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化外语实验教学中心
访问量:
实验教学 > 教学大纲 > 日语专业教学大纲(高年级)

高等院校日语专业

高年级阶段教学大纲

 

一、总纲

(一)大纲宗旨

本大纲旨在规定日语专业本科三、四年级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原则、教学评价以及有关教学的几个问题,为制定高年级阶段的教学计划、教材编写、测试评估提供依据。

(二)适用范围

本大纲适用于全国高等院校日语专业本科高年级(三、四年级)。大纲只对专业课提出要求。

(三)指导思想

根据教育部对文科院校提出的“厚基础、宽口径、高质量”的要求,对高年级的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提出基本要求,各院校可根据具体情况掌握执行。其中主干课、必修课的设置应争取统一。教学质量应符合大纲要求,即继续锤炼语言基本功,提高日语实践能力,充实文化知识,进一步扩大知识面。为完成这一任务,应在教材、教学方法、教学质量评估等方面进行深入的研究和稳步的改革。要改革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学生的学术兴趣和创新意识,锻炼学生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生毕业时应具有扎实的日语基本功和较强的日语实践能力;还要具备日语语言学、日本文学、日本社会文化(包括地理、历史、政治、经济、风俗、宗教等)方面的基本知识。毕业生走出校门后,应能很快地适应除专业性较强的领域以外的各种口译、笔译及与日本研究相关的科研与教学工作。

(四)教学安排与教学内容

高年级教学分两个学年四个学期,即第五学期至第八学期。每个学期平均周数为18周。其中第八学期即毕业前的半学年中,各院校安排毕业论文的撰写工作。

本大纲是日语专业基础阶段教学大纲的延伸,与基础阶段教学大纲相衔接。在进一步练好听、说、读、写、译几方面基本功的同时,应注意扩大视野,拓宽知识面。高年级专业课程内容主要包括:()日语综合技能;(二)日语语言学:(三)日本文学;(四)日本社会文化。

 

二、课程

由于各院校的特点不同,开设课程的门类不同,课程名称及开设的时间、周学时数也不同。根据日语专业的基本特点,课程可分为主干课、必修课和选修课几种。对此,本大纲不进行具体划定,而是从内容上列出四个方面必须开设的课程,每个方面的具体课型及教学时数可由各院校自行酌定,但应以达到本大纲提出的要求为前提。

(一)日语综合技能课

日语综合技能课是指用日语讲授的高年级日语(或精读)、泛读、报刊选读、日语写作、翻译等课程。其中高年级日语(或精读)每学期均应开设,其他基础阶段未开过或未开完的课程应在三、四年级补设。

 

1.目标

     提高学生的日语综合能力,扩大知识面,使学生不仅有较强的语言应用能力,还应有广泛且具有一定深度的关于日语语言文化方面的知识。

    1)日语(精读)课:是基础日语课的继续,但教学重点应从一、二年级的讲解词汇、语法、句型逐渐转到分析文章、理解语言心理和语言的文化背景,从而掌握地道的日语方面上来。教学方法应灵活多样,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积极参与课程教学。教师不仅要分析文章,分析句子结构,还要介绍大量的语言文化背景知识,避免“中国式日语”的出现,为学生在实践中使用日语打下坚实的基础。

2)泛读课与报刊选读课:本课型的主要目的是:扩大学生的词汇量和知识面,让学生了解各种文体、各种内容的文章,为适应已经到来的信息社会的需要,教材中科普性文章应占有一定比例,还应使学生掌握最新国际时事及相关词汇,毕业后能尽快适应有关工作,同时还应使同学了解报刊语言特点等。这类课程的作业可采取缩写文章、收集信息、整理资料等许多形式。

3)日语写作课:该课型从应用文入手,讲授各类实用文体、调查报告等各种文体的文章以及论文的写作方法,尤其应使学生掌握日语独特的表达方式。不仅要培养学生撰写课程论文及毕业论文的能力,还应培养学生对阅读材料的分析、综合能力,使学生学会正确引用他人的观点,避免有意无意的抄袭现象。此外,本课程还要培养学生具有修改自己文章、利用工具书及其他参考书分析评论他人文章的能力。本课程教学应从注重文章的思想内容、组织结构和语言的正确使用入手,逐渐把重点转移到行文的得体和流畅及文章内涵上来。写作课的具体做法以课后写作、课堂讲评为宜。

4)翻译课:翻译指口笔译两种课型,口笔译课又分为日译汉和汉译日两大类,一般先进行日译汉为宜。学时数及日译汉与汉译日的学时比例,各院校可根据实际情况灵活掌握,一般各占40-60学时为宜。本课程应通过各种文章体裁的翻译实践,运用翻译理论与技巧,在词义、语序、语法形式、句子结构、篇章结构、习惯表达方式、修辞手段及标点符号等方面对比汉日两种语言的差异,是学生掌握翻译的基本技巧,培养学生独立从事日译汉、汉译日的能力。

口译课要通过大量的汉译日、日译汉的听说实践,训练学生在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方面的口译能力。同时还应注意提高学生的政策水平和涉外工作能力。

 

2. 要求

高年级阶段结束既是大学本科的终结,因此,所要求的标准也是本科毕业时应达到的标准。为使学生毕业后能很快适应专业工作,并能胜任外事、外贸等方面的口笔译工作及相关的科研和教学工作,在听、说、读、写、译方面的具体要求是:

听:①能听懂日本人用普通话以正常语速所做的演讲、谈话,反应快、理解正确,并能复述中心内容。②对电视节目、现场采访的广播及带有地方口音的日本人讲话,听后能抓住主要内容和重要情节。

说:①能用日语较正确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能与日本人自由交谈。②经过较短时间的准备,能用日语即席发言,或发表学术见解,或就熟悉的内容进行讨论和辩论,或就我国大政方针、国内国际问题阐述观点。以上表达均应做到语音语调正确自然,表达通顺流畅,无影响内容理解的明显语法错误。能根据不同场合、不同对象正确选用不同的语言表达方式,尤其在词义的褒贬、敬语的使用及语气、色彩的把握方面基本无误。

读:①能读懂专业性很强的科技资料以外的现代日本文章,除了最新外来语流行语及个别生僻词汇外,基本上没有生单词;读一般性日语文章,能理解作品的主要内涵和意境;能较好地归纳、概括主要内容;能独立分析文章的思想观点、文章结构、语言技巧及文体修辞。②对于古文、和歌、俳句等古典作品或文章,借助工具书和参考注释能读懂大意。

写:①能用日语写出格式标准、语言基本正确、内容明了的书信、调查报告等各种文体的文章;能写内容充实,具有一定广度和深度的说明文、议论文以及论文。②掌握撰写毕业论文(学士论文)的基本方法,如选题、查找、整理、分析资料、做论文提要、最终完成论文等。③在构思成熟的前提下,写作速度可达每小时600700字,语言基本上正确得体,无明显语法错误,用词恰当,简敬体使用正确。

译:①口译:在无预先准备的情况下,能承担生活翻译;经过准备后,能胜任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翻译;忠实原意,语言表达流畅,并能区别各种不同的语感和说话人的心态。②笔译:能翻译用现代日语撰写的各种文章、书籍;借助工具书和注释能翻译一般日文古文。汉译日时,翻译《人民日报》社论程度的文章,每小时能译400500字(相当于1000日文印刷符号);日译汉时,每小时能译500600字。翻译文艺作品时,作品的语气、意境及文体风格与原文基本相符;翻译外交文件、外贸合同及政治性较强的文章时,基本上忠实原文,重要内容正确。

上述课型除翻译课及其他课中的个别章节外,均应用日语授课。

 

(二)日语语言学课

作为统一要求,应包括“语言学概论”和“日本语概论”两大内容。有条件的院校可开设国情语言学、古典语法等日语语法及日本社会和语言文化方面的课程。

1.目标

语言学是语言的理论,文学是语言的艺术,两者相辅相成。作为外语院校日语专业的毕业生,不仅应初步了解一般语言的基础理论,还要从理论角度了解日语语言的特点,如音声、音韵、文字、词汇、语法、句法、文体等。要提高学生驾驭日语语言的能力,打好继续深造的理论基础。

日本语概论:要求学生比较系统的了解日语语言的基础知识,如语音学、语法学、词汇学等,从理论上对所学过的日语语言的基础知识和应学到的日语语言知识进行归类、梳理,并加以总结。

2.要求

此类课程以教师讲授为主,使学生初步了解语言学基本知识。开设古典语法课时,简单扼要地介绍古典语法的基础知识,使学生能借助工具书读懂一般性古文,并能将其译成汉语。

 

(三)日本文学课

日本文学课是日本语言文学专业的主干课之一。至少包括23个课型,即日本文学作品选读、日本文学史、日本文学鉴赏等。

1.目标

通过文学课的教学,不仅要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审美水平,还要开拓学生视野,陶冶学生情操,培养良好的素质和气质。另外,还应使学生初步掌握文艺批评的方法,为将来从事日本文学研究、教学或撰写文学方面的学术论文打下基础。

1)文学作品选读:

通过选读、分析、鉴赏各个不同时期具有代表性的不同思潮、流派的代表作品,使学生了解创作手法、创作技巧、语言特点和思想内容,了解作品产生的时代与社会背景。

2)日本文学史:

通过日本文学史的教学,使学生初步了解日本文学产生、发展的过程以及与日本不同历史阶段的社会发展的联系,掌握日本文学史方面的基本知识。要使学生了解日本的小说、诗歌、戏曲、文艺批评的发展史。作为日本文学史组成部分的古典文学史,可与近现代合为一个课型,也可分为两个,还可与古典语法结合起来开设。应使学生了解古典文学中的一些常识,如各时代的著名作品、作者及主要和歌、汉诗、俳句、民谣等。

2.要求

文学史最好能与文学作品选读同步,即教材配套,教师统一,进度基本一致。要把日本文学置于广阔的文化背景中去研究,置于世界文学的范围内去讲授。

讲授日本文学应以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为指导,同时要理解各种文艺理论和研究方法,避免人云亦云,不加批判,不假思索地全盘接受国外的所谓定论和观点。

讲授文学课的教师应有讲授基础课的经验和扎实的语言基本功,可借用语法和句法分析,深入浅出的讲解文学作品中较难理解的内容,加深对文学意境的理解。

古代文学史课应突出重点,以点带面。因古代文学的语言、内容难于近现代文学,一般应先开近现代文学史,后开古代文学史。

 

(四)日本社会文化课

此类课程主要包括日本文化史、日本概况、日本经济等课型,主要内容有历史、地理、风俗、政治、经济等。

1.  目标

要通过开设此类课程,使学生掌握日本文化的主要特点,对日本历史发展的脉络及政治、经济状况等有一个基本的了解。

2.  要求

教师应用日语授课。突出重点,防止内容过细过深,避免专门化。讲授日本文化,应尽量与中国文化进行比较,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做到既尊重历史,实事求是,又要从学术的角  度去大胆探讨、研究和介绍。

除上述的日语综合技能、日语语言学、日本文学、日本社会文化等四大类型课程外,为进一步适应社会需要,有条件的院校应开设经贸、旅游等涉外方面的辅修、选修课或讲座,创造条件开设日文打字、微机使用、文献检索等实用性课程。

 

三. 毕业论文及毕业实习

一般情况下,学生毕业前,毕业考试合格者均应撰写毕业论文,参加毕业实习(各院校可根据情况酌情安排)

(一)  毕业论文

1.  目标:通过毕业论文撰写,培养学生的书面语言运用能力,掌握论文的写作方法,提高思考、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  要求:有一定独立见解,论文要注明所引用的观点和直接引用的词句的出处,文后要标明主要参考书目。

  选题范围:在所学课程范围内选题。

  使用语言及字数:毕业论文原则上用日语撰写。论文字数为6000-8000字,并附1000字左右的中文内容提要。

  撰写时间:毕业论文的撰写工作应在第八学期完成。

  成绩评定:毕业论文成绩分为优秀、良好、及格、不及格四个等级,不及格者不能授予学士学位

优秀:文字层次分明,结构严谨、语言流畅、正确,无明显用词及语法错误。论点正确、论据充分。有独立见解、有说服力。

良好:文字层次基本清楚,结构合理、语言通顺、易懂,用词及语法错误较少。论点清楚、论据较充分。有一定说服力。虽无独特观点,但对现有观点整理归纳地比较系统,表明自己对已有观点的看法及其理由。

及格:文字有层次,结构像一篇学术文章,语言基本通顺,用词及语法错误不影响文章意思的表达。论点清楚、并有论据。虽缺少自己的观点,但资料翔实,是经过作者努力,认真独立完成的论文。

不及格:达不到及格标准的论文,均评定为不及格。

  论文答辩:论文完成后,导师应在固定的论文评阅纸上写出评语,评定出成绩。对成绩评定为“优秀”的论文,原则上应通过答辩。

  指导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内容配备适当的指导教师。导师由具有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称的教师担任。根据需要,一名导师可指导同一方向的若干名学生。

 

(二)毕业实习

1.目的:

通过实习,使学生将所学的理论、知识切实地运用到实践中去,弥补课堂教学中的不足,强化课程所学知识,提高学生在实践中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毕业后走上社会做好准备。

2.要求:

①实习方式与时间:各院校可结合本校的实际情况自定。

②要求及成绩评定:实习成绩的评定应由实际工作部门和带队老师一起商定。把工作态度、业务水平、工作成绩、实习报告等作为主要依据。

③实习报告:学生实习结束回校后,应提交实习报告,内容以实习总结为主。

④带队教师:教师负责学生与用人单位间的沟通,指导学生做必要的心理、业务准备,引导学生遵守用人单位的规章制度,帮助解决实习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以保证实习任务的圆满完成。

 

四、测试与评估

(一)测试

1.测试是为了了解学生日语水平、检查教学大纲执行情况、改进教学的重要手段。测试本身必须具备科学性、可行性和可靠性。

2.测试内容应包括大纲规定中要求学生掌握的语言运用技能、日语交际能力以及有关的日本语言、文学、文化知识等。应重视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同时也应重视学生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测试不是期中考试、学期考试或毕业考试。测试只宜在必要时不定期进行。

 

(二)评估项目、要求、手段和评分标准

1.

根据教学选择难度、语速与之相符的材料。材料的语音为普通话。

一次测试以3040分钟为宜。内容可包括对话、电话交谈、新闻、解说等。要求学生听一遍后能基本把握大意,听两遍后能复述50%80%的内容。

具体标准如下:

优:能正确把握所听材料的中心大意,抓住要点,复述80%以上的内容。

良:基本把握所听材料的中心大意,抓住要点,复述65%以上的内容。

及格:基本听懂所听材料的中心大意,复述材料内容不低于50%

不及格:达不到及格要求。

2.

按照教学要求,可选定一篇短文,让学生听或看过后复述大意,也可就该文指定学生进行命题发言。复述大意或命题发言均要求学生使用自己的语言。发言时间为45分钟。

 

复述大意时,可参照如下评分标准:

优:能正确抓住所听(看)文章的中心大意,复述80%以上的内容。复述时条理性强,语音语调正确,无语法错误。

良:基本把握所听(看)文章的中心大意,复述65%以上的内容。复述时条理性较强,语音语调基本正确,语法错误较少。

及格:基本把握所听(看)文章的中心大意,复述文章内容不低于50%。复述时条理性较强,语音语调基本正确,无重大语法错误。

不及格:达不到及格标准。

 

指定命题发言时,可参照以下标准:

优:紧扣主题,材料组织得当,条理性强,用词准确,无语法错误,语音语调正确,发言流利,态度自然大方。

良:基本符合主题要求,材料组织较为得当,条理性较强,用词基本准确,语法错误较少,语音语调基本正确,发言尚属流利。

及格:能基本符合主题要求,材料组织中虽尚缺乏条理性,出现用词不当和局部语法错误,但大意表达基本清楚,语音语调基本正确。

不及格:达不到及格标准。

3.阅读

该部分可采取以下数种测评形式:

a.读音和汉字

测试以常用汉字读音、利用读音推导汉字的多项选择题为主,同时适当测试部分难读汉字。

b.认知词汇的测定

测试学生对词汇的理解力,以日语释义的多项选择题为主。认知词汇要能结合上下意思进行。

c.句子理解

测试学生对日语长短句的理解能力,这种测试以多项选择题型为主。

d.填空

要求学生能结合上下文所提供的信息填上适当的词,以测试学生阅读理解、分析推理和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测试提醒以多项选择题型为主。

e.改错

给一篇有语言错误的文章,要求学生找出其中的语法错误并改正之。测试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运用语言的正确程度。

f.现代文章阅读理解

主要测试学生阅读有一定长度和难度的、多种题材的现代文章。测试时可从学生对文章中心思想、段落大意、写作特点、作品风格、社会意义等方面的理解与把握入手,也可让学生联系作者生平等按教师要求发表评论。阅读速度应为每分钟100130个单词。

g.古文阅读理解

主要测试学生对古文的阅读理解能力。文章长度和题量不宜过大,难度也不宜过难。有条件的学校,选材时可尽量以日本古典名著中难度一般的内容为主。

上述各种测试形式并非同等重要,根据各项在阅读部分所占的分量,在测试时可参考下述比例安排考题。

a.5%  b.10%  c.15%  d.10%  e.15%  f.30%  g.15%

4.写作

写作是检测学生综合语言应用能力的重要手段。

写作测试一般采用命题写作的方法。测试时,可只给题目,也可同时给出其他限定的具体内容与要求。命题写作的内容一般应为学生所熟悉、了解的内容。

 

测评时应从以下三个方面来评估学生的能力:

思想内容

文体,篇章结构

语言运用能力(语法、词汇、修辞等方面)

具体标准如下:

优:思想内容正确,无政治观点方面错误。符合相应文体,篇章结构得当。叙述时富于条理性,说明时合乎逻辑。段落之间联系自然。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用词准确,无语法错误,能利用各种修辞手段,文章流畅。

良:思想内容正确,无政治观点方面错误。基本符合相应文体,篇章结构较为得当。段落之间联系较为自然。标点符号使用基本正确。用词较为准确,无重大语法错误,修辞手段应用尚好,文章较为流畅。

及格:思想内容尚属正确,无政治观点方面重大错误。篇章结构较为零落,叙述时条理性不足,说明时逻辑性不强,段落与段落之间联系不够自然。有明显的语法错误和用词不当之处,修辞能力较差。但文章基本上能勉强达到实际效果。

不及格:达不到及格标准。

5.翻译

翻译分日译汉和汉译日两个方面的内容。

翻译测试的目的重点在于了解学生能否从一定的上下关系中掌握日汉语之间不同的表达方式,并在译文中使之体现出来。

为说明一个完整的情景,翻译材料可以长些,但只需让学生译出指定的段落即可。一般情况下,日译汉每小时400字,汉译日每小时350400字(字数均以中文计算)。

翻译测试时可参考以下标准:

优:对原文理解正确,原文内容在译文中充分得到再现。译文风格能与原文保持一致。译文通顺自然,有一定文采。

良:对原文理解基本正确,原文内容在译文中基本得到再现。译文风格能与原文基本保持一致。译文尚属通顺自然。

及格:对原文内容把握不全,译文中出现个别重大遗漏,个别信息含糊不清,表达不够规范甚至出现选词和句式的错误。但总体上译文尚能勉强达义。

不及格:达不到及格标准。