确地把握日语各种语法表现及句式变化。尤其日语中敬语的使用。并要求学生掌握文节的意义,文节的相互关系及文节的构造。

3. 比较日汉语法间的差异,使学生了解动中日语间的不同的语法特性。不但要求学生了解孤立语(汉语)和黏着语(日语)不同的语言结构,更要求学生了解两种语言的关于时、体、态的对译的不完全性。

4. 非母语环境下第二语言习得光靠知识输入是不够的,要课上和课下相结合,所以本课程要求教师指导学生利用各种资源,通过各种媒介拓展相关知识,完善知识结构。

三、课程教学基本内容

1. 日本语法绪论

2. 日语词汇及其结构

3. 形式名词、指示词

4. 日语基本语法及句型

5. 日语句法及篇章

四、学时分配表

 
教学内容 讲课时数 实验时数 实践学时 上机时数 自学时数 习题课 讨论时数
日本语法绪论 2
日语词汇及其结构 4
形式名词、指示词 6
日语助词 16
日语助动词 4
合计 32
总计 32

五、教材与教学参考书

教材:

《新编日语语法教程》以及自编教材

教学参考书:

《日语基础语法》 陈书玉 教学重点:古典语法解释及其研究

《日语基础句型》 王曰和 教学重点:日语基础句型解释及其研究

《日语近义词辨析 无云珠  教学重点:汉日词汇对比

《日语近义句型辨析》 刘晓华  教学重点:汉日不完全对译

《现代日语语法》   杨诎人 教学重点:日语时态、语态

《日语语法对策》  目黑真实  教学重点:1、2级语法

六、有关说明

1. 先修课程:基础日语 日语会话 日语泛读

2.适用专业:日语

3.撰稿人:夏玉玲

实验教学课程一览 >>>  

日语会话程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日语会话

日文名称:日本語会話

总学时:64 理论学时:64 实验学时:0 总学分:4

一、课程性质、目的与任务

本课程系日语专业核心课程,计划为日语专业学生在第二、三学期开设。

本课程旨在通过日语口语的学习,让日语专业低年级学生了解会话的场景,掌握日语的基础句型和词汇,并训练学生将所学的单词及语法运用到实际语境中,进行日常交流和沟通,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和语法实际运用能力,为后续课程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课程教学基本要求

1.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逐步认识口语这门课的基本性质。

2.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掌握日语发音及基本词汇、基本句型和习惯用语的用法, 并能在日常会话中进行熟练运用。

3.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培养学生的模仿能力,训练学生对日语的反应速度, 让学生掌握正确的交流方式。

三、课程教学基本内容

1. 语音语义

教学重点:词汇的重音、句子的声调;

2. 助词的合理使用

教学重点:男子用语、女子用语及老人用语

3. 各种状况下的语言表达

教学重点:a) 各种寒暄表现 b) 个人建议的表达

4. 敬体、简体在不同情况下的应用

教学重点:a) 日语表达的“内、外”之分b) 敬语的使用

5. 思想表达

教学重点:用日语进行思维的能力

四、学时分配表

 
教学内容 讲课时数 实验时数 实践学时 上机时数 自学时数 习题课 讨论时数
《日语会话》基础篇(上) 16
《日语会话》基础篇(下) 16
《日语会话》技巧篇 32
合计 64
总计 64

五、教材与教学参考书

选用教材:

《日语会话》基础篇(上下), 目黑真实等 著 外研社 2004

《日语会话》商务篇, 目黑真实等 著 外研社 2004

《日语会话》(技巧篇), 目黑真实等 著 外研社 2004

教学参考书:

《商务日语大全》 周林娟著 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日语生活交际会话》  朱清跃等 编  外研社  2000年

《日语会话》 北外日语系基础教研室 编  外研社 2001

《会话日语》(上下) 水谷信子著   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 2006年

《同声传译》  周殿清 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 2003年

六、有关说明

1.适用专业:日语

2.撰稿人:袁晓凌

实验教学课程一览 >>>  

英语演讲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英语演讲

英文名称:Public Speaking

总学时:36 理论学时:36 实验学时: 总学分:2

一、课程性质、目的与任务

本课程是在三年级上学期为翻译文秘专业方向学生开设的任意选修考查课程。

本课程旨在向学生传授英语演讲的基本知识和演讲稿撰写技巧,通过对著名经典演讲词的学习鉴赏,了解英语演讲的目的、功能和修辞手段,通过对现代名人演讲词的赏析,了解当代演讲词的结构、风格和修辞特征;通过学习赏析和演讲实践,提高学生撰写演讲稿和进行即兴演讲的能力。

二、课程教学基本要求

1. 通过本课程学习,初步掌握英语正式演讲和即兴口头演讲的基本知识;

2. 通过学习经典和功能性演讲材料,了解正式演讲和即兴演讲的基本要求;

3. 进一步提高学生组织思想和口头表达能力;

4. 通过本课程实践,提高进行得体的功能性即兴演讲的能力。

三、课程教学基本内容

第一章:演讲基本知识介绍

第二章:经典演讲鉴赏

第三章:说明性演讲

第四章:说服性演讲

第五章:讲演稿准备与演讲实践

第六章:即兴演讲

第一节:说明性即兴演讲

第二节:说服性即兴演讲

第三节:假设性即兴演讲

第四节:礼仪性演讲

第五节:求职面试演讲:

四、学时分配表

 
教学内容 讲课时数 实验时数 实践学时 上机时数 自学时数 习题课 讨论时数
第一章:演讲基本知识介绍 2
第二章:经典演讲鉴赏 6
第三章:说明性演讲 2 2
第四章:说服性演讲 2 2
第五章:讲演稿准备与演讲实践 2 4
第六章:即兴演讲 10 4
合计 24 12
总计 36

五、教材与教学参考书

教材:

自编讲义

教学参考书:

1.Essentials of Public Speaking Cheryl Hamilton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4年

2.How to Write Effective Speeches  Judith McManus 上海译文出版社  2005年

3.The Art of Public Speaking  Stephen Lucas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04年

4.英语演讲艺术 祁寿华 著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5年

演讲学  李元授 主编  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  2003年

名人演说一百篇 石幼珊 编译  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 1987年

六、若干说明

1.先修课程:英语口语

2.适用专业:英语语言文学 英语教育

3.撰稿人:陈宁国

实验教学课程一览 >>>  

国际商务英语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 国际商务英语

英文名称:International Business English

总学时:72 理论学时:72 实验学时: 总学分:4

一、课程性质、目的与任务

该课程是以现代商务英语为主,融工商企业文化、国际商务知识与实务为一体的初级商务英语课程,旨在培养学生在实际工作中用英语进行沟通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掌握规范的商务英语用语和交流方式,能够灵活运用国际商务英语沟通技巧,初步了解国际商务活动中常见的工商业文化、背景知识和实务环节,为学生在高年级学习国际工商学其他课程和毕业后进入涉外或外资企业工作铺垫工作语言交流和商务技能运用基础。

二、课程教学基本要求

通过学习有关商务活动的真实语言材料,掌握当代商务活动中的基本交际技能,具有一定的从事国际商务活动的能力,具体教学要求如下:

1、听力能力要求:能基本听懂正常语速(每分钟140-180个单词)的一般商务活动中的电话、对话、谈判、会议发言等,并能结合具体语言环境,理解所听内容的深层含义,把握说话者的态度和意图。

2、阅读能力要求:能读懂主要英语报刊、杂志有关经济的一般性报道、评论文章,把握其内涵,准确获取信息。

3、口语能力要求:能够正确运用英语介绍公司状况、进行商务咨询和谈判、与客户交流,做简单的商务报告等。语音、语调正确,语流连贯顺畅,表达基本得体。

4、写作能力要求:能够写出格式规范、语言得体的一般性商务信函、商务报告、会议纪要和电子邮件等。要求能够做到中心思想明确、结构合理。

5、翻译能力要求:能够翻译一般性商务材料,包括商务文件、报刊文章等,要求能够进行英汉互译。

三、课程教学基本内容

1) 《新剑桥商务英语(初级)》

第1单元 初次会面

第2单元 公司介绍

第3单元 工作职责

第4单元 工作与娱乐

第8单元 安排约会

第14单元 商务接待

第6单元 交通运输

第7单元 进出口业务

第9单元 产品与服务

第11单元 市场营销

第12单元 数据图表

第13单元 付款收款

第16单元 企业文化及职业道德

第17单元 工作会谈

第18单元 工艺流程

第19单元 组织商务会议

第5、10、15、20单元 复习与巩固

四、学时分配表

 
教学内容 讲课时数 实验时数 实践学时 上机时数 自学时数 习题课 讨论时数
初次会面 2
公司介绍 4
工作职责 2
求职应聘 4
工作与娱乐、安排约会、商务接待 8
交通运输 4
进出口业务 6
产品与服务 4
录像活动 2
市场营销 6
数据图表 2
商务谈判 4
付款收款 2
企业文化与职业道德 2
工作会谈 2
工艺流程 2
组织商务会议 2
录像活动 6
合作写作项目讨论及展示 6
模拟测试 2
合计 72
总计 72

五、教材与教学参考书

教材:

新剑桥商务英语(初级) Sarah Jones-Macziola 人民邮电出版社 2004年

教学参考书:

1 《步入商界》 Christine Johnson & Jack Lonergan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与英国广播公司 2004年

2. 《商学导论 (英文版/第三版)》 Jaff Madura   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 2003年

3.《新剑桥商务英语(初级)录像活动用书及教师指导手册》 Lynda Lawson & Sarah Jones-Macziola  人民邮电出版社  2004年

4.《外贸英语实务》 曹 菱 主编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01年

5.《剑桥商务英语辅导教程(BEC1)》 柯光明 主编 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2003年

6.《剑桥商务英语辅导教程(BEC2)》 柯光明 主编 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2003年

7.《商务英语专题写作》  李小飞 主编  中国商务出版社 2004年

8.《商务英语──综合业务》 王学成 主编   中国商务出版社  2004年

9.《国际商务谈判英语》 吴云娣 编著  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2002年

10.《外贸英语函电》  徐美荣 主编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 2003年

六、若干说明

1.先修课程:综合英语

2.适用专业:英语语言文学 英语教育

3.撰稿人:

实验教学课程一览 >>>  

进出口贸易实务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进出口贸易实务

英文名称:Trading Affairs of Import and Export

总学时:36 理论学时:36 实验学时: 总学分:2

一、课程性质、目的与任务

本课程是在三年级下学期为英语专业国际商务方向学生开设的任意选修考查课程。

本课程是一门专门研究国际间商品交换的具体过程的学科,属于实践性很强的综合性应用科学,涉及国际贸易学、法律和惯例、国际金融学、运输学和保险学等学科的某些基本原理和基本知识的应用。本课程的主要任务是从经济和法律两个方面,分析研究国际商品交换的各种做法,总结我国的实践经验,学会在进出口业务活动中,灵活运用既能正确贯彻我国对外经济活动的方针政策,确保最佳经营效益,又能为国际社会普遍接受的各种经营做法。

二、课程教学基本要求

1. 通过本课程学习,掌握国际贸易的基本原理、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与方法;

2. 通过学习了解不同国家的制度、法律、文化背景、贸易惯例和习惯做法等;

3. 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业务问题的能力;

三、课程教学基本内容

1.商品的品质、数量与包装

2.价格术语及报价核算

3.国际货物运输

4.国际货物运输保险

5.国际货款的收付

6.争议的预防和处理

7.技能训练

8.交易磋商与合同签订

9.技能训练

10.出口合同的履行

11.进口合同的履行

12.技能训练

四、学时分配表

 
教学内容 讲课时数 实验时数 实践学时 上机时数 自学时数 习题课 讨论时数
商品的品质、数量及包装 3
价格术语及报价核算 3
国际货物运输 3
国际货物运输保险 3
货款的支付 3
争议的预防和处理 3
技能训练 3
交易磋商与合同签订 3
技能训练 3
出口合同的履行 3
进口合同的履行 3
技能训练、复习 3
合计 36
总计 36

五、教材与教学参考书

教材:

《国际贸易实务》 张 卿主编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 2002年

教学参考书:

《国际贸易实务》 黎孝先主编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0年

《进出口贸易实务》  吴百福主编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0年

六、若干说明

1.先修课程:商务英语

2.适用专业:英语语言文学

3.撰稿人:陈宁国

实验教学课程一览 >>>  

计算机辅助翻译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计算机辅助翻译

英文名称:Machine-aided translation

总学时:32 理论学时:20 实验学时:12 总学分:2

一、课程性质、目的与任务

本课程是为英语专业四年级学生开设的一门相关专业知识类选修课。它的目的是使学生对机器翻译的发展历史以及最新进展有所初步的了解,并借助计算机相关程序进行翻译实践活动。树立学生的科学语言观和翻译观,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翻译的能力,能够借助翻译平台承接翻译业务,为学生走上社会从事相关的翻译职业活动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课程教学基本要求

学生学完本课程后,对机器翻译的基本原则、概念、方法有初步的了解。同时学生通过理论学习和实践活动对英语语言学以及翻译理论有更深入的认识。

三、课程教学基本内容

第一章:机器翻译发展简史

第二章:机器翻译中的语言学理论和方法

第三章:机器翻译中的翻译理论和方法

第四章:计算机辅助翻译平台和软件

第五章:基于计算机辅助翻译平台的协同翻译

第一节:个人语料库的自建

第二节:主流计算机辅助翻译软件

第三节:协同翻译中的注意事项

第六章:计算机辅助翻译译文的评估

四、学时分配表

 
教学内容 讲课时数 实验时数 实践学时 上机时数 自学时数 习题课 讨论时数
第一章:机器翻译发展简史 4
第二章:机器翻译中的语言学理论和方法 6
第三章:机器翻译中的翻译理论和方法 4
第四章:计算机辅助翻译平台和软件 6 4
第五章:基于计算机辅助翻译平台的协同翻译 6
第六章:计算机辅助翻译译文的评估 2
合计 20 12
总计 32

五、教材与教学参考书

教材:

自编

教学参考书:

1. The Oxford Handbook of Computational Linguistics . Ruslan Mitkov Beijing: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 2009年

2. 《机器翻译简明教程》 李正栓,孟俊茂著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9年

3. 《计算机在线翻译快速入门》 孙启勤,周卫著  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  2008年

六、若干说明

1.先修课程:英语语言学、翻译概论

2.适用专业:英语专业

3.撰稿人:李学宁

实验教学课程一览 >>>  

《国际市场营销学》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国际市场营销学》

英文名称:Global Marketing

总学时:32 理论学时:32 实验学时: 总学分:2

一、课程性质、目的与任务

本课程系英语专业(英语+商务方向类)复合型指定选修课,计划为英语专业方向三年级第二学期学生开设的考查课程,也适用其他专业具有CET6或BEC2英语水平的本科高年级学生与研究生。

该课程旨在向学生较系统地介绍在市场经济体制下和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如何在进入市场前对所在国或所在区域经营环境、国际市场经营环境进行分析,如何确立并实施产品策略法、定价策略、物流策略与促销策略,以及如何确立并实施市场准入策略与方法等。比较中外企业市场营销的策略、风格与方法,以及与其有关的国际通行定义和规范英语。本课程采用国外同步原版教材,另自编国内外最新案例与补充材料,是一门融语言与商务、理论与实际、中西文化为一体的跨专业、复合型、创新型课程。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可以开拓知识面、增强跨专业与多元文化方面的意识、提高英语的实际运用能力与沟通水平、培养其创业能力与就业竞争力。

二、课程教学基本要求

1. 学生通过本课程了解在市场经济体制下和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如何寻求国际市场、分析所去市场的环境,其包括经济、财政、政治、法律、文化等方面的基本知识与方法。

2. 较深入地了解如何作出产品开发、产品定价、建立渠道与和促销策略方面的基本知识与主要活动。

3. 了解如何分析与确立市场准入的策略与方法的基本知识与主要活动。

4. 比较与分析中外企业市场营销的策略、风格与方法。

5. 探讨著名中外跨国公司市场营销活动的新动向、新特点、差异性与创新性。

6. 分析语言沟通和跨文化意识在企业全球化市场营销活动中运用的案例。

三、课程教学基本内容

第一章 目标市场经营环境分析

第二章 国际市场经营环境分析

第三章 产品策略

第四章 定价策略

第五章 渠道策略

第六章 促销策略

第七章 市场准入策略

第八章 典型案例分析与讨论

四、学时分配表

 
教学内容 讲课时数 实验时数 实践学时 上机时数 自学时数 习题课 讨论时数
第一章 目标市场经营环境分析 4
第二章 国际市场经营环境分析 4
第三章 产品策略 4
第四章 定价策略 4
第五章 渠道策略 4
第六章 促销策略 4
第七章 市场准入策略 4
第八章 典型案例分析与讨论 4
合计 32
总计 32

五、教材与教学参考书

教材:

1. Marketing 市场营销学 (英文版/第4版)   Jaff Madura  人民邮电出版社 2009年

2.《中外公司大比拼》   杨祖宪等著 外语教学研究出版社  2012年

教学参考书:

1. 《跨国公司在中国》 杨祖宪 等著 南京大学出版社 2010年

2.Marketing Management in China  Philip Kotler等 Prentice 出版社 2009年

3.《中国公司走出去》  杨祖宪 等著 南京大学出版社 2010年

4. China Business,WSJ, FT 等中外报刊杂志   2010~2014

六、有关说明

1.先修课程:大学英语或商务英语、商学导论

2.适用专业:英语语言文学、其他专业的本科高年级学生或研究生

3.撰稿人:杨祖宪

实验教学课程一览 >>>  

高级口译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日语高级口译

日文名称:日本語上級通訳

总学时:32 理论学时:32 实验学时: 总学分:2

一、课程性质、目的与任务

本课程是日语专业技能类选修课,教学对象是日语专业4年级的学生。本课程在第7学期完成,每个学期上课16周,每周2节。

该课程在一定的翻译基础知识下,以口译实践为主,介绍口译技巧,并结合不同主题,在对学生进行全面、系统的口译技巧训练,能够帮助学生积累丰富的外语背景知识,同时还培养学生的应用性和实践性,以求学生能准确、流畅地进行中日对译。

二、课程教学基本要求

本课程属于语言技能性实践课程,采用小班(自然班)授课。针对学生所掌握的知识面不宽,采用规定的教材和补充教材内容,使学生掌握政治、社会、经济、文化、经济等方面的词汇和知识。

本课程注重实践、精讲多练,因此完成教材要求的基本教学外,分组分别进行规定话题的实际演练。提供给学生一个从事口译工作的模拟场景,进行培训与训练。教学过程中兼顾中日、日中双向训练,同时培养口译工作者所需要的事前思考能力、基本知识教养以及口译技巧。

通过多样化教学,要求教师在理论知识和技巧讲解上发挥引导作用,同时强调学生在参与口译活动时个体的能动性和团队的分工与协作。

三、课程教学基本内容

本课程的教学的主要内容是介绍口译基本理论和口译实践两大部分。根据口译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口译实践中使他们对口译的性质、特点、类型、口译笔记、信息的概括和删除、复述与重构以及口译者必须具备的素质有较大的提高和进步。

本课程所选文章的题材涉及到中日政治、文化、社会、人物传记等,文章体裁包括演讲、评论、随笔、小说、传记等。

四、学时分配表

 
教学内容 讲课时数 实验时数 实践学时 上机时数 自学时数 习题课 讨论时数
《高级日语口译》 20
《日本驻华大使,中国主席演讲》 6
《国际会议》 6
合计 32
总计 32

五、教材与教学参考书

教材:

高级日语口译 王健宜 主著 南开大学出版社 2006年

教学参考书:

《日语高级口译技能训练教程:同传捷径》, 陆留弟著, 华东师范大学,  2005年

《日本-姿与心》, 日鉄ヒューマンデベロプメント, 学生社, 2003年

《日中中日通訳トレーニング》, 高田裕子、毛燕著, 大修館書店, 2010年

《日本》(上、下), 大森弘子、曲維 著, 外教研, 2004年

《中国語通訳への道》,       坂本慶一著,  大修館書店, 2003年

《中国語通訳勉強法》, 船田秀佳著, 三修社, 2011年

v

六、若干说明

1.先修课程:日语中级口译

2.适用专业:日语

3.撰稿人:金明姬

实验教学课程一览 >>>  

高级视听说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高级视听说

日文名称:上級日本語聴解

总学时:36 理论学时:36 实验学时: 总学分:2

一、课程性质、目的与任务

本课程系拓宽日语专业知识类指定必修考查课,以日语本科四年级的学生为对象,目的是强化直观教学,能够听清并理解教材中的内容,从而提高学生听力水平以及表达能力。

本课程旨在向学生系统介绍日语修辞学的基础知识,比较与对比日汉语言修辞的异同,简要介绍现代日语修辞学的新发展和新观念。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发展学生的认知和逻辑思维能力,提高鉴赏和评价日语语言的能力,增强学生跨文化意识,提高使用日语有效得体地表达思想的能力。

二、课程教学基本要求

1. 1. 任课教师要收集足够的视听材料,内容覆盖面要广泛,题材要丰富,难度要适中,适合在课堂上的教学用途。

2. 任课教师要对视听材料实现进行了解,对于其中会出现的疑难部分自己要先摸清楚。

3. 开始时,应由任课教师事先根据教材内容的难易度情况讲解并提示大概意思。

4. 熟悉教材内容情节后应由学生找出疑难句型及生僻词汇,自己借助词典解决,视听时要检查笔记及抽查问题。

5. 学生在视听部分教材后,组织其进行讨论交流,写出内容及体会心得。

三、课程教学基本内容

1.各种题材的日语新闻资料的视听及翻译练习及讲解。

2.适量的日语电影电视剧的视听及翻译练习及讲解。

四、学时分配表

 
教学内容 讲课时数 实验时数 实践学时 上机时数 自学时数 习题课 讨论时数
政治类新闻的视听练习 3
日本国内政治类新闻的视听练习 3
国际政治类新闻的视听练习 3
中日关系类新闻的视听练习 3
经济类新闻的视听练习 3
社会类新闻的视听练习 3
体育类新闻的视听练习 3
科技类新闻的视听练习 3
事故灾害类新闻的视听练习 3
犯罪事件类新闻的视听练习 3
健康类新闻的视听练习 3
日文电影电视剧的放映及讲解练习 3
合计 36
总计 36

五、教材与教学参考书

选用教材:

《日语视听说教程》上下册 刘林利主著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任课教师自己收集的各种视听材料

教学参考书:

《日语新闻视听教程》 刘希玲等编著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六、有关说明

1.先修课程:听力课程

2.适用专业:日语

3.撰稿人:李红卫

实验教学课程一览 >>>  

学科教育学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英语教学法

英文名称:English Teaching Methodology

总学时:72 理论学时: 实验学时: 总学分:4

一、课程性质、目的与任务

本课程是为英语教育专业方向高年级学生开设的系专业知识必修课,系学位考试课程。

该课程的目的是使学生了解英语教学的发展史、基本原理及各种流派,使学生们能在语言知识、语言技能、文化意识、情感态度和学习策略等方面有整体发展,成为能够胜任英语教育的专门人才。

二、课程教学基本要求

1. 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了解英语教学法在西方及在中国的发展过程。

2. 能够较清楚地理解教学与学习的相互关系以及有效的学习策略,能运用现代化的教学理念、方法和手段备课。

3. 初步了解在我国中小学进行的新课程标准的改革。

三、课程教学基本内容

1.英语教学法的发展过程

教学重点:介绍不同流派,并比较其长处和短处;

2.教学的基本原理、教与学的关系处理:

教学重点:用理论来设计以学生为中心的交际活动;阐明教师的角色;

3.教学过程设计及案例

教学重点:教案构成的要素及其设计,着重交际法教学及任务型教学案例的设计;

4.听、说、读、写以及词汇、语法的教学方法

教学重点:有针对性的教学技巧和应用活动;

5.文化知识与跨文化意识在教学过程中的渗透

教学重点:提高学生对中外文化异同的敏感性和鉴别能力,培养跨文化的意识;

6.新课标的要求与教学

教学重点:剖析案例、点评案例并设计自己的教案

四、学时分配表

 
教学内容 讲课时数 实验时数 实践学时 上机时数 自学时数 习题课 讨论时数
第一章:英语教学法的发展过程 6
第二章:教学基本原理、教与学关系处理 4 2
第三章:教学过程设计及案例 5 1
第四章:听说读写及词汇、语法教学方法 9 3
第五章:跨文化意识的培养 2 1
第六章:新课标的要求与教学 3
说课 24
见习(一周) 12
合计 29 36 7
总计 32

五、教材与教学参考书

教材:

《英语教学法教程》 主编 王蔷 副主编 程晓堂 高等教育出版社

教学参考书:

Brown, H. Douglas. Teaching by principles: An interactive approach to language pedagogy. New Jersey: prentice Hall. 1994

Harmer, J. The practice of English language teaching. London: Longman. 1991

Harmer, J. How to teach English London: Longman. 1998

Nunan, D. Language teaching methodology Cambridge: CUP 1991

Nunan, D. Designing tasks for the communicative classroom Cambridge: CUP 1989

Wallace, M. Training foreign language teachers Cambridge: CUP 1991

Willis, J. A framework for task-based learning Oxford: Longman. 1996

六、有关说明

1.先修课程:综合英语、高级英语

2.适用专业:英语教育方向;非英语教育方向的学生,课时为36,无见习及说课环节。

3.撰稿人:宋苏凤

实验教学课程一览 >>>  

高级听力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高级听力

英文名称:Advanced English Listening

总学时:18  理论学时: 实验学时: 总学分:1

一、课程性质、目的与任务

本课程是英语专业技能类必修课,计划为英语专业以及英语教育专业方向四年级上学期学生开设的考试课程

本课程旨在巩固和提高学生基础年级所掌握的听力理解能力,进一步了解和掌握新闻、讨论、采访、演讲等体裁的特点,听懂不同体裁、不同主题的各类文章。通过本课程的学习,逐步增强学生语篇层面上的听力理解能力,发展对所听内容的分析、归纳、综合和推断能力,提高学生的跨文化素质,增强学生的英语交际能力,以达到教学大纲中的第八级听力要求

二、课程教学基本要求

1. 学生能够听懂生活、学习、工作等真实交际场合中各种英语会话和讲话。要求在只听一到两遍材料的情况下,学生能基本准确地把握材料大意和重要细节,说话者的态度意图和上下文的逻辑关系;

2. 听懂英语国家广播电台和电视台有关政治、经济、历史、文化教育、语言文学、科技等方面的专题报道以及与此类题材相关的演讲和演讲后的问题;养成良好的做笔记的习惯,能够复述难句,长句;并根据材料内容回答问题和发表简短的见解。

3. 能听懂电视时事报道和电视短剧中的对话。;

<p44. 语速为每分钟150—180个单词。

三、课程教学基本内容

1.《英语高级听力》的录音材料。《英语高级听力》每课由三个部分组成:1. 简明新闻;2.重要新闻报道;3.专题采访。内容涉及重大国际事件,世界各国(以美国为主)的政治、经济、历史、文化,以及风土人情。练习通常分为两大类:“综合理解”(General Comprehension)和“强调细节”(Focusing on Details),题型有:是非题、填充题、听写、讲座摘记和根据笔记回答问题等多种形式

2.BBC和VOA中的标准新闻部分 

3.《听力入门2000》的部分录音材料。

4.英语专业八级听力综合练习

四、学时分配表

 
教学内容 讲课时数 实验时数 实践学时 上机时数 自学时数 习题课 讨论时数
《英语高级听力》 6
BBC和VOA中的标准新闻部分 2
《听力入门2000》中的听力技巧讲座 2
专业八级要求听力训练 8
合计 18
总计 18

五、教材与教学参考书

教材:

《英语高级听力》, 何其莘,金利民等主编,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1999

教学参考书:

1.《英语高级听力》(教师用书),何其莘 等主编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1999

2.《英语听力入门 2000》, 张民伦 主编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1

3.《新编高等院校英语专业八级考试指南》,邹申 主编 上海教育出版社 2000

4.VOA 标准新闻 http://www.chinadaily.com.cn/english/lt/lt_voanormal.html 4

5.BBC 新闻 http://www.chinadaily.com.cn/english/lt/lt_bbcnews.html

六、有关说明

1. 先修课程:初、中级英语听力

2. 适用专业:英语语言文学 英语教育

3.3. 撰稿人:王晓静

实验教学课程一览 >>>  

英国文学史及作品选读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英国文学史及作品选读

英文名称:A Brief History and Selection Readings in English Literature

总学时:72 理论学时: 实验学时: 总学分:4

一、课程性质、目的与任务

本课程系英语专业知识必修课,计划为英语专业学生三年级上学期开设的考试课程。

本课程为一门综合性文学课,包括英国文学史和英国文学选读两部分,其目的是培养学生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对英国文学发展史、英国作家及作品进行分析、鉴赏和评论的能力;使学生对英国文学各历史时期的主流作家及主要作品有比较系统的了解;进一步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与文学欣赏能力。

二、课程教学基本要求

1. 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可基本了解英国文学发展史中的主要文学流派、主流作家和重要作品,使之对英国文学的起源、发展与特色有一个全面、系统的了解。

2. 要求深入了解英国文学中各类文学批评理论与观点,掌握文学批评的基本知识与方法。

3. 通过阅读与分析英国文学作品,了解英语发展的基本情况,促进学生语言基本功和人文素质的提高。

4. 通过英国文学与西方各主要文学发展的比较,加强学生对西方文化的了解;对文学发展过程中出现的新方法、新观点与新成果有一个初步的认识。

三、课程教学基本内容

1. 文学的意义与作用

2. 各历史时期的主要文学流派、主流作家及主要作品介绍:

a) 早期及中世纪;b) 文艺复兴时期;c) 资产阶级革命时期; d) 十八世纪;

e) 十九世纪早期;f ) 十九世纪中期;g) 十九世纪晚期;h) 二十世纪早期;

3. 文学批评各学派介绍:a) 摹仿理论 b) 实用理论 c) 表现理论 d) 客体理论

四、学时分配表

 
教学内容 讲课时数 实验时数 实践学时 上机时数 自学时数 习题课 讨论时数
第一章 绪论 2
第二章 早期及中世纪 4
第三章 文艺复兴时期 12
第四章 资产阶级革命时期 8
第五章 十八世纪 12
第六章 十九世纪早期 8
第七章 十九世纪中期 8
第八章 十九世纪晚期 8
第九章 二十世纪 10
合计 72
总计 72

五、教材与教学参考书

教材:

《英国文学简史》, 刘炳善 河南人民出版社 1997

《英美文学选读》, 吴翔林 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 2005

教学参考书:

1.《现代英国文学简介》,E. B. Booz 著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1984

2.《英国文学史纲》, 阿尼克斯特 著 人民出版社 1980

3.《英国文学史》(1-4册),陈 嘉 著 商务印书馆 1982

4.《中英比较诗学》, 狄兆俊 著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1992

5.《英国文学史及选读》, 吴伟仁 编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1988

6.《英国文学选读》(1-3册),杨岂深 主编 上海译文出版社 1981

7.《欧洲文学史》(上、下册),杨周翰 著 人民文学出版社 1979

8.《文学大纲》, 郑振铎 著 商务印书馆国际有限公司 1998

六、有关说明

1.先修课程:英语泛读

2.适用专业:英语语言文学 英语教育

3.撰稿人:胡伟立

实验教学课程一览 >>>  

美国文学史及作品选读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美国文学史及作品选读

英文名称:A Brief History and Selection Readings in American Literature

总学时:72 理论学时: 实验学时: 总学分:4

一、课程性质、目的与任务

本课程系英语专业知识类必修课,计划为英语教育专业方向三年级下学期学生开设的考试课程。

本课程为一门综合性文学课,包括美国文学史和美国文学作品选读两部分,其目的是培养学生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对美国文学发展史、美国作家及作品进行分析、鉴赏和评论的能力;使学生对美国文学各历史时期的主流作家及主要作品有比较系统的了解;进一步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与文学欣赏能力,增强学生对中外两种文化、文学异同的敏感性,使他们初步具备文化与文学比较能力,提高文化素质与文学修养。

二、课程教学基本要求

《美国文学史》与《美国文学作品选读》两门课结合起来,以时间先后为顺序,在略有系统地学习美国文学历史知识的基础上,重点遴选美国文学史上的重要作家及其重要作品进行讲授。

1. 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可基本了解美国文学发展史中的主要文学流派、主流作家和重要作品,使之对美国文学的起源、发展与特色有一个全面、系统的了解。

2. 要求深入了解美国文学中各类文学批评理论与观点,掌握文学批评的基本知识与方法。

3. 通过阅读与分析美国文学作品,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与文学欣赏能力。

4. 通过美国文学与西方各主要文学发展的比较,加强学生对西方文化的了解;对文学发展过程中出现的新方法、新观点与新成果有一个初步的认识。

三、课程教学基本内容

1.Literary History of America

2.Selected Readings in American Literature

Chapter One:Romanticism

1) Washington Irving:Rip Van Winkle

2) Nathaniel Hawthorne:The Minister’s Black Veil

3) Henry Wadsworth Longfellow:A Psalm of Life,Excelsior,The Quadroon Girl

4) Edgar Allan Poe:Annabel Lee,To Helen

5) Walt Whitman:I Hear American Singing,O Captain! My Captain!,Song of Myself

6) Emily Dickinson:I died for Beauty---But was Scarce,Because I Could Not Stop for Death

Chapter Two:Realism

1) Mark Twain:The Adventures of Huckleberry Finn (Chapter 11)

2) Theodore Dreiser:Sister Carrie (Chapter 47)

Chapter Three:Modernism

1) Edwin Arlington Robinson:Richard Cory,Miniver Cheevy

2) Robert Frost:Mending Wall,The Road Not Taken,Stopping by Woods on a Snowy Evening

3) Ezra Pound:In a Station of the Metro,A Pact,The River Merchant’s Wife: A Letter

4) E. E. Cummings:Portrait,O Sweet Spontaneous

5) Ernest Hemingway:A Clean, Well-Lighted Place,Hills Like White Elephants

6) William Faulkner:A Rose for Emily

Chapter Four:Post-Modernism

1) Kate Chopin:The Story of an Hour

2) Toni Morrison:Song of Solomon (Chapter 15)

3) Amy Tan:The Joy Luck Club (Chapter 16)

四、学时分配表

 
教学内容 讲课时数 实验时数 实践学时 上机时数 自学时数 习题课 讨论时数
Literary History 4
Reading (Chapter 1) 28
Reading (Chapter 2) 12
Reading (Chapter 3) 20
Reading (Chapter 4) 8
合计 72
总计 72

五、教材与教学参考书

教材:

《美国文学简史》(第二版), 常耀信 南开大学出版社 2003.12

教学参考书:

《英美文学选读》, 桂扬清 吴翔林 编注 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 1985.6

《美国文学史纲》, 韩维 翟建华 编著 山东友谊书社 1992

《美国文学选读》, 李宜燮 常耀信 主编 南开大学出版社 1991.9

《新编美国文学选读》, 李公昭 主编 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 2003.8

《英美文学精华导读》, 龙毛忠 等 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2004.2

《美国文学选读》, 陶洁 主编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0.7

《美国文学大纲》, 吴定柏 编著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美国文学史及选读》, 吴伟仁 编著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7

《美国文学发展简史及作品选读》王怀晖 编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 1999

《英美文学选读》, 张伯香 马建君 主编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1999.12

《美国文学简介》, Fred Mednick 河南大学出版社1993

六、有关说明

1.先修课程:英语泛读 英国文学史与作品选读

2.适用专业:英语语言文学 英语教育

3.撰稿人:刘剑锋

实验教学课程一览 >>>  

翻译理论与实践(笔译)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翻译理论与实践(笔译)

英文名称:Translation Theories and Practice

总学时:72 理论学时:72 实验学时: 总学分:4

一、课程性质、目的与任务

“翻译理论与实践”是英语专业的必修技能课程,分为英译汉与汉译英两大部分,其中既包括英汉互译的理论,又有英汉互译的实践。本课程是一门专业技能课,是外语学习中一个综合运用所学语言知识和其文化知识以及母语的实践环节,主要目标是让学生掌握一定实用的翻译技巧,并对中西方的翻译理论和方法论有一定的了解,使学生懂得翻译不仅涉及到译出语和译入语的文本关怀,而且还涉及到文本以外和译者等诸多因素。故翻译既是一门科学,但更是一门艺术。

二、课程教学基本要求

“翻译理论与实践”课的基本要求:

1. 了解中西方翻译概况和中西方翻译理论;

2. 掌握英译汉和汉译英的常用方法与技巧;

3. 初步建立翻译理论和实践的思辨观和方法论。

三、课程教学基本内容

I. 英译汉

(一) 绪论和我国翻译史简介

(二) 翻译的标准、过程以及对译作的要求

(三) 英汉语言的对比

(四) 英译汉常用的方法和技巧(上)

(五) 英译汉常用的方法和技巧(中)

(六) 英译汉常用的方法和技巧(下)

(七)翻译实践中的理论思辨和方法论

(八)结束语:翻译文体,美学等的要求;翻译一定程度上的解构品鉴标准

II.汉译英

(一) 概论

(二) 词的翻译

(三) 语序和语态的变换

(四) 正说与反说

(五) 特殊句型的译法

(六) 特殊结构的处理

(七) 喻体修词格、拟声词和习语的译法

(八) 长句的处理

(九) 汉译英标点符号的转换

(十) 实用文体翻译:广告、其他营销案本的翻译

(十一) 相关理论思辩和方法论的总结

(十二) 学科前沿略论

(十三) 综述学科前沿和八级考试

四、学时分配表

 
教学内容 讲课时数 实验时数 实践学时 上机时数 自学时数 习题课 讨论时数
英译汉绪论和我国翻译史简介 2
翻译的标准、过程以及对译作的要求 2
英汉语言的对比 2
英译汉常用的方法与技巧(上) 12
英译汉常用的方法与技巧(中) 6
英译汉常用的方法与技巧(下) 2
拟声词 1
喻体修辞格与美学 4
数词修辞格的翻译范式四字格的译法习语的译法与美学 3
英译汉结束语 2
汉译英概论 1
词的翻译 6
语序和语态的变换 4
正说与反说 1
特殊句型的译法、长句的处理 6
喻体修辞、拟声词和习语译法 5
数词修辞格的翻译范式、四字格的译法 10
实用文体:广告、其他营销案本的翻译 1
相关理论思辩和方法论的总结学科前沿略论 1
结束语与八级考试 1
合计 72
总计 72

五、教材与教学参考书

教材:

新编翻译教程, 冯庆华,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0

教学参考书:

1. 英汉翻译基础 古今明

2.《汉英翻译教程》 吕瑞星

3. 实用英汉翻译 蒙兴灿

4. 英美文化与英汉翻译 汪福祥

5. 汉语词汇与文化

6. 英汉互译实用教程 宋天锡

7. 英汉比较词义学 王逢鑫

8. 汉英翻译基础 陈宏薇

9. 英汉翻译综合教程 王宏印

10. 共识与相异 包通法

六、有关说明

1.先修课程:综合英语

2.适用专业:英语语言文学 英语教育

3.撰稿人:包通法

实验教学课程一览 >>>  

英语口译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翻译理论与实践(口译)

英文名称:Interpretation

总学时:72 理论学时: 实验学时: 总学分:4

一、课程性质、目的与任务

本课程是提高英语专业技能类必修课,计划为英语专业方向三年级学生开设一学年的考试课程。本课程在第5学期和第6学期两个学期完成,每个学期上课18周,每周2节。

本课程旨在通过讲授口译基本理论、口译背景知识和训练口译的基本技能,使学生掌握口译的基本理论和专题连续传译的技能,初步学会口译记忆方法、口头概述、口译笔记及公众演讲技巧,以求学生能较准确、流畅地进行汉英对译。

二、课程教学基本要求

本课程属于语言技能性实践课程, 采用小班 ( 自然班 ) 授课。针对学生还没有经过系统口译训练,英语知识面不宽,从事一般性英汉口译尚有较大困难的特点,采用程度适当的口译教材, 使学生掌握政治、经济、国际贸易、文化教育、工农业生产、科学技术等方面的专门词汇和基础知识。在口译理论的指导下, 让学生进行大量的交替式 (接续式) 口译练习, 进行较准确、较流畅的英汉双语对译。目的是使学生在所学教材的范围内,进行交替式口译时, 能达到每小时近4000个英语单词的口译速度。教学过程中将全真口译现场录音或讲话融化在各个单元之中,各单元兼顾英汉、汉英双向训练,训练分译前词汇预习、课文口译、句子精练等部分。通过专项训练, 掌握有关功能项目与技巧。口译实践的重点在准确性和流畅性两个方面。

三、课程教学基本内容

本课程教学的主要内容是介绍口译基本理论与口译实践两大部分。介绍口译理论的目的是使学生对口译这门实践性极强的课程在理论和技巧方面有一些提纲挈领的认识,使他们对口译的性质、特点、标准、过程、类型、口译笔记、语体模式识别与转换、信息的概括与增删、复述与重构以及口译者必须具备的素质有概括性的认识。本课程由18个主题组成,其内容涉及旅游、体育、教育、妇女和儿童、老人和家庭、人口与发展、少数民族、宗教、医药、工业、农业和农村经济、外贸和经济特区、科学与技术、经济发展与改革、环境保护、外交政策、港澳台政策、文化等。每单元的重点为笔记技能的训练和相关主题表达方式的掌握。

四、学时分配表

 
教学内容 讲课时数 实验时数 实践学时 上机时数 自学时数 习题课 讨论时数
Introduction 2
Tourism in China 4
Sports 4
Education 4
Women and Children 4
The Elderly and the Family 4
Population and Development 4
China’s Minority Ethnic Groups 4
Religion 3
Medicine 3
Industry 4
Agriculture and Rural Economy 4
Foreign Trade and Special Economic Zones 4
Science and Technology 4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Reform 4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4
China’s Foreign Policy 2
Policies towards Hong Kong, Macao, and Taiwan 4
Culture 4
合计 72
总计 72

五、教材与教学参考书

教材:

1.《现代汉译英口译教程》 吴冰 主编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04年第1版

2.《现代汉译英口译教程练习册》吴冰 主编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04年第1版

3.自编讲义 (及时补充新的内容,力求与时俱进)版

教学参考书:

1.《英语口译技巧》, 陈洁等 编著 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1998.

2.《商务英语口译教程》,朱佩芬等主编 中国商务出版社 2004.

3.《好易学英汉口译》, 方凡泉 编著 世界图书出版公司 2000.

4.《高级口译教程》, 梅德明主编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0.

5.《实战口译学习用书》, 林超伦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04.

6.《商务英语口译》, 赵军峰编著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2.

7. 《口译理论概述》, 鲍刚著 旅游教育出版社 1998.

8. 《汉英口译入门》, 李长拴编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00.

9. 《汉英口译教程》, 王逢鑫 北京大学出版社 1992.

六、有关说明

1.先修课程:基础英语课程

2.适用专业:英语语言文学 英语教育

3.撰稿人:卞正东

实验教学课程一览 >>>  

英语国家社会与文化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英语国家社会与文化

英文名称:A Survey of English Speaking Countries

总学时:72 理论学时: 实验学时: 总学分:4

一、课程性质、目的与任务

本课程是在二年级英语专业学生开设的选修考查课程。

本课程通过对英美两国情况的深入专题探讨和了解其他英语国家 (澳大利亚、新西兰、加拿大、爱尔兰等) 的历史和现实概况,全面了解主要英语国家的文化传统、社会生活和风俗习惯。

二、课程教学基本要求

1. 了解英语国家的历史并熟悉其重大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

2. 掌握英语国家的地理概况;

3. 了解英语国家的社会以及主要风俗习惯;

4. 通过本课程学习,增强跨文化交际意识。

三、课程教学基本内容

1. 英国社会与文化

2. 爱尔兰社会与文化

3. 澳大利亚社会与文化

4. 新西兰社会与文化

5.加拿大社会与文化

6.美国社会与文化

四、学时分配表

 
教学内容 讲课时数 实验时数 实践学时 上机时数 自学时数 习题课 讨论时数
英国社会与文化 16 4
爱尔兰社会与文化 4
澳大利亚社会与文化 8 2
新西兰社会与文化 4
加拿大社会与文化 8 2
美国社会与文化 20 4
合计 60 12
总计 72

五、教材与教学参考书

教材:

英语国家社会与文化入门 朱永涛 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7

英语国家概况 余志远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1998

教学参考书:

 

1.The American Ways, Datesman, K Maryanne Longman 1999

2.American History, Gorden, Irving Amsco 1986

3.Background to Britain, Munro & Westwood Macmillan 1983

4.A People’s History of England, Morton, A.L L& M 1979

5.美国研究读本, 梅仁毅 外语教学与研究 2002

6.现代美国社会与文化, 邓炎昌 高等教育出版社 1987

7.英美概况, 汪尧田 陈志刚 上海外语教育 1984

8.当代英国概况, 肖惠云 上海外语教育 1995

 

六、有关说明

1.先修课程:基础英语课程

2.适用专业:英语语言文学 英语教育

3.撰稿人:陈宁国

实验教学课程一览 >>>  

大学日语(第二外语)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大学日语

英文名称:College Japanese

总学时:216 理论学时: 实验学时: 总学分:12

一、课程性质、目的与任务

本课程系非日语专业第二外语选修课程。对学生进行听,说,读,写,译的基本训练, 使学生掌握日语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具有初步的日语运用能力。为进一步学好日语打下 较好的基础。能听懂简易的日语;能说简易的日语;能看一般的文章;能写句子简单的短文; 能借助工具书,翻译一般性文章。通过三个学期的教授使学生达到国家教委考试中心组织的 日语能力测试3级水平。

二、课程教学基本要求

1. 要求学生准确掌握日语发音与文字的书写,构词特点,句子结构特点和日语中的敬语。

2. 掌握单词1800个左右、熟练掌握运用单词1200个左右。

3. 掌握基础语法知识和基本句型141个。

4. 能听懂简易的日语;能说简易的日语;能看一般的文章;能写句子简单的短文;能借助工具书,翻译一般性文章。

5. 通过日语的听、说、读、写、译的综合训练,使学生达到日本能力3级水平。

三、课程教学基本内容

1. 语音

a) 清音、浊音、半浊音、拨音、促音、长音、拗音、拗长音的发音。

b) 元音的无声化,送气音和不送气音。

c) 单词的声调,基本语调,朗读技巧,会话中终助词的语气。

2.文字和词汇

a) 假名、日汉字和罗马字的规范书写。

b) 汉语汉字和日文汉字意义的区别。

c)文字中数字,符号等标记的运用

d)掌握1800个 单词的主要词义。

3.语法

a) 词的分类、意义和用法。

b) 句子的基本形式、种类、成分。

c) 敬语的用法及时、体、态等。

4. 句型

a) 掌握基本句型141个。

b) 正确理解和使用所学句型。

5.功能意念和社会文化

a) 询问、介绍,寒暄和道别。 b) 建议、请求和命令。

c) 道歉和应答。 d) 接受和谢绝。

e) 提醒和禁止。 f) 赞同和反对。

g) 劝诱和意志。 h) 喜欢和讨厌。

i) 喜悦和抱怨。 j) 放心和担心。

k) 遗憾和同情。 l) 转达、希望和祝愿。

四、学时分配表

 
教学内容 讲课时数 实验时数 实践学时 上机时数 自学时数 习题课 讨论时数
《标准日本语》① 72
《标准日本语》② 72
《标准日本语》③ 72
合计 216
总计 216

五、教材与教学参考书

教材:

标准日本语(初级上,下), 中日合作编写 人民教育出版社 1994

教学参考书:

1. 《どんな時どう使う日本語表現200》,友松悦子 著 アルク出版社 2002

2.《新编同步辅导》, 朱金和 朱伟国 著 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3

3.《标准日本语语法》, 顾明耀 著 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6

4.《日本语教育参考素材集》,教研室自编 著 日本教育网站下载2002

扩充性资料:

1. 写真パネルバンク(日本風俗介绍) 日本国際教育网站下载

2. 日本原声教学VCD(日本社会、文化、历史背景知识介绍) 日本国際教育网站下载

网络教学资料:

放日本原声教学VCD和日本国际教育网站下载资料

六、有关说明

1.适用专业:英语语言文学 英语教育

2.撰稿人:孟振东

实验教学课程一览 >>>  

词汇学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词汇学

英文名称:English lexicology

总学时:36 理论学时: 实验学时: 总学分:2

一、课程性质、目的与任务

本课程系拓宽英语专业知识类指定选修课,计划为英语教育专业方向三年级上学期学生开设的考查课程。

本课程旨在使学生了解有关词汇方面的基本知识,对词汇的定义、分类;英语词汇的历史发展;词法结构的分析、构词法、语义学等方面的知识有所了解,为他们学习其他课程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课程教学基本要求

1. 学生学完本课程后,对词汇的定义、英语词汇的历史、词汇的分类、词法结构、构词法、语义学及语义和语境的关系等有充分的了解, 并能对英语词汇学这门课程产生一定的兴趣.

三、课程教学基本内容

1.英语词汇概论

2.英语词汇的形态结构

3.构词法

4.词义及语义特征

5.一次多义及同形同音词

6.语义关系

7.语义与语境

8.词义变化

9.英语习语

10.美国英语

四、学时分配表

 
教学内容 讲课时数 实验时数 实践学时 上机时数 自学时数 习题课 讨论时数
Word, Development of English Vocabulary 4
Classification of English Vocabulary 4
Morphological Structure of English Vocabulary 4
Word-formation(I) 4
Word-formation(II) 2
Word Meaning And Semantic Features 2
Polysemy and Homonymy 4
Sense Relations Between Words 2
Meaning and Context 4
Changes in Word Meaning 2
English Idioms 2
American English 2
合计 36
总计 36

五、教材与教学参考书

教材:

1. 《现代英语词汇学概论》 张韵斐、周锡卿编著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1987

教学参考书:

1. 《现代英语词汇学》 陆国强编著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1983

2.《实用英语词汇学》 汪榕培 李冬编著 上海译文出版社 1983

3.《语言学引论》 戚雨村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1985

六、有关说明

1.先修课程:英语基础课程

2.适用专业:英语语言文学 英语教育

3.撰稿人:程方

实验教学课程一览 >>>  

高级视听说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高级视听说

英文名称:English through Listening, Watching and Speaking

总学时:36 理论学时: 实验学时: 总学分:2

一、课程性质、目的与任务

本课程是在四年级上学期为英语教育专业方向学生开设的选修考查课程。

本课程是一门特殊的技能综合课程,其特殊性体现在输入手段的多样化,即“视”、“听”、“说”、“读”并举;综合性则表现在课程的目标在于:

1. 使学生获得生动、丰富的语言形式、语言知识、文化背景知识与信息的输入;

2. 帮助学生对输入内容进行释义、筛选、总结、重构,深化理解;

3. 激发学生对输入内容的兴趣,培养自主学习,独立思考,检索信息,利用资源的能力;

4. 提高学生的口头输出能力,使他们达到能够“连惯地、正确地表达思想”教学目标。

二、课程教学基本要求

1. 要求课前预习认真充分,包括检索和预听与教学内容有关的材料;

2. 要求在课堂上积极思考并参与互动,课后要认真及时完成相关的学习任务和作业;

3. 贯彻课内外结合原则,指导课外学习,提供合适的课外视听说练习材料;

4. 课堂教学应尽量利用网络和多媒体手段,激发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果。

三、课程教学基本内容

本课程教学内容涵盖:中东和平问题、体育精神、性别歧视、医疗事故、大学宿舍管理、单亲家庭问题、大义灭亲、家庭火患、心理实验、战胜病魔等等,涉及政治、宗教、法律、科技、教育、家庭、正义伦理、医学、教育、金融、体育等方面。

四、学时分配表

 
教学内容 讲课时数 实验时数 实践学时 上机时数 自学时数 习题课 讨论时数
The Best of Friends 2
Peggy Fleming: Still a Champion 2
Nick: Manic Depression 2
Give Peace a Chance 2
Second Chance 2
A Night of Terror 2
Psychological Experiment 2
Hard Hats: Sexism 2
Affluenza 2
Scott Kruger: Binge Drinking 2
Sportsmanship 2
Washing the Check 2
Danger at Home 2
No Dad at Home 2
Autopsy 2
An Agonizing Choice 2
A dangerous Encounter 2
Ecstasy ― An Illegal Danger 2
合计 36
总计 36

五、教材与教学参考书

教材:

《高级英语视听说教程》 华南师范大学外国语言文化学院

六、有关说明

1. 先修课程:相关听说课程

2. 适用专业:英语教育

3. 撰稿人:陈宁国

实验教学课程一览 >>>  

应用文写作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应用文写作

英文名称:Practical Writing

总学时:36  理论学时:36 实验学时: 总学分:2

一、课程性质、目的与任务

1.本课程是在三年级下学期为英语专业翻译文秘方向学生开设的任意选修考查课程。

2.本门课程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掌握比较常用的应用类文章的实际用途及其写作要领,获取为高级文秘人材所必备的文章写作能力和文章分析与处理能力,使其实际写作水平得到一 定程度的提高,以适应当前和今后在工作中的写作需要,为其总体工作水平的提高提供必要的保证。

二、课程教学基本要求

1.从理论上把握所学文体,掌握必备的写作理论知识,特别是规范性极强的应用文;

2. 注重范文阅读和技能训练有机结合

3. 选用写得规范的范文,加深对所学文体的全面的认识;

4. 进行有效的作文训练,以通过写作实践形成良好的写作习惯和熟练的写作技巧

三、课程教学基本内容

1.概论

2. 行政文体 

3.事务文书

4.财经文体

 5.法律事务文体

6. 科技情报

四、学时分配表

 
教学内容 讲课时数 实验时数 实践学时 上机时数 自学时数 习题课 讨论时数
概论 2
行政文体 4
事务文书 6
财经文体 14
法律事务文体 6
科技情报 4
合计 36
总计 36

五、教材与教学参考书

教材:

《秘书实训》, 徐静主编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3

教学参考书:

《公文处理新规范》 傅西路主编 中国城市出版社 2001

《公文处理新规范》 傅西路主编 中国城市出版社 2001

《现代文秘写作》 史玉峤主编 青岛出版社 1998

《实用写作》 余国瑞等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4

《公文写作格式与技巧》 张保忠主编 广东经济出版社 2003

《公司文书写作大全》 张浩主编 光明日报出版社 2004

六、有关说明

1.1. 先修课程:英语写作

2. 适用专业:英语语言文学 英语教育

3. 撰稿人:陈宁国

实验教学课程一览 >>>  

跨文化交际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跨文化交际

英文名称: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总学时:32 理论学时: 实验学时:32 总学分:2

教学目的:通过课堂讲授、专题研讨和课程论文相结合等方式让学生掌握跨文化交际学的研究对象和范围,跨文化交际学的基本概念和理论,了解这一领域以及交叉学科中已有的研究成果,掌握其研究方法。本课程要求学生阅读参考书目,写出读书报告及课程论文。

课程内容、教学方式、教学要求及学时分配:

Week1

1 Thinking Globally (3 hours。

1.1 Introduction to course

1.2 Rationale for studying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1.3 Importance of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Week 2

2 Becoming Aware/ Making Generalization (3 hours) The Challenges of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Why is communicating with people from cultures other than your own so challenging? What kind of information and abilities do you need to have in order to meet that challenge?

2.1 Concept and Definitions: Culture, Communication, Context and Power

2.2 understanding communication

2.3 Understanding culture

2.4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Week3

3 Using Codes to Communicate(3 hours) Cultural Patterning and Variability: Due to a number of factors (e.g., geography, availability of natural resources, the impact of secular or religious leadership,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communication patterns vary in individual cultures. In this class, we will look at how the characteristics of cultures differ, as well as specific examples of how those differences manifest themselves in particular cultures.

3.1 Cultural Diversity in Perception

3.2 Understanding Perception

3.3 Cultural and Perception

3.4 Cultural Pattern

Week4

4 Discovering Roots of Reality(3 hours)

4.1 The Deep Structure of Culture

4.2 Memes of culture

4.3 World View: Cultural Attitude

Week 5

5 Language and Culture(3 hours) The Unique Role of Language: Obviously, the use of language plays a pivotal role in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But language is even more important since it is the very basis of culture: that is, cultures are built through the communication of their members with one another. We will explore that process, and the particular role that symbols play in it.

5.1 Words and Meanings

5.2 Culture and Meanings

5.3 Language and Translations

5.4 The Limits of Language

Week6

6 Nonverbal Communicate(3 hours) Intercultural Interaction - Nonverbal Communication Styles: We will do the same for nonverbal communication, which includes such variables as perception and use of time, perception and use of space, body language, and eye contact

6.1 Defining Nonverbal Communication

6.2 Function of Nonverbal Communication

6.3 Cultural and Nonverbal Communication

6.4 Intercultural Understanding of Nonverbal Communication

Week7

7 Cultural Influence on Context: The Business Setting(3 hours)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Practices: Differences in basic communication practices--speaking and writing--play themselves out in more complex communication tasks like persuasion and negotiation. We will explore how these differences manifest themselves in business setting.

7.1 Context and Communication

7.2 International setting of Business

7.3 The domestic Setting of Business

7.4 Cultural Conflict in the Workforce

Week 8

8 Cultural Influence on Context: The Educational Setting(3 hours)

8.1 Educational Differences

8.2 Multicultural education in US

8.3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in Cross-cultural Context

8.4 Classroom of the Future-Technology as a Bridge to Culture

Week9

9 Knowledge into Action(3 hours)

9.1 Accepting Differences and Approaching Similarities

9.2 A Philosophy of Change

9.3 Potential Problems and Cultural tolerance

9.4 Cultural Pattern

Week10 – 16 Case Study and Group Work (5hours)

Team Presentations #1 (1.5hours)

Team Presentations #2 (1.5hours)

Lectures (27 hours)

Research Paper due (at the end of the course)

Assessment

The course assessment constitutes two parts: a written examination with the aim of assessing the students’ mastery of the basic concepts and models discussed in the course, and a 4000-word final paper with the aim of assessing the learner’s competence of conducting practical cross-culture analysis. Both should be completed and submitted by the end of the course. The grading will take into account your lecture and section attendance and participation. (Brief Reaction Papers: 30%; take-home final: 30%; attendance /participation 10%;final exam 30%)

Attendance and Participation

This course requires discussion and group work. Participation in in-class and out-of-class assignments is part of the final grade. Your contribution to group work (both in-class and outside class) will be evaluated. Participation will also be evaluated by Brief Reaction Papers. In these short papers, you will apply course concepts and theory to course readings, discussions, exercises, and films/videos. These reactions should include your subjective response, as well as application of theory.

Assignments

There will be five written homework assignments. They will be announced in class and will be posted on the course website. The due dates are fixed—this is absolutely necessary in the summer session due to time constraints. Homeworks must be handed in at the beginning of the lecture of the due date. Assignments handed in later cannot be accepted.

Final Paper and Presentation.

Students taking the course for a grade should prepare a 4000-word paper. The paper can be an experiment proposal, a description of empirical work you've done (i.e. an experiment or a modeling project), or a review paper. Papers are due at the beginning of the exam period, and each student will give a brief presentation of her or his paper (approximately 10 minutes).

适用专业:英语语言文学

先修课程:

教 材:自编讲义,董剑桥,

参 考 书:

Required Readings

1. Bennett, Milton J. Basic Concepts of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Yarmouth, ME: Intercultural Press, Inc., 1998.

2. Wenzhong, Hu, and Cornelius Grove. Encountering the Chinese: A Guide for Americans. 2nd ed. Yarmouth, ME: Intercultural Press, Inc., 1999.

3. Adler, Nancy J. "Negotiating with Foreigners." In International Dimensions of Organizational Behavior. 2nd ed. Belmont: Wadsworth Publishing Company, 1992.

4. Carey, James W. "A Cultural Approach to Communication." Communication 2 (1975): 1-22.

5. Geertz, Clifford. "Linguistic Etiquette." In Sociolinguistics: Selected Readings. Edited by J. B. Pride and Janet Holmes. Harmondsworth, England: Penguin, 1972, pp. 167-179.

6. Goode, Erica A. "How Culture Molds Habits of Thought," New York Times, 8 August 2000.

7. Hall, Edward T. "The Voices of Time" (pp. 1-19), "Culture Is Communication," and "Space Speaks." In The Silent Language. Garden City, N.Y.: Doubleday & Co., 1959.

8. Ishii, Satoshi, and Tom Bruneau. "Silence and Silences in Cross-Cultural Perspective: Japan and the United States." In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A Reader. Edited by Larry A. Samovar and Richard E. Porter. Belmont, CA: Wadsworth Publishing Company, 1994.

9. Langer, Suzanne K. "On a New Definition of 'Symbol.'" In Philosophy in a New Key. Cambridge, Mass.: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1951.

10. Lewis, Bernard. What Went Wrong?: Western Impact and Middle Eastern Response. New York: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002, excerpts.

11. Maltz, Daniel N., and Ruth A. Borker. "A Cultural Approach To Male-Female Miscommunication." In Language and Social Identity. Edited by John J. Gumperz.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 Press, 1982, pp. 196-216.

12. Ochs, Elinor. "Introduction." In Language Socialization Across Cultures. Edited by Bambi Schieffelin and Elinor Ochs.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86.

13. Ulfhielm, Fredrik. "Spoken Japanese: Linguistic Influence on Work Group, Leadership, and Decision-Making." In Organization Communication: Emerging Perspectives II. Edited by Lee Thayer. Norwood, N.J.: Ablex Publishing Corporation, 1987.

14. Victor, David A. "Issues of Contexting and Face-Saving in International Business Communication." In International Business Communication. New York: Harper Collins, 1992.

15. 胡文仲 《跨文化交际学概论》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01

16. 贾玉新 《跨文化交际学》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1997

Suggested Readings

17. There is no rhyme or reason as to why these books are on the suggested readings list except that former students of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classes and your instructors liked them.*

18. Achebe, Chinua. A Man of the People. London: Heinemann International Literature and Textbooks, 1966.

19. Chang, Jung. Wild Swans: Three Daughters of China. New York: Anchor Doubleday Books, 1991.

20. The lives of the author, her mother, and grandmother illustrating how the lives of Chinese women changed over three generations.

21. Cheng, Nien. Life and Death in Shanghai. New York: Penguin, 1988.

22. How a well-educated, financially secure Chinese woman survives the Cultural Revolution in China.

23. Classics in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The first looks at differences in people's use of space, and the second examines nonverbal communication.

24. Hoffman, Eva. Lost in Translation: A Life in a New Language. New York: E. P. Dutton, 1989.

25. Larry A. Samovar et al. Communication Between Cultures。 外语教育与研究出版社,2000

26. 胡文仲,《美国价值观(一个中国学者的探讨)》,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2

参 考 书: Required Readings

27. 胡文仲,《跨文化交际面面观》,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1

28. 毕继万,《跨文化非语言交际》,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2

29. 何善芬,《英汉语言对比研究》,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2

30. 肖惠云,《当代英国概况》(修订版)教师手册,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3

31. 周静琼,《当代美国概况》,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3

32. 赵中辉,《基督教与西方文化》,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5

Some Cognitive Linguistics Related Web Sites:

33. Kwintessential Site Map

34. I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service Culturosity - progressive US project to heighten cultural awareness through popular media

35. Directory of Intercultural and Cross Cultural Communication - comprehensive directory full or resources relating to cross cultural solutions.

36. Business Etiquette, Language Phrases and Cultural Facts from around the world

37. Etiquette for the Average Joe by Martin Stuart - Etiquette guide for men

38. Free information on a wide variety of subjects - eg money-saving ideas, tour guides, buying property abroad and financial matters. Many useful links.

39. Hindi News Agency India - News Agency providing all type of news and photos download to newspaper and magazines.

40. Multicultural Business Communications & Accent Reduction Services - Provide services to help you improve / enhance your business communication skills & deliver your presentation effectively by improving language skills & eliminating cross-cultural differences in a personalized manner.

41. News collection and distribution portal of Express Media Service, the Hindi News Agency India - World News, India News in Hindi

42. Seamania - Stories, articles and tall tales of the sea, travel, people and places. The Merchant Navy, the Sailor, the Culture Shocks and the Traveler by Ieuan Dolby.

43. Web Directory of Resources, including Multiculturalism, Free Submissions are Welcome.

44. Understanding Cultural Differences

Last updated May 25, 2006.

考核方式:书面测试,课程论文

考试权重:课程论文 30 %;课末考试 70 %

大纲撰写人:董剑桥

实验教学课程一览 >>>  

跨文化交际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跨文化交际

英文名称: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总学时:32 理论学时: 实验学时:32 总学分:2

教学目的:通过课堂讲授、专题研讨和课程论文相结合等方式让学生掌握跨文化交际学的研究对象和范围,跨文化交际学的基本概念和理论,了解这一领域以及交叉学科中已有的研究成果,掌握其研究方法。本课程要求学生阅读参考书目,写出读书报告及课程论文。

课程内容、教学方式、教学要求及学时分配:

Week1

1 Thinking Globally (3 hours。

1.1 Introduction to course

1.2 Rationale for studying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1.3 Importance of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Week 2

2 Becoming Aware/ Making Generalization (3 hours) The Challenges of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Why is communicating with people from cultures other than your own so challenging? What kind of information and abilities do you need to have in order to meet that challenge?

2.1 Concept and Definitions: Culture, Communication, Context and Power

2.2 understanding communication

2.3 Understanding culture

2.4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Week3

3 Using Codes to Communicate(3 hours) Cultural Patterning and Variability: Due to a number of factors (e.g., geography, availability of natural resources, the impact of secular or religious leadership,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communication patterns vary in individual cultures. In this class, we will look at how the characteristics of cultures differ, as well as specific examples of how those differences manifest themselves in particular cultures.

3.1 Cultural Diversity in Perception

3.2 Understanding Perception

3.3 Cultural and Perception

3.4 Cultural Pattern

Week4

4 Discovering Roots of Reality(3 hours)

4.1 The Deep Structure of Culture

4.2 Memes of culture

4.3 World View: Cultural Attitude

Week 5

5 Language and Culture(3 hours) The Unique Role of Language: Obviously, the use of language plays a pivotal role in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But language is even more important since it is the very basis of culture: that is, cultures are built through the communication of their members with one another. We will explore that process, and the particular role that symbols play in it.

5.1 Words and Meanings

5.2 Culture and Meanings

5.3 Language and Translations

5.4 The Limits of Language

Week6

6 Nonverbal Communicate(3 hours) Intercultural Interaction - Nonverbal Communication Styles: We will do the same for nonverbal communication, which includes such variables as perception and use of time, perception and use of space, body language, and eye contact

6.1 Defining Nonverbal Communication

6.2 Function of Nonverbal Communication

6.3 Cultural and Nonverbal Communication

6.4 Intercultural Understanding of Nonverbal Communication

Week7

7 Cultural Influence on Context: The Business Setting(3 hours)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Practices: Differences in basic communication practices--speaking and writing--play themselves out in more complex communication tasks like persuasion and negotiation. We will explore how these differences manifest themselves in business setting.

7.1 Context and Communication

7.2 International setting of Business

7.3 The domestic Setting of Business

7.4 Cultural Conflict in the Workforce

Week 8

8 Cultural Influence on Context: The Educational Setting(3 hours)

8.1 Educational Differences

8.2 Multicultural education in US

8.3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in Cross-cultural Context

8.4 Classroom of the Future-Technology as a Bridge to Culture

Week9

9 Knowledge into Action(3 hours)

9.1 Accepting Differences and Approaching Similarities

9.2 A Philosophy of Change

9.3 Potential Problems and Cultural tolerance

9.4 Cultural Pattern

Week10 – 16 Case Study and Group Work (5hours)

Team Presentations #1 (1.5hours)

Team Presentations #2 (1.5hours)

Lectures (27 hours)

Research Paper due (at the end of the course)

Assessment

The course assessment constitutes two parts: a written examination with the aim of assessing the students’ mastery of the basic concepts and models discussed in the course, and a 4000-word final paper with the aim of assessing the learner’s competence of conducting practical cross-culture analysis. Both should be completed and submitted by the end of the course. The grading will take into account your lecture and section attendance and participation. (Brief Reaction Papers: 30%; take-home final: 30%; attendance /participation 10%;final exam 30%)

Attendance and Participation

This course requires discussion and group work. Participation in in-class and out-of-class assignments is part of the final grade. Your contribution to group work (both in-class and outside class) will be evaluated. Participation will also be evaluated by Brief Reaction Papers. In these short papers, you will apply course concepts and theory to course readings, discussions, exercises, and films/videos. These reactions should include your subjective response, as well as application of theory.

Assignments

There will be five written homework assignments. They will be announced in class and will be posted on the course website. The due dates are fixed—this is absolutely necessary in the summer session due to time constraints. Homeworks must be handed in at the beginning of the lecture of the due date. Assignments handed in later cannot be accepted.

Final Paper and Presentation.

Students taking the course for a grade should prepare a 4000-word paper. The paper can be an experiment proposal, a description of empirical work you've done (i.e. an experiment or a modeling project), or a review paper. Papers are due at the beginning of the exam period, and each student will give a brief presentation of her or his paper (approximately 10 minutes).

适用专业:英语语言文学

先修课程:

教 材:自编讲义,董剑桥,

参 考 书:

Required Readings

1. Bennett, Milton J. Basic Concepts of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Yarmouth, ME: Intercultural Press, Inc., 1998.

2. Wenzhong, Hu, and Cornelius Grove. Encountering the Chinese: A Guide for Americans. 2nd ed. Yarmouth, ME: Intercultural Press, Inc., 1999.

3. Adler, Nancy J. "Negotiating with Foreigners." In International Dimensions of Organizational Behavior. 2nd ed. Belmont: Wadsworth Publishing Company, 1992.

4. Carey, James W. "A Cultural Approach to Communication." Communication 2 (1975): 1-22.

5. Geertz, Clifford. "Linguistic Etiquette." In Sociolinguistics: Selected Readings. Edited by J. B. Pride and Janet Holmes. Harmondsworth, England: Penguin, 1972, pp. 167-179.

6. Goode, Erica A. "How Culture Molds Habits of Thought," New York Times, 8 August 2000.

7. Hall, Edward T. "The Voices of Time" (pp. 1-19), "Culture Is Communication," and "Space Speaks." In The Silent Language. Garden City, N.Y.: Doubleday & Co., 1959.

8. Ishii, Satoshi, and Tom Bruneau. "Silence and Silences in Cross-Cultural Perspective: Japan and the United States." In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A Reader. Edited by Larry A. Samovar and Richard E. Porter. Belmont, CA: Wadsworth Publishing Company, 1994.

9. Langer, Suzanne K. "On a New Definition of 'Symbol.'" In Philosophy in a New Key. Cambridge, Mass.: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1951.

10. Lewis, Bernard. What Went Wrong?: Western Impact and Middle Eastern Response. New York: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002, excerpts.

11. Maltz, Daniel N., and Ruth A. Borker. "A Cultural Approach To Male-Female Miscommunication." In Language and Social Identity. Edited by John J. Gumperz.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 Press, 1982, pp. 196-216.

12. Ochs, Elinor. "Introduction." In Language Socialization Across Cultures. Edited by Bambi Schieffelin and Elinor Ochs.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86.

13. Ulfhielm, Fredrik. "Spoken Japanese: Linguistic Influence on Work Group, Leadership, and Decision-Making." In Organization Communication: Emerging Perspectives II. Edited by Lee Thayer. Norwood, N.J.: Ablex Publishing Corporation, 1987.

14. Victor, David A. "Issues of Contexting and Face-Saving in International Business Communication." In International Business Communication. New York: Harper Collins, 1992.

15. 胡文仲 《跨文化交际学概论》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01

16. 贾玉新 《跨文化交际学》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1997

Suggested Readings

17. There is no rhyme or reason as to why these books are on the suggested readings list except that former students of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classes and your instructors liked them.*

18. Achebe, Chinua. A Man of the People. London: Heinemann International Literature and Textbooks, 1966.

19. Chang, Jung. Wild Swans: Three Daughters of China. New York: Anchor Doubleday Books, 1991.

20. The lives of the author, her mother, and grandmother illustrating how the lives of Chinese women changed over three generations.

21. Cheng, Nien. Life and Death in Shanghai. New York: Penguin, 1988.

22. How a well-educated, financially secure Chinese woman survives the Cultural Revolution in China.

23. Classics in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The first looks at differences in people's use of space, and the second examines nonverbal communication.

24. Hoffman, Eva. Lost in Translation: A Life in a New Language. New York: E. P. Dutton, 1989.

25. Larry A. Samovar et al. Communication Between Cultures。 外语教育与研究出版社,2000

26. 胡文仲,《美国价值观(一个中国学者的探讨)》,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2

参 考 书: Required Readings

27. 胡文仲,《跨文化交际面面观》,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1

28. 毕继万,《跨文化非语言交际》,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2

29. 何善芬,《英汉语言对比研究》,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2

30. 肖惠云,《当代英国概况》(修订版)教师手册,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3

31. 周静琼,《当代美国概况》,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3

32. 赵中辉,《基督教与西方文化》,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5

Some Cognitive Linguistics Related Web Sites:

33. Kwintessential Site Map

34. I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service Culturosity - progressive US project to heighten cultural awareness through popular media

35. Directory of Intercultural and Cross Cultural Communication - comprehensive directory full or resources relating to cross cultural solutions.

36. Business Etiquette, Language Phrases and Cultural Facts from around the world

37. Etiquette for the Average Joe by Martin Stuart - Etiquette guide for men

38. Free information on a wide variety of subjects - eg money-saving ideas, tour guides, buying property abroad and financial matters. Many useful links.

39. Hindi News Agency India - News Agency providing all type of news and photos download to newspaper and magazines.

40. Multicultural Business Communications & Accent Reduction Services - Provide services to help you improve / enhance your business communication skills & deliver your presentation effectively by improving language skills & eliminating cross-cultural differences in a personalized manner.

41. News collection and distribution portal of Express Media Service, the Hindi News Agency India - World News, India News in Hindi

42. Seamania - Stories, articles and tall tales of the sea, travel, people and places. The Merchant Navy, the Sailor, the Culture Shocks and the Traveler by Ieuan Dolby.

43. Web Directory of Resources, including Multiculturalism, Free Submissions are Welcome.

44. Understanding Cultural Differences

Last updated May 25, 2006.

考核方式:书面测试,课程论文

考试权重:课程论文 30 %;课末考试 70 %

大纲撰写人:董剑桥

实验教学课程一览 >>>  

跨文化交际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跨文化交际

英文名称: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总学时:32 理论学时: 实验学时:32 总学分:2

教学目的:通过课堂讲授、专题研讨和课程论文相结合等方式让学生掌握跨文化交际学的研究对象和范围,跨文化交际学的基本概念和理论,了解这一领域以及交叉学科中已有的研究成果,掌握其研究方法。本课程要求学生阅读参考书目,写出读书报告及课程论文。

课程内容、教学方式、教学要求及学时分配:

Week1

1 Thinking Globally (3 hours。

1.1 Introduction to course

1.2 Rationale for studying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1.3 Importance of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Week 2

2 Becoming Aware/ Making Generalization (3 hours) The Challenges of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Why is communicating with people from cultures other than your own so challenging? What kind of information and abilities do you need to have in order to meet that challenge?

2.1 Concept and Definitions: Culture, Communication, Context and Power

2.2 understanding communication

2.3 Understanding culture

2.4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Week3

3 Using Codes to Communicate(3 hours) Cultural Patterning and Variability: Due to a number of factors (e.g., geography, availability of natural resources, the impact of secular or religious leadership,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communication patterns vary in individual cultures. In this class, we will look at how the characteristics of cultures differ, as well as specific examples of how those differences manifest themselves in particular cultures.

3.1 Cultural Diversity in Perception

3.2 Understanding Perception

3.3 Cultural and Perception

3.4 Cultural Pattern

Week4

4 Discovering Roots of Reality(3 hours)

4.1 The Deep Structure of Culture

4.2 Memes of culture

4.3 World View: Cultural Attitude

Week 5

5 Language and Culture(3 hours) The Unique Role of Language: Obviously, the use of language plays a pivotal role in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But language is even more important since it is the very basis of culture: that is, cultures are built through the communication of their members with one another. We will explore that process, and the particular role that symbols play in it.

5.1 Words and Meanings

5.2 Culture and Meanings

5.3 Language and Translations

5.4 The Limits of Language

Week6

6 Nonverbal Communicate(3 hours) Intercultural Interaction - Nonverbal Communication Styles: We will do the same for nonverbal communication, which includes such variables as perception and use of time, perception and use of space, body language, and eye contact

6.1 Defining Nonverbal Communication

6.2 Function of Nonverbal Communication

6.3 Cultural and Nonverbal Communication

6.4 Intercultural Understanding of Nonverbal Communication

Week7

7 Cultural Influence on Context: The Business Setting(3 hours)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Practices: Differences in basic communication practices--speaking and writing--play themselves out in more complex communication tasks like persuasion and negotiation. We will explore how these differences manifest themselves in business setting.

7.1 Context and Communication

7.2 International setting of Business

7.3 The domestic Setting of Business

7.4 Cultural Conflict in the Workforce

Week 8

8 Cultural Influence on Context: The Educational Setting(3 hours)

8.1 Educational Differences

8.2 Multicultural education in US

8.3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in Cross-cultural Context

8.4 Classroom of the Future-Technology as a Bridge to Culture

Week9

9 Knowledge into Action(3 hours)

9.1 Accepting Differences and Approaching Similarities

9.2 A Philosophy of Change

9.3 Potential Problems and Cultural tolerance

9.4 Cultural Pattern

Week10 – 16 Case Study and Group Work (5hours)

Team Presentations #1 (1.5hours)

Team Presentations #2 (1.5hours)

Lectures (27 hours)

Research Paper due (at the end of the course)

Assessment

The course assessment constitutes two parts: a written examination with the aim of assessing the students’ mastery of the basic concepts and models discussed in the course, and a 4000-word final paper with the aim of assessing the learner’s competence of conducting practical cross-culture analysis. Both should be completed and submitted by the end of the course. The grading will take into account your lecture and section attendance and participation. (Brief Reaction Papers: 30%; take-home final: 30%; attendance /participation 10%;final exam 30%)

Attendance and Participation

This course requires discussion and group work. Participation in in-class and out-of-class assignments is part of the final grade. Your contribution to group work (both in-class and outside class) will be evaluated. Participation will also be evaluated by Brief Reaction Papers. In these short papers, you will apply course concepts and theory to course readings, discussions, exercises, and films/videos. These reactions should include your subjective response, as well as application of theory.

Assignments

There will be five written homework assignments. They will be announced in class and will be posted on the course website. The due dates are fixed—this is absolutely necessary in the summer session due to time constraints. Homeworks must be handed in at the beginning of the lecture of the due date. Assignments handed in later cannot be accepted.

Final Paper and Presentation.

Students taking the course for a grade should prepare a 4000-word paper. The paper can be an experiment proposal, a description of empirical work you've done (i.e. an experiment or a modeling project), or a review paper. Papers are due at the beginning of the exam period, and each student will give a brief presentation of her or his paper (approximately 10 minutes).

适用专业:英语语言文学

先修课程:

教 材:自编讲义,董剑桥,

参 考 书:

Required Readings

1. Bennett, Milton J. Basic Concepts of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Yarmouth, ME: Intercultural Press, Inc., 1998.

2. Wenzhong, Hu, and Cornelius Grove. Encountering the Chinese: A Guide for Americans. 2nd ed. Yarmouth, ME: Intercultural Press, Inc., 1999.

3. Adler, Nancy J. "Negotiating with Foreigners." In International Dimensions of Organizational Behavior. 2nd ed. Belmont: Wadsworth Publishing Company, 1992.

4. Carey, James W. "A Cultural Approach to Communication." Communication 2 (1975): 1-22.

5. Geertz, Clifford. "Linguistic Etiquette." In Sociolinguistics: Selected Readings. Edited by J. B. Pride and Janet Holmes. Harmondsworth, England: Penguin, 1972, pp. 167-179.

6. Goode, Erica A. "How Culture Molds Habits of Thought," New York Times, 8 August 2000.

7. Hall, Edward T. "The Voices of Time" (pp. 1-19), "Culture Is Communication," and "Space Speaks." In The Silent Language. Garden City, N.Y.: Doubleday & Co., 1959.

8. Ishii, Satoshi, and Tom Bruneau. "Silence and Silences in Cross-Cultural Perspective: Japan and the United States." In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A Reader. Edited by Larry A. Samovar and Richard E. Porter. Belmont, CA: Wadsworth Publishing Company, 1994.

9. Langer, Suzanne K. "On a New Definition of 'Symbol.'" In Philosophy in a New Key. Cambridge, Mass.: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1951.

10. Lewis, Bernard. What Went Wrong?: Western Impact and Middle Eastern Response. New York: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002, excerpts.

11. Maltz, Daniel N., and Ruth A. Borker. "A Cultural Approach To Male-Female Miscommunication." In Language and Social Identity. Edited by John J. Gumperz.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 Press, 1982, pp. 196-216.

12. Ochs, Elinor. "Introduction." In Language Socialization Across Cultures. Edited by Bambi Schieffelin and Elinor Ochs.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86.

13. Ulfhielm, Fredrik. "Spoken Japanese: Linguistic Influence on Work Group, Leadership, and Decision-Making." In Organization Communication: Emerging Perspectives II. Edited by Lee Thayer. Norwood, N.J.: Ablex Publishing Corporation, 1987.

14. Victor, David A. "Issues of Contexting and Face-Saving in International Business Communication." In International Business Communication. New York: Harper Collins, 1992.

15. 胡文仲 《跨文化交际学概论》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01

16. 贾玉新 《跨文化交际学》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1997

Suggested Readings

17. There is no rhyme or reason as to why these books are on the suggested readings list except that former students of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classes and your instructors liked them.*

18. Achebe, Chinua. A Man of the People. London: Heinemann International Literature and Textbooks, 1966.

19. Chang, Jung. Wild Swans: Three Daughters of China. New York: Anchor Doubleday Books, 1991.

20. The lives of the author, her mother, and grandmother illustrating how the lives of Chinese women changed over three generations.

21. Cheng, Nien. Life and Death in Shanghai. New York: Penguin, 1988.

22. How a well-educated, financially secure Chinese woman survives the Cultural Revolution in China.

23. Classics in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The first looks at differences in people's use of space, and the second examines nonverbal communication.

24. Hoffman, Eva. Lost in Translation: A Life in a New Language. New York: E. P. Dutton, 1989.

25. Larry A. Samovar et al. Communication Between Cultures。 外语教育与研究出版社,2000

26. 胡文仲,《美国价值观(一个中国学者的探讨)》,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2

参 考 书: Required Readings

27. 胡文仲,《跨文化交际面面观》,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1

28. 毕继万,《跨文化非语言交际》,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2

29. 何善芬,《英汉语言对比研究》,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2

30. 肖惠云,《当代英国概况》(修订版)教师手册,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3

31. 周静琼,《当代美国概况》,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3

32. 赵中辉,《基督教与西方文化》,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5

Some Cognitive Linguistics Related Web Sites:

33. Kwintessential Site Map

34. I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service Culturosity - progressive US project to heighten cultural awareness through popular media

35. Directory of Intercultural and Cross Cultural Communication - comprehensive directory full or resources relating to cross cultural solutions.

36. Business Etiquette, Language Phrases and Cultural Facts from around the world

37. Etiquette for the Average Joe by Martin Stuart - Etiquette guide for men

38. Free information on a wide variety of subjects - eg money-saving ideas, tour guides, buying property abroad and financial matters. Many useful links.

39. Hindi News Agency India - News Agency providing all type of news and photos download to newspaper and magazines.

40. Multicultural Business Communications & Accent Reduction Services - Provide services to help you improve / enhance your business communication skills & deliver your presentation effectively by improving language skills & eliminating cross-cultural differences in a personalized manner.

41. News collection and distribution portal of Express Media Service, the Hindi News Agency India - World News, India News in Hindi

42. Seamania - Stories, articles and tall tales of the sea, travel, people and places. The Merchant Navy, the Sailor, the Culture Shocks and the Traveler by Ieuan Dolby.

43. Web Directory of Resources, including Multiculturalism, Free Submissions are Welcome.

44. Understanding Cultural Differences

Last updated May 25, 2006.

考核方式:书面测试,课程论文

考试权重:课程论文 30 %;课末考试 70 %

大纲撰写人:董剑桥

实验教学课程一览 >>>  

语言学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语言学

英文名称:Linguistics

总学时:36 理论学时:36 实验学时: 总学分:2

一、课程性质、目的与任务

本课程是为英语专业三年级学生开设的一门专业知识类必修课。它的目的是使学生了解语言的一些基本理论、语言学理论的基本知识以及当代语言学研究的动向和最新成果。培养学生的语言意识,发展理性思维,开拓思路与视野,为今后学习词汇学、语义学、语用学、社会语言学、心理语言学、语言分析等打下基础。

二、课程教学基本要求

学生学完本课程后,对英语语言学研究的基本原则、概念、方法以及英语语音学、英语音位学、英语形态学、英语句法、英语语义学的基本知识有初步的了解。同时学生对英语语言的结构有更深的理解。

三、课程教学基本内容

第一章:导论

第二章:语音学

第三章:音位学

第四章:形态学

第五章:句法

第一节:句法关系

第二节:短语结构规则

第三节:转换规则

第六章:语义学

四、学时分配表

 
教学内容 讲课时数 实验时数 实践学时 上机时数 自学时数 习题课 讨论时数
第一章:导论 4
第二章:语音学 6
第三章:音位学 6
第四章:形态学 6
第五章:句法 12
第六章:语义学 2
合计 36
总计 36

五、教材与教学参考书

教材:

《英语语言学导论》 文秋芳 著 江苏教育出版社 1995

教学参考书:

1. An Introduction to the Pronunciation of English .Gimson, A.C. London: Edward Arnold. 1980.

2. An Introduction to Modern English Word-formation. Adams, V. London: Longman. 1982

3. An Introduction to Language. Fromkin, V.& R. Rodman. New York: Holt, and Winston. 1993

4. Introduction to Generative-transformational Syntax. Baker, C. L. New Jersey: Prentice. 1978

5. Semantics: A Coursebook. Hurford, J.R.& B. Heasley. England: Cambridge University. 1983

6. 《语言学教程》 胡壮麟 著 北京大学出版社 1988

7. 《 现代英语语言学概论》 戴炜栋 著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1998

8. 《英语语言学》 黄次栋 著 上海译文出版社 1988

9. 《语言学引论》 戚雨村 著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1985

六、有关说明

1.先修课程:综合英语、英语语法

2.适用专业:英语语言文学、英语教育

3.撰稿人:陈志学

实验教学课程一览 >>>  

《翻译批评研究》课程大纲

一、课程性质

《翻译批评研究》为外国语学院英语专业研究生的一门选修课,该课程与翻译理论与实践、英美文学及语言学等课程关系密切。翻译批评研究着重介绍了翻译批评的基本理论框架及层次和方法,并将该理论应用于翻译批评的实践中去,认识和把握翻译批评的基本规律。

二、教学目的

课程设置的目的:本课程主要论述了翻译批评的本质研究、翻译批评的主体和客体研究及翻译批评的标准研究等方面的内容,引领学生掌握翻译批评的基本理论,探索翻译批评的层次和方法,并在教学中尽力引导学生将所学理论应用于翻译批评的实践中去,逐步提高他们的批评理论素养与分析能力。在平时教学中,本课程辅以中外翻译批评作品研读,以提高学生的翻译批评视阈领及原著阅读能力;着力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并将理论应用于实际中去,提高学生翻译批评实践的能力。

三、学习要求

1.研读批评作品,滋养理论素养。

2.理论联系实际,提高批评能力。

3.坚持经常练习,培养批评意识。

四、教学方法

1.引导学生在学习中去发现问题,激发他们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批评性创新思维能力,避免过去灌输式教学方法。

2. 考试以翻译批评论文或翻译批评实践作业等形式考察学生的翻译批评能力,鼓励学生在翻译批评中发表自己的见解,将该部分结果计入最后考核成绩。

五、教学手段

1. 课堂教学中辅以多媒体教学方式,激发学生对本课程学习的兴趣。

2. 学生和老师之间可以利用网络手段建立交流渠道,经常通过email等方式进行提问、讨论、答疑等教学实践活动。

3. 本学期在老师指导下组织学生开展大约两次课堂专题讨论,讨论主题与内容由老师和同学们商定,或由学生自定。

六、参用教材

杨晓荣著,《翻译批评导论》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5

温秀颖著, 《翻译批评——从理论到实践》 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07

肖维青著,《翻译批评模式研究》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10

Marilyn Gaddis Rose, “Translation and Literary Criticism” by St.Jerome Publishing Ltd. Manchester, United Kingdom,1997

七、学时/学分/考核

本课程为36学时, 2学分,安排在研一上学期。

平时成绩40%,期末考试60%。

八、教学进度与学时安排

 
章节 教学内容 学时 讲授学时 实践学时
Chapter1/2 翻译批评的概念及本质研究/翻译批评的目的与功能研究 6 6
Chapter3/4 翻译批评的目的与功能研究/翻译批评的原则阐释 6 6
Chapter5/6 翻译批评的原则阐释/翻译批评的主体研究 6 6
Chapte7/8 翻译批评的客体研究/翻译批评的标准研究 6 6
Chapter9/10 翻译批评的层次研究/翻译批评的方法研究 6 6
Chapter11 翻译标准的哲学观阐释/传统译学中的翻译标准 3 3 2
Chapter12 期末考试 3 3 2
实验教学课程一览 >>>  

《比较文学》课程大纲

一、课程性质

“比较文学”课程是外语专业研究生的选修课程。同时与英美文学史、文学理论、文学研究方法等课程关系极为密切。比较文学是对两种或两种以上民族文学之间相互作用的过程,以及文学与其他艺术门类和其他意识形态的相互关系的比较研究的文艺学分支。它包括影响研究、平行研究和跨学科研究。作为一门学科,它兴起于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1865年后,“比较文学”作为专门术语而被普遍接受。

二、教学目的

设置本课程的目的是:使学习者在全面了解比较文学历史、现状与发展趋势的基础上,系统掌握比较文学的基本理论、方法。培养和提高学生对中外文学现象比较分析的能力和阐释思辨的能力,深入理解中外文学交流和中外文学比较研究中的规律,为认清文学本质,扩大学术视野,从而为文学研究开辟一个崭新的层面——提供了一种重新审视自己民族文学在世界文学格局中价值地位的新的参照系。它有利于民族文学发掘自身的独创性,实现世界文化大同的理想。

具体教学中,本课程辅以比较文学经典原著研读,以提高外语专业学生在此学科领域的原著阅读能力;并着重于比较文学研究的实践运用,尤其在“中外文学比较”的具体课题的研究上,从方法的层面加强学生实践能力的训练。

三、学习要求

1、掌握理论知识,点面结合。

2、多读文学作品,增加感性认识。

3、联系实际,分析文学现象。

四、使用教材

孙景尧:比较文学经典要著研读(上海译文2006)

孟昭毅:比较文学通论(南开大学出版社2003)

五、教学手段

(1)根据本课程特点,课堂教学将采用多媒体和板书相结合的方式。通过多媒体激发学生对本课程的兴趣,通过板书使学生更牢固地掌握课程重点。

(2)根据课程内容,每学期组织2到3次课堂讨论。每次讨论的主题既可由老师根据当前学科最新进展情况指定,也可以由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提出。

(3)利用网络手段在学生和老师之间建立交流渠道,学生可以通过论坛、email等方式向老师提问、讨论等,老师也可以通过网络发布消息、解答学生各种疑问。

六、教学方法

(1)避免课堂上以灌输知识为主的教学方式,积极引导学生去发现问题,并且思考解决问题的理论和方法,从而达到培养学生创新性思维的目的。

(2)改革传统的单纯笔试方法,要求学生以小论文的方式对课堂讨论结果进行总结,鼓励学生在其中发表自己的看法或者根据自己的兴趣提出创新性的思想,并且将该部分内容计入最后的考核成绩。

七、学分与考核

(本课程为36学时, 学分,安排在研一下学期。平时成绩40%,期末考试60%。

八、教学内容、教学进度与教时安排(每章都安排比较文学理论讲述和比较文学经典要著研读或应用举例)

 
章节 教学内容 学时 讲授学时 实践学时
第一章 比较文学的名与实、比较文学学派
原著研读: The Name and Nature of CL; Origins and Definitions of CL
6 6
第二章 比较文学与可比性
原著研读:《管锥篇》
4 4
第三章 比较文学研究类型 5 5
第四章 比较文学的研究方法和实践
原著研读: The Reception of Cold Mountain’s Poety in the Far East and the US.,《管锥篇》,《寒柳堂集》
8 8 3
第五章 主题学
原著研读: Thematology: What is the Relation Between Motif and Theme in Literature,《译余拾遗》
5 5
第六章 中西文类比较和比较诗学
原著研读:Chinese Theories of Literature
5 5
第七章 译介学和跨学科研究文学与其它意识形态
原著研读: Literature and Science
3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